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芸金桿菌

基本資料

蘇芸金桿菌蘇芸金桿菌
蘇芸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最初從德國蘇芸金(Thuringen)地區一個麵粉廠死亡的地中海粉螟中分離出的、對昆蟲有致病性的芽孢桿菌,1915年正式定為此名。現以鞭毛抗原的血清學反應為主要依據,參照生理生化反應的不同,將蘇芸金桿菌分為22個血清型,30個變種。此菌在芽孢形成期,在細胞內可同時形成一個蛋白質晶體,稱為伴孢晶體。晶體的著色性能與其他細胞物質相似,在與芽孢相對的一側菌體中形成,很易與芽孢分開。晶體形狀多為菱形或方形,當培養基中動物性蛋白質豐富時,可形成大而典型的晶體。在幼蟲腸道中,當晶體被腸道中的酶作用後,釋放出毒素。其主要成分是一種小分子多肽,稱為δ-內毒素,可使昆蟲腸道麻痹、穿孔而致死。蛋白質晶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分解釋放毒素,對糜蛋白酶、胰蛋白酶不敏感,故對人畜無毒。實驗室培養經多次傳代後可失去形成晶體的能力。蘇芸金桿菌製劑是套用最廣泛的一種微生物殺蟲劑,用於防治農林業害蟲、衛生害蟲和倉庫害蟲,均可取得滿意的防治效果。許多國家均有此種菌劑的生產,我國也有較大規模的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