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敘述一種

蘇軾,敘述一種

《蘇軾,敘事一種》是一部讓讀者了解蘇軾、研究蘇軾、賞析蘇軾極為重要的代表作品。作者與蘇軾同為鄉人,同用鄉音,同習鄉俗,所以筆下的蘇軾,最真實、最生動的,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斑斕的生命色彩。雖然只有十多萬字,但其語言在文學、哲學、史學中自由徜徉,時時閃現出智慧的光點,正是這樣的篇幅,恰好迴避了傳記作品求全去精的缺點,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蘇軾思想與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融會貫通,讓人回味無窮。《蘇軾,敘事一種》在榮獲巴金文學院文學獎時,是當時唯一獲得評審全票通過的作品。另外,《蘇軾,敘事一種》還為讀者精選了近五十首蘇軾最具代表性的詩詞作品,供讀者品評。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蘇軾,敘事一種》編輯推薦:蘇軾——人間不可無而難有二者。中國近千年的文學偶像,正能量傳遞者。與蘇軾同為鄉人,同用鄉音,同習鄉俗的作者,將用最真實生動的筆觸展現這位巨人的淋漓元氣與人格魅力。讀者了解、研究、賞析蘇軾及作品的經典佳作。巴金文學院文學獎獲獎作品。

作者簡介

劉小川,1960年10月生於四川省眉山縣,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儒風大家》雜誌特約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王之道》《曖昧》《色醉》《老夫少妻》《蘇東坡》《眉山蘇軾》《李煜》《李清照》;論著《品中國文人》《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等。

圖書目錄

小引
生活之意蘊層
天才少年出眉山
奇人張方平,醉翁歐陽修
初仕鳳翔
十年生死兩茫茫……
醫國手
中國文人激活了中國山水
人間天堂,酒食地獄
老夫聊發少年狂
小人發難
坡仙
誰能伴我田間飲
不知更幾百年,方有此等人物。
司馬牛,司馬牛!
偉人的毛病
美政
多欲,多慈,多思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詞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我所知道的劉小川

後記

《蘇軾,敘述一種》動筆於十二年前,2001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2002年獲得巴金文學院頒發的隨筆獎,是當時惟一一本獲評審全票通過的書。2005年,此書被上海《小說界》雜誌拿去轉載,影響更進了一步。2007年,眉山出了一本市內普及性讀本《眉山蘇軾》,基本上採用了初版的文本。
幾年來,此書在網際網路上的流傳也比較廣。不斷有讀者對我說,喜歡這本行文輕鬆、篇幅也不大的書。讀者形容它像一支出奇制勝的輕騎兵,有別於攜帶重裝備的大部隊。
今年這次修訂,在初版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約三萬字,並在編輯的建議下添上了每一節的小標題。
從1965年到1974年,我家住在眉山縣下西街,距三蘇公園(古祠堂)僅百米之遙。那地方是兒童戲耍的天堂。每當父親找不到我的時候,媽媽就會說,去公園看看。
我媽媽1994年年底就去世了,享年才六十五歲。媽媽生前很愛看書。謹以此書敬獻給媽媽的在天之靈。
喔,寫下媽媽這個詞,多少次淚飛如雨……
四十多年前我就讀的眉山城關一小,隔一道青磚古牆並一溜修竹,就是占地百畝的三蘇公園。公園的南大門外,還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公園壩壩”,小學生中學生,在草地上打滾踢球放風箏看電影,樂翻了天。如今填滿了硬梆梆的鋼筋水泥。小學生馱了大書包過馬路,必須東張西望,腦袋扭得像撥浪鼓。車,太多了,太強勢了。汽車水泥欺負人,尤欺少年兒童。
蘇軾之能成長為中國歷史長河中的龐然大物,其早年生活的飽滿度太重要了。《品中國文人》這一系列,我品讀了歷代四十多個大文人,涉及幾百人,發現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活得蹦蹦跳跳,既能讀又能玩兒。
以前的人凡事投入,較真,而眼下的人目的性強。人去盯目的,盯來盯去盯出了功利二字。功利赫然在目,過程就縮小,甚至被取消。以前的人做事,是先把事情做好,其它的等做好了再說。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倒過來了。這個倒轉是可怕的。
隱藏在“倒轉”背後的算計性思維,強化了功利,丟失了過程,也就丟失了生存的飽滿。生活趨於癮頭化,而癮頭一旦抓空,人就不可逆轉地活向無聊。例如許多四川人,不打牌他就打瞌睡。走到風景名勝,他還是摸牌算牌……形形色色的算計型思維的源頭在西方。咱們漫長的古代,這種東西未成氣候。眼下是個大難題,而破解難題尚有契機。
有些富於價值的生活方式一旦丟失,幾百年找不回來。
人生諸事,惟在操心的過程中方能呈現感覺的豐富性。而感覺的豐富性乃是一切生活質量的前提。
蘇東坡、曹雪芹這類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以後不大可能出現了。回望文化先賢有了緊迫感。把活生生的傳統文化帶到當下,而帶到當下的前提是辨認當下。不知今,焉知古?
盡力而為吧。每天早起幹活,寫下千餘字,和當年一樣寫不快。在這鋪天蓋地嚷嚷“‘陝”的年頭,我們來較量慢功夫。
非常感謝作家出版社的袁藝方女士,她的厚愛使此書的修訂本得以面世。藝方也是拙作《王之道》的編輯。
《蘇軾,敘述一種》初版時曾載有天麻先生的短文:“我所知道的劉小川”,現附於書後。
作者
2012年11月23日於忘言齋

