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代起至今,學者們對這部文獻反覆研究,始終未能充分讀解,著名學者有漢代馬融、鄭玄,唐代孔穎達,清代段玉裁、王引之、孫星衍,近代王國維、當代於省吾、陳夢家、劉起釪等。如王國維先生判斷說,最多能讀懂三分之一。20世紀末朱小豐判斷此文獻為古雅語文獻,古雅語戰國時期已失傳,不了解遠古語言文字的變化,以及歷代史官們用當時的文字去書寫(譯寫)遠古《書》文獻所形成的誤讀誤寫,是從戰國以來至今人們無法正確讀解此文獻的根本原因。朱小豐給研究生授課時專門分析了為什麼孟子讀不懂《虞夏書》的原因。以此為起點,《虞夏書》被重新讀解為現存人類最早的中央政府檔案,原文為當時中央政府的史官記述,記載了堯(約距今4,200年左右)、舜、禹(距今4,100年前)、夏四個時期中國中央政府的所作所為,文獻分為典、冊、貢三類。典是對中央政府的領袖即“帝”的言行、結果、以及對新的帝與中央政府的執政的選擇及位過程的記錄,冊是帝以下的其他中央政府官員的言行結果記錄(從夏代起就不再有典),貢是按中央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受取貢賦的情況和規則。
相關詞條
-
尚書·虞夏書新解
《尚書·虞夏書新解》是遼寧古藉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的圖書,由金景芳編著。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虞夏
指有虞氏之世虞代和夏代。《禮記·表記》:“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歷史學界一直把夏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王朝,然而還有學者指出,夏朝之前還有虞朝,有虞氏...
典故 歷史沿革 -
虞
虞為形聲字。從虍(hū)吳聲。騶虞也,仁獸,食自死之肉。舜,五帝之一,名重華。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
解釋 文字起源 成語 -
虞書
《尚書》組成部分之一。相傳是記載夏朝之前的新興王朝——虞朝之書。今本凡《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五篇。其中《舜典》由《堯典》分...
內容 影響 -
虞姓
虞姓,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虞山鎮
虞山鎮隸屬江蘇省常熟市,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是常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虞山鎮歷史可追溯至唐武德七年(624年)。2004年5月26日,原虞山鎮、大義...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經濟 -
虞朝
虞朝 ( 約公元前36世紀初-約公元前21世紀初 ),又稱黃帝王朝,是史書中記載的比夏朝更古老的朝代。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河北學刊》2002年...
唐虞之際 歷史 世系 -
虞山派
虞山派又稱“虞山山水畫派”簡稱“虞山派”。為“雲間畫派”兩大支流之一。“虞山派”包括“虞山畫派”、“虞山詩派”、“虞山印派”、“虞山琴派”、“虞山派藏書...
簡介 虞山派書法 創始人考證 虞山派畫家 -
海虞鎮
海虞鎮隸屬於江蘇省常熟市,地處繁榮富饒的長三角區域,坐落於常熟市北部。 截至2012年7月,海虞鎮區域面積109.9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9萬,外來人口...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人口 地理環境 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