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蘭札(lan-tsha)應是梵文ranjana的藏文拼音,原意是彩色、喜悅等。它是西藏與尼泊爾地區的佛教徒用來當雕刻或書寫標題的一種書法家所寫的裝飾文字。
藏傳寺廟入門處有轉經輪,大多以蘭札體雕刻〈六字大明咒〉而成。蘭札體原來流行的地區主要是西藏與尼泊爾,中國自元代以後也開始流行梵文蘭札體,一直到清代的佛教文獻中,所使用的梵字都是以蘭札體書寫的,如《同文韻統》以及《造像度量經》等。若有機會翻閱《乾隆大藏經》就會發現其中有關梵字資料的字型都是蘭札體。
蘭札字型在中國主要用於元、明、清出版的佛教文獻中的梵文部份。目前在台灣最常見的蘭札資料,大概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這本書常被當作善書在各寺廟或流通處大量傳送,書中梵漢對照的梵文資料就是以蘭札體寫成。
另外,流傳極廣的〈準提咒咒輪〉及〈準提鏡壇〉大多也以這種蘭札字型的型式製作。還有到處可見的〈六字大明咒〉及〈時輪金剛十字咒〉的組合字形咒牌,也是以各個咒的六個及十個蘭札體組合寫成。
蘭札體在西藏一直被當成神聖字型使用,因此一般的場合不用這種字形;只在寺院等重要處所,如門楣、棟樑、壁畫等,或轉經輪等處所使用。偶爾也因字型美觀而用於經文的封面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