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軾出身於一個富有文學氣氛的地主家庭。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轍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祐六年(1061年),除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宋神宗熙寧(1068-1077年)時期,因與王安石變法主張不合,請求外任,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職期間,由於作詩諷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進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羅織罪狀彈劾,於元豐二年(1079年)被捕入獄,勘問“謗訕朝廷”之罪。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數月後僥倖獲釋,責貶黃州。元祐元年(1085年),舊黨司馬光執政,蘇軾回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因不同意司馬光全部廢除新法,引起舊派疑忌。先後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召回京後,任端明殿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蘇軾被貶至英州、惠州,遠放儋州(今海南島儋縣)。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歸,七月卒於常州,追諡文忠。著有《東坡七集》、《蘇氏易傳》、《書傳》,《論語傳》和《東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編》、《東都事略》、《名臣碑傳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錄》、《元祐黨人傳》及《乾道臨安志》、《嘉泰吳興志》、《鹹淳毗陵志》等均有傳。其弟蘇轍撰有《東坡先生墓志銘》,宋人王宗稷有《東坡先生年譜》,均附載於《蘇東坡集》,明人鄭鄤有《考定蘇文忠公年譜》,清人馮應榴有《蘇文忠公年譜合注》。
《東坡詩話》原書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條。舊題蘇軾撰。然據《郡齋讀書志》小說類稱“軾雜書有及詩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實非蘇軾自撰,但成書較早,至遲在南宋集成。因非蘇軾自撰,故未附載於全集。除《郡齋讀書志》著錄外,《通志·藝文略》著錄於詩評類。《詩話總龜》和《苕溪漁隱叢話》曾摘引其文。今所存僅有《說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據以輯入《螢雪軒叢書》。元人陳秀明有《東坡詩話錄》,清人輯入《學海類編》,則為別本。
蘇軾作品集,歷代有不同的編法。大致說來,主要有詩集、文集和詩文合集三種編法。蘇軾詩有王十朋《集注分類東坡詩》二十五卷,有黃善夫刊本、《四部叢刊》影元刊本。編年注本,即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補刊本,均已殘。清有查慎行《補註東坡編年詩》五十卷,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五十卷,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華書局《蘇軾詩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誥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馮應榴本。蘇軾詞較常見的是朱祖謀編年本《東坡樂府》三卷,有龍棆生《東坡樂府箋》本。蘇軾文在宋代就有多種刊本,最早的選本是南宋邱曄的《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叢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維《蘇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詞,為中華書局《蘇軾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書後有點校者輯《蘇軾佚文彙編》)。其詩文全刊本,宋代就有《東坡集》《東坡後集》等。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蘇文忠公全集》(包括《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奏議集》十五卷、《內制集》十卷另附《樂語》一卷、《外製集》三卷、《應詔集》十卷、《東坡續集》十二卷及《年譜》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備要》本。
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蘇軾與其弟蘇轍、父蘇洵並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
圖書目錄
策論說評文
正統論
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
御試重巽以申命論
進策
策總敘
策略一
策略二
策略三
策略四
策略五
策別課百官一
策別課百官二
策別課百官三
策別課百官四
策別課百官五
策別課百官六
策別安萬民一
策別安萬民二
策別安萬民三
策別安萬民四
策別安萬民五
策別安萬民六
策別厚貨財一
策別厚貨財二
策別厚貨財三
策別訓兵旅一
策別訓兵旅二
策別訓兵旅三
策斷一
策斷二
策斷三
進論
中庸論上
中庸論中
中庸論下
大臣論上
大臣論下
秦始皇帝論
漢高帝論
魏武帝論
伊尹論
周公論
管仲論
孫武論上
孫武論下
子思論
孟子論
樂毅論
荀卿論
韓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霍光論
揚雄論
諸葛亮論
……
遊記狀物文
酬答書啟文
序跋送別文(此起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