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浮橋蘿蔔適於反季節栽培,即耐高溫又耐低溫,抗抽薹性,以質量優、口感好、無公害、皮綠、肉脆、味甜、風味獨特而聞名。特別經過6—8℃預冷24小時後,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味清香、質甜脆,宜生食為佳,可理氣、健胃、止咳。又可炒絲、可熬、可煲、可做飲品,是涼拌熱炒的美中佳肴,並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
外在感官
浮橋蘿蔔其外在特徵為根形直立,表皮光滑鮮嫩,潔淨美觀,葉色深綠,皮薄質脆,味甜帶香,口感脆甜、多汁,辣味適。
內在品質
據測定,浮橋蘿蔔每100克可食部分的營養含量:總糖2.7—3.9;粗纖維0.5—0.9;乾物質5.9—7.0;鈣25—33毫克/100克;鐵5.3—7.5毫克/100克;鋅2.2—3.3毫克/100克;硒≥5.0×10—3毫克/千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屬河流沖積平原區,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通氣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5.5-7之間,有機質含量在1%-2.2%之間。
水文情況
壽光市洛城街道地勢平坦,彌河河水、丹河水縱貫南北,年降水量中等,地下水豐富,能灌能排。
氣候情況
壽光市洛城街道地處中緯度帶,北瀕渤海,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受暖冷氣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了“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爽涼多旱,冬季乾冷少雪”的氣候特點。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607.4小時,日照為59%。年平均氣溫12.4℃,年平均降雨量677.5毫米。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歷史淵源
浮橋蘿蔔有200餘年的栽培歷史,現代種植的品種是由原來青蘿蔔老品種經過浮橋人幾十年的選優培育而成。
《壽光縣誌》記載了浮橋蘿蔔的種植歷史和栽培技術,稱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洛城街道。由於彌河、丹河縱貫洛城南北,這裡灌溉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早在明清時,齊魯地區就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的蘿蔔皮”的說法。
“浮橋”原來是丹河上的一座木橋,歷史上曾是進京要道,尤其是膠東一帶進京官員的必經之路。清中期,浮橋村一個姓李的人做了大官,在丹河上修了一座石橋,又在橋西路北修了一處“李家花園”,迎接過路客人。有了石橋,經過浮橋村的人多了起來。村里先後開了各類店鋪,有食品店、茶館等。不少進京的人便會到茶館裡喝茶,品嘗蘿蔔,“浮橋蘿蔔”開始出名。
清末民初時,每至秋冬,浮橋一帶街頭巷尾、旅店、茶社,到處都有叫賣青蘿蔔的吆喝聲。
1989年春天,浮橋社區居民王立福種在棚里的蘑菇大部分都壞掉了,為了不閒置土地,就撒了點蘿蔔種子進去。沒想到蘿蔔還長出來了,而且比秋天的蘿蔔顏色還好看。當年一共收穫了700個蘿蔔,這種蘿蔔種出來之後,很多人因為沒見過春天裡長的蘿蔔,一下子就成了“稀罕物”。最後,700個蘿蔔被濰坊的客戶以5元錢一個的價格全部買走。當時一斤豬肉也不過才一元錢左右,一個蘿蔔就賣出了5元錢的高價,造成了不小了轟動。從那時候起,大家開始學著王立福在棚里種反季節蘿蔔。
至2001年左右,浮橋社區反季節蘿蔔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數百畝。
2008年,浮橋社區成立了富民專業合作社,保證了蘿蔔的種植規模和品質,實現了蘿蔔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生產情況
2010年,浮橋蘿蔔總生產面積682公頃,單產60噸/公頃,年生產總量4.092萬噸。
2013年,浮橋蘿蔔種植面積現擴大到1100多畝。
2014年,浮橋社區共種植蘿蔔2000多畝,人均收入兩萬多元。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浮橋蘿蔔”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2年,浮橋蘿蔔被農業部認證為綠色食品。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浮橋蘿蔔因產在洛城街道浮橋村而得名。浮橋蘿蔔保護範圍位於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境內,東西從羊田路以東—大沂路;南北從濰高路以北—壽濟路。地理坐標為東經118°51′00″—118°57′00″,北緯36°51′00″—36°55′00″,東西長9千米,南北寬7.38千米,轄區面積6642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壽光市洛城街道地處昌濰大平原,四季分明,光照時間長,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環境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浮橋蘿蔔生長。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品種為反季節栽培的浮橋蘿蔔。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土肥水管理:浮橋蘿蔔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整個苗期以乾旱為主的原則,保持乾燥的土壤環境,以利於提高溫度。在播種後到出苗前(約3-4天)不要放風。出苗後1-2天,當溫度高於35度時,可從陽畦兩頭放風降溫,以防溫度過高燒苗,2-3天以後,逐漸從畦的中間放小風。整個苗期要求前期溫度高,後期溫度低,可通過逐步加大風口來控制。此期溫度管理實際上是模擬青蘿蔔原季節性露天生長時的自然溫度,這是防止抽薹的關鍵,也是反季節栽培青蘿蔔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青蘿蔔的生長前、中期一般要嚴格控制追肥澆水,以中午萎蔫、早晚正常生長的濕度為宜。根據近幾年的經驗,晚澆水比早澆水好。在肉質根直徑長到10-20毫米進入膨大期澆第一遍水,隨水沖施優質有機沖施肥肥,每畝15-20千克。此後至收穫期澆第二遍水,追第二次肥,每畝20-25千克。生長後期應見濕不見乾,滿足青蘿蔔後期迅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4)病蟲害防治:反季節栽培蘿蔔一般情況下發生病蟲為害較差,常見的病蟲害有:黑腐病、軟腐病、霜霉病和白粉虱、蚜蟲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原則。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浮橋蘿蔔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