序言

小引
值得信任的國學大師陳寅恪說:“華夏民族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屹立於巔峰的偉岸旗手,正是蘇東坡。
本書始於對蘇東坡的源始驚奇,並試圖把這種驚奇貫穿到底。
四川眉山是蘇東坡的家鄉,位於川西平原,在成都、峨眉山與樂山大佛之間。我家距蘇軾老宅僅百米之遙,從小就在他的英靈瀰漫處跑來跑去。園林優雅的三蘇祠,供著蘇家三父子的塑像。1963年,朱德到眉山,這位激動不已的總司令揮筆寫詩:“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而陳毅元帥也曾說:“吾愛長短句,最喜是蘇辛!”
辛,指南宋的辛棄疾。
北宋蜀地有民謠: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
三蘇占盡人傑用盡地靈,眉山百年內草木不旺。這事兒見於宋人筆記,不知是真是假。
蘇軾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俱屬“唐宋散文八大家”。而當時的散文,和今天的文學意義上的散文不是一個概念。
蘇軾家境不錯,早年幸福。母親程氏有佳名,原系大家閨秀,知書識禮,她對蘇軾的教導,史書多有提及。乳娘任採蓮,幾十年慈眉善目,以七十二歲高齡謝世,蘇軾為她撰寫墓志銘。大文豪的巨筆,一生寫過的墓誌寥寥無幾,王公貴族請不動的。母親與乳娘,雙雙呵護蘇軾的生長。及至成人,先後又有三位女性出現在蘇軾的生活中,她們都姓王: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宋朝女人,我們終於能知道全名了,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夫人,只留下她們的姓氏。
王弗、王朝雲,驚人的美麗,無論是她們的外貌,還是她們的內心。
母親、乳娘、妻妾,環繞著蘇東坡。有趣的,卻是坡翁一生以豪放著稱。女性的慈愛與溫柔,給了他一顆異於常人的仁慈之心,但並未使他的性格有絲毫走樣。他是男人氣十足的。他悲天憫人有如杜甫,卻比杜甫更快樂。他有很好的遺傳:性格像父親,而父親又像祖父。祖父蘇序,是眉山街上出了名兒的怪老頭,酒量奇大,著裝古怪,學神仙張果老倒騎毛驢,口中念念有詞,寫過幾千首永不流傳的詩。他最大的愛好是打抱不平,官府不講理,他會衝到府衙去,有理有據批評州官縣官,好像他才是上級。豐年他積穀屯糧,街坊以為他瞅著災年要大撈一把,因為他永遠讓自己顯得莫測高深,叫別人捉摸不透。兩年後果然鬧饑荒,他在自家門前貼告示,圍觀的民眾多達數百人。告示寫得歪歪扭扭,而內容大快人心:屯積的糧食全部拿出來救濟災民。
這些都是真事,史料記載明確。
過了三十餘年,蘇軾在杭州辦“安樂坊”,是為中國第一家公立私助的慈善醫院,看病不收錢。祖孫二人行事,仿佛商量過。其時蘇序已去世多年。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眉山這小城,各種各樣的古怪人物層出不窮。隨便挑一個,都足以寫成一本精彩的厚書。倒是最近這十幾年,人的行為模式突然趨於單一,欲望,意志,趣味,看似各自流溢,實則積為一潭,逼近工業生產的流水線模式。個性被設定,被掌控,個體的局部反抗幾乎毫無意義。個性,不可避免地走向個性的反面。究竟是誰,誰在設定人的喜怒哀樂呢?誰在製造那個標準化的“現實通道”?我重讀享譽全球的哲學家馬爾庫塞的代表作《單向度的人》,他主要研究美國,副題是:“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結論已如書名。他令人信服地指出,所謂美國式的自由,其實受制於新型的極權。那是一個試圖用資本的邏輯掌控一切的國家。對外的單邊主義、叢林法則有其內在動因。
中國置身於全球化進程,畢竟時間短,尚有足夠的迴旋餘地,以避免西方人的嚴重異化。幾千年文明史,文化的偉力會自然生髮。眼下的回歸傳統、以人為本,見證了古老的文明重獲新生的偉大力量。而作家有義務推波助瀾,把活生生的傳統帶到當下,把一批又一批精彩人物寫在紙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