蛇口現狀
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繼頒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前海灣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條例,將前海定位為“特區中的特區”。與前海毗鄰的蛇口乘風直上,招商局已投入600億巨資,將在未來5~8年內,完成新蛇口的再造。
新蛇口的區域發展依照“一軸一心三核”的構想,構建、更新、加強各片區組團特色。
一軸:以南海大道為發展的主軸,不僅承擔重要的交通疏解功能,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城區綜合產業發展軸功能。
一心:是以蛇口體育中心、四海公園為中心的區域,通過改造、提升原有設施,打造成品質優越的城區體育、社會活動中心。
三核:是海上世界片區、太子港郵輪母港、重點發展信息與科技的蛇口網谷為核心的三個產業發展聚集區,輻射周邊區域所形成的空間載體。
發展歷程
1979年初,憑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重大契機,招商局的一批創業者來到蛇口,開始了大膽的探索。最早按照國際慣例與初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的機制,最早更新價值觀念、時間觀念、人才觀念;最早成功地建立全新的勞動用工制、幹部聘用制、薪酬分配製、住房制度、社會保險制、工程招標制及企業股份制,開始嘗試中國的“希望之窗”,改革的“試管”,開放的“模式”。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蛇口的建設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198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同志在向中央所作的《關於陪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福建、上海的情況報告》中指出,1979年12月份,劉田夫任時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副省長時曾帶領國務院幾個部長到蛇口考察,以確定如何支持和幫助交通部招商局開發蛇口工業區的方案。同時,蛇口是一片海灘和荒山,路面坑坑窪窪,連廁所和洗臉水也沒有。這次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和蛇口的面貌就大不一樣了,高層建築林立,道路四通八達,萬噸級碼頭、直升飛機機場開通使用,電訊、供水、供電、防洪、供氣和處理污水等初具規模,一個現代化的工業新城在我國南海前沿崛起。
1987年,蛇口工業區實行公司制,成為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房地產、現代物流業、園區服務業、高科技業等產業群組,資產規模達100多億元的大型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
然而,在1992年,蛇口總設計師袁庚交出了經他管理長達15年的蛇口,蛇口的先鋒顏色便逐漸褪去。
並在房地產、石油業務、港運業務、投資服務業等方面出了一些問題。
袁庚感嘆曾經犯過的歷史性錯誤,1981年,以香港富豪李嘉誠和霍英東為首的11位想要入股共同開發蛇口工業區,但是卻被袁庚拒絕,錯過了可以提前發展的大好機會。
袁庚在1987年到1992年的任職期間乾的最後一項重要決策就是力排眾議讓蛇口的三個下屬公司走出體制外,實行股份化。這三個公司分別是:
招商銀行(前身是蛇口工業區內部結算中心),它後來居上,成為了中國國內效率較高的一家銀行,2013年世界排名前進了80位。
平安保險公司,後來成為保險機構行業中特別具有活力的一員,它的當家人是袁庚早年的司機馬明哲。
南山(港口)開發公司
特區標桿
蛇口,原寶安縣政府的一個公社,30年的發展,它早已完成了“殺出一條血路”的歷史使命,較早地進行了自身的轉型。從蛇口公社到蛇口鎮,再到如今的蛇口街道,它的的變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前哨,也是一個縮影。
蛇口街道總共12個社區,人口11.6萬,12.29平方公里,下轄內伶仃島、大鏟島、孖洲島三個島嶼。12個社區在管理與服務上,彰顯一社一策一亮點的特色,“一格三員”的社區不和諧因素治理模式得到了從中央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廣。與此同時,蛇口街道在構建學習型基層黨組織、“一核多元”和諧社區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也進行大膽探索,形成了鮮明蛇口特色的新型社區運行機制。蛇口不辱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視窗”歷史稱謂,“中國街道之星”、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 “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街道”等數十種榮譽花落於此。
變革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蛇口”曾作為我國經濟特區的“試管”,在發展經濟方面多有體制突破的驚人之舉。伴隨著自身發展的演進,蛇口亦利用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充分發揮社會建設的“試管”,自覺探索從經濟體制變革先鋒到社會體制變革先鋒的轉型。
蛇口每個社區建設都已形成了精細化、常態化的新型社區運行機制,蛇口街道黨工委矢志推動蛇口從經濟發展的標桿轉變為社會發展的標桿。
從經濟發展的標桿到社會發展的標桿,這是發展主題的重大變化。它同時意味著政府自身的職能轉變、政府領導社會建設的能力提升。從融合社會資源為我所用,到黨組織自身建設的創新,充分體現了蛇口街道像抓經濟建設那樣抓社會建設的先鋒意識和使命擔當。
蛇口街道,是主動探索社會建設的一個成功標本,儘管很多探索還有待經由制度化予以鞏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蛇口街道的探索或許啟發了深圳未來30年所應著力的方向和特區發展路徑,深圳的角色,似乎也面臨著從 經濟特區 到社會特區的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