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垃圾箱

蚯蚓垃圾箱

北京市宣武區椿樹社區的居民將正式開始“蚯蚓吃垃圾,蚯蚓糞換有機蔬菜”的試點行動。這是北京市在垃圾處理廠實行微生物降解之外,首次嘗試在居民家中對廚餘垃圾進行生物降解。蚯蚓吃掉廚餘垃圾,蚯蚓糞換取有機蔬菜。

(圖)蚯蚓垃圾箱蚯蚓垃圾箱

簡介

“理想狀態下,一公斤蚯蚓每天能吃一公斤廚餘垃圾,還能產生大約半公斤的蚯蚓糞。”試點家庭培訓會上,中國志願者第五波社區志願服務總隊隊長韓百勝用幻燈片,向台下的20戶居民講解“養蚯蚓怎么能讓廚餘垃圾循環起來”。韓百勝說,家中養蚯蚓不僅能解決廚餘垃圾,蚯蚓的糞便還能全面滿足植物生長需要的各種養分。活動主辦方因此和門頭溝一家有機食品種植基地達成協定:居民有望用家中的蚯蚓和蚯蚓糞,通過累計積分的形式,換取該基地的新鮮有機蔬菜。

推廣

(圖)蚯蚓垃圾箱蚯蚓垃圾箱

如此次試點成功 擬在更多社區推廣

椿樹社區的居民李大姐是家養蚯蚓的報名者之一,按試點要求,李大姐從現在起每天對廚餘垃圾數量進行統計,寫在專門的記錄本上。她和其他19戶居民將把蚯蚓帶回家中,按培訓老師教的辦法,餵養這些能吃垃圾的“寵物寶寶”。

負責組織該活動的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社區項目協調人李軍玲介紹,居民家中的廚餘垃圾有限,每戶可先買幾兩蚯蚓。“讓居民自費購買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大家真正負起責任。”李軍玲透露,如果試點成功,將和更多社區合作,進一步推廣,並希望得到市政管委有關部門的支持。對此,市市政管委市容環境處副處長鄧俊表示,這樣的試點政府部門非常歡迎,如要在全市推廣,還需要探討技術的可行性,並和實際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結合起來。

集中處理廚餘垃圾 垃圾站已用上微生物手段
在此之前,北京市的一些垃圾處理廠也已引入了微生物技術降解廚餘垃圾。在海淀區上地街道,廚餘垃圾的處理都是集中交給一家環保公司的餐廚垃圾處理站處理。這個垃圾處理站選取天然複合微生物菌種對回收來的餐廚垃圾、過期食品、罰沒肉品、果蔬殘渣等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發酵,產生新的活性微生物菌群。活性微生物菌群再經過加工,可套用於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產品的生產中。該垃圾處理站成立3年多以來,已累計處理上萬噸餐廚垃圾,再生產加工成的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被全市60多個果園、30多個菜園套用。

專家觀點

日本幾乎家家有蚯蚓箱

(圖)蚯蚓垃圾箱蚯蚓垃圾箱

對於在城區試點“蚯蚓吃垃圾換有機蔬菜”,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馮建國表示贊成。他說,引入蚯蚓作為生物降解的一種技術,在日本、美國已經非常成熟。日本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的蚯蚓養殖箱。不過馮建國提醒,對於一家一戶的廚餘垃圾,引入蚯蚓具有可行性,但前提是要在垃圾源頭進行嚴格分類,絕對不能讓有害的物質進入“廚餘垃圾”中,否則蚯蚓產生的糞便進入將來用於作物、生產出的食物具有一定的有害性。

一個蚯蚓箱 一天消化 兩菜幫

一個塑膠泡沫盒子,“黑土”里埋著白菜幫子、蘋果核,只要三五天時間,這些菜和水果就會被“黑土”里的數百條紅蚯蚓“消化”乾淨。昨天記者來到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大覺社區大乘巷家委會,家委會主任崔湘文給記者展示了這樣一個“蚯蚓箱”,經過一年的“實驗階段”,家委會準備讓它“入戶”為居民服務。

“菜葉、水果一周不見蹤影

(圖)廚餘垃圾製作的飼料廚餘垃圾製作的飼料

“扔進去的垃圾一周就已經不見蹤影。”2008年年4月來自日本的老師給他們製作了這個“生物垃圾箱”,從此垃圾箱裡的數百條小蚯蚓就在家委會落戶,“菜幫、果核這樣的垃圾,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自然‘降解’”。“蚯蚓箱”里的“黑土”的成分構成,除營養土和數百條蚯蚓,還有少量牛糞,記者翻開可以看到裡面隱藏著“身材纖細”的紅蚯蚓。不同於常見的黑色蚯蚓,這些紅蚯蚓最長不過兩三厘米,也不會長大,“顏色暗紅的是剛剛吃飽的,它們每天一般消化3兩左右的菜幫、水果。”

欲推廣但擔心居民能否接受

“經過近一年的實驗,我們準備在居民中推廣這種方式。”崔主任說,家委會的這個“蚯蚓箱”現在經常接收居民的“剩菜”,“但如果讓居民家養,恐怕最大的障礙就是居民內心是否能接受。”剛開始養蚯蚓時,家委會的幾位主任也不太習慣,“總覺得屋裡養這么多蟲子特彆扭。”可是現在,這些大爺大媽“拾掇”起蚯蚓箱非常“利落”。

功效

“蚯蚓會不會跑出來?”“蚯蚓箱會不會產生異味?”針對蚯蚓箱推廣的“可行性”,一些居民也有不少顧慮。走近“蚯蚓箱”並不會聞到“異味”,但如果打開“蓋子”、翻動“黑土”,還是會有輕微“酸味”,“這是發酵的味道。”崔主任說,只要居民按時“餵飯”,蚯蚓就不會隨便跑出來,“不過我們家委會發生過一次險情,有一次幾天沒給箱子裡添菜幫,蚯蚓就從裡面爬出來了,所以這個垃圾箱要定時打理,有點像養寵物。”此外,崔主任說,蚯蚓只能解決菜幫子、果核等垃圾,對已經做熟的剩菜則“無能為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