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良墓是蘭考縣境內的一處歷史遺蹟。該墓位於蘭考縣城西6公里的三義寨鄉曹新莊火車站南側,緊靠隴海鐵路。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面積35000平方米。張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為戰國時韓國人,祖父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之相,有“五世相韓“之稱,為韓國的功勳世家。秦滅韓後張良為報國讎,圖謀復韓,結交刺客,曾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後投歸劉邦,並成為重要謀士。楚漢戰爭中輔佐劉邦消滅項羽,建立漢朝後,被封為留候。漢高祖劉邦譽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留侯世家》)。
歷史
東昏縣(蘭考縣)西南的白雲山(高十四丈,土山無石因每早出白雲故名)下有黃風洞,是張良隱居的地方。《蘭考縣誌》又載:“張良曾谷於此(白雲山),死後葬於此“。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拓縣閻廷臣在張良廟立的石碑記載:漢留侯張良舊塋地20畝,墓東一里有留侯廟,墓長、寬各10步。建國以後,張良墓側尚存張良廟,有山門3間,大殿3間,東西廂房各4間,呈四合院布局。廟內外共有石碑6通,墓區內有柏樹209棵,楊樹16棵。在“文革“期間,廟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楊樹被砍伐做在桌椅。後來拆除廟宇的建築材料在三義建了一所中學。1978年在修築隴海鐵路複線時又占去墓北邊塋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樹12棵,今剩有柏樹197棵,楊樹13棵。據對最大的柏樹年輪考察,樹齡約有2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