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霜霉病

菌絲無色,不具隔膜,吸器圓形至梨形或棍棒狀。 孢子囊無色,單胞,長圓形至卵圓形。 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

病原

Peronspora parasitica(Pers.)Fr. 稱寄生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無色,不具隔膜,吸器圓形至梨形或棍棒狀。孢囊梗單生或2~4根束生,無色,無分隔,主幹基部稍膨大。孢子囊無色,單胞,長圓形至卵圓形。卵孢子球形,單胞,黃褐色,表面光滑,胞壁厚,表面皺縮或光滑。

症狀

由基部向上部葉發展。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後期病斑枯死連片,呈黃褐色,嚴重時全部外葉枯黃死亡。

發生特點

該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寄生霜黴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北方寒冷或海拔高的地區,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或以菌絲體在留種株內或窖貯白菜上越冬。翌年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從幼苗胚莖處侵入,菌絲體向上蔓延至第一片真葉,並在幼莖和葉片上產生孢子囊,形成有限的系統侵染。經風雨傳播蔓延,先侵染普通白菜或其它十字花科蔬菜;此外,病菌還可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播種帶菌種子直接侵染幼苗,引起苗期發病,病菌在菜株病部越冬,越冬後產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後脫落,借氣流傳播,在寄主表面產生芽管,由氣孔或從細胞間隙侵入,經3~5天潛育又在病部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如此經多次再侵染,直到秋末冬初條件惡劣時,才在寄主組織內產出卵孢子越冬,經1~2個月休眠後,又可萌發,成為下年初侵染源,溫暖地區,特別是南方終年種植各種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區,病菌以孢子囊及遊動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該病周而復始,終年不斷,不存在越冬問題。
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適宜發病溫度7~28℃,最適發病溫度為20~24℃,相對濕度90%以上。多雨、多霧或田間積水發病較重,栽培上多年連作、播種期過早、氮肥偏多、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白菜霜霉病在4月中旬~5月上中旬留種植株和青菜上為春季發生高峰期;近年來浙江6月初~8月設施覆蓋頂膜避雨或防蟲網栽培小青菜,由於通風透光差、棚內相對濕度大,白菜霜霉病易流行;秋季9月初~11月大白菜蓮座期至包心期形成發病高峰。

防治要點

①選擇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②輪作:重病地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兩年輪作。③栽培管理:提倡深溝高畦,密度適宜,及時清理水溝保持排灌暢通,施足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④適期晚播,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秋大白菜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種為好,北京地區以立秋播種為好。⑤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的0.3%的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⑥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3~4次;中等至中偏重發生年份,每隔5~7天防治1次,連續4~6次,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等噴霧防治。防治時注意合理交替使用,最後一次噴藥至收穫嚴格根據國家有關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