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至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54.3畝(其中:地1654.3畝),人均耕地0.96畝,主要種植烤菸、甘蔗、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9765.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6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核桃、果松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7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419戶飲用井水,有419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52%和61.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5戶(分別占總數的44.28%和52.58%)。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2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3輛,機車17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80畝,有效灌溉率為23%。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3萬元,占總收入的73.33%;畜牧業收入42萬元,占總收入的9.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73頭,肉牛42頭,肉羊234頭);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52%;第二、三產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5.72%;其他收入(轉移性、財產性收入等)15萬元,占總收入的3.3%,農民人均純收入1446元。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419,共有鄉村人口1720人,其中男性882人,女性838人。其中農業人口1715人,勞動力12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567人,白族63人,布朗族86人,其它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26人,占人口總數的65.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95人,參合率98.6%;享受低保1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2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2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05戶,占農戶總數的23.6%。
文化教育
截至2010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56人,距離卡斯鎮水平中學0.0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7人,其中小學生156人,中學生41人。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54.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9.4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集體無收入,有固定資產187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截至2010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1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3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2008年兩年都被評為鎮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1名駐村村民委員會委員組成,下設摩老鄧、大樹、雲岩寺等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5人。該村團支部2005年被評為鎮級先進基層團支部。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暢通,人畜飲水困難,人畜混居突出,村容村貌差,經濟發展緩慢,看病難,上學難,產業單一。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以烤菸、甘蔗為主發展的支柱產業,發展核桃、果松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6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6000頭、牛3000頭、羊3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446元增加到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