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鰓病(gill-Rot disease of rainbow trout)
[病因]病原體為嗜鰓黃桿菌(Flavobacterium branchiophila)、革蘭氏陰性好氣長桿菌。
[症狀]病魚活動遲鈍,離群獨游。鰓黏液分泌增加、充血,鰓絲腫脹,顯微鏡觀察鰓上皮細胞增生,黏液細胞脫落,細胞結構喪失,黏髒,鰓小片癒合,鰓絲棍棒化,在鰓絲表面可發現大量長桿狀細菌,擠壓鰓蓋,由鰓腔流出帶髒物的黃色黏液。
[流行及危害]該病在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及日本養殖的虹鱒魚中廣泛流行,除危害虹鱒魚外,對溪鱒、大麻哈魚、枇杷鱒等亦產生危害,流行水溫13℃,主要於上浮幼魚至10克左右(體長5厘米)的魚種,超過5厘米以上的魚較少發病,常引起較大量死亡,當飼養密度過高,水質惡化及水質混濁時更易引起該病的發生。
[診斷]①根據外觀症狀及顯微鏡觀察發現鰓絲潰爛,鰓表面有大量長桿狀菌可初診。②分離培養,鑑定病原菌確診(培養基用噬纖維瓊脂)。
[預防]①保持合理放養密度,保持水質清潔。②定期使用淨水劑如生石灰,及消毒劑如高錳酸鉀、氯制消毒劑消毒。
[治療]①1—2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浴1小時。②0.8%~1%食鹽水浸浴1小時。
[注意事項]嗜鰓黃桿菌不能作屈曲運動,亦不能作滑行運動,憑這些活動狀況可與柱狀屈橈桿菌相區別。
(本文已被瀏覽 155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