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介紹
基本信息
蘇聯造T-62式中型坦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規格:重37噸,乘員4人,最大速度50千米/時,裝甲厚20~170毫米
年代:1969年
收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官網)
更多藏品:百科軍博數字博物館
文物介紹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輛編號為545的蘇聯造T-62式中型坦克。這輛坦克是1969年中國邊防軍在珍寶島對蘇自衛反擊作戰中的戰利品。它在出廠服役後只行駛了515千米即被中國邊防軍擊毀繳獲。
T-62坦克是蘇聯二戰後研製的第二代坦克。1962年研製定型,1964年開始裝備部隊,1975年停止生產,共生產了4萬輛左右。該型坦克第一次面世是1965年5月參加莫斯科紅場閱兵式,其先進的技術性能引起了世界的震驚。T-62坦克採用115毫米滑膛炮,配用超速尾翼穩定穿甲彈,可在1000米內擊穿450毫米的裝甲,還配有一挺7.62毫米PKT機槍。坦克全重37噸,乘員4人,最大速度50千米/時,裝甲厚20~170毫米,裝有動力較大的引擎、夜間瞄準裝置和低矮的流線型炮塔。該坦克當時被稱為是“防彈外型最好的現代坦克。”
背後故事
擊退蘇軍,俘獲坦克
1969年3月2日,中國邊防軍被迫對入侵珍寶島的蘇聯軍隊開始進行自衛反擊。珍寶島首戰後,中國邊防軍總結經驗教訓,在蘇軍坦克、裝甲車入侵要道上布置了反坦克地雷,以遏制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的衝擊。
3月15日凌晨3時許,蘇軍30餘人登島潛伏,當即被中國邊防軍偵察排監控起來。至8時,中國巡邏分隊登島巡邏,潛伏的蘇軍於8點5分對巡邏分隊發起攻擊。由於中國邊防軍早有準備,經一個小時的激戰,蘇軍的第一次進攻被擊潰。
9時46分,蘇軍發起第二次進攻。蘇軍以坦克和裝甲車引導步兵由島北側發起正面進攻,以4輛T-62坦克由島南側的江叉迂迴夾擊,妄圖切斷中國守島部隊的後路。為了抗擊蘇軍,守島部隊指戰員一邊阻擊正面進攻的蘇軍,一邊密切監視側後迂迴的T-62坦克。不久,實施迂迴的坦克沖入中國邊防軍的有效射程。只見為首的坦克突然一震,原來它被中國邊防軍用40火箭筒擊中左側腰部,火箭彈雖沒有擊穿坦克,但卻使蘇軍坦克失去了靈活性。受傷的蘇軍坦克惱羞成怒,尋著40火箭筒的發射方向沖了過來。然而,這恰恰引導著其它坦克進入了雷區。突然間,就聽江面上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那輛“惱羞成怒”的坦克因觸雷左側履帶被炸得七零八落,癱瘓不前。隨後的坦克嚇得驚慌失措,紛紛調頭回撤。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作戰,中國邊防軍又一次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蘇軍轟擊,終掉江中
下午15時13分,蘇軍發起了更大規模的進攻,企圖把T-62坦克強行拖回,但卻再遭失敗。夜晚,蘇軍又派出工兵,潛伏到被毀坦克附近,企圖炸毀T-62坦克,可也沒有成功。此後,蘇軍乾脆將這輛T-62坦克當成靶子,用重炮進行轟擊,使坦克最終掉進江中。
戰火中打撈
鑒於T-62坦克的重大政治影響和技術價值,中國邊防軍決心把坦克從江中拉出來,運回後方。為此,專門成立的“拉坦克指揮部”先到哈爾濱一個工廠製作了3個大型牽引絞盤;接著,又去請海軍旅順基地的潛水員把牽引鋼索固定在江底坦克上。
設備和人員到位後,打撈工作開始。因為打撈坦克的時間要由蘇軍炮擊決定――炮聲停了,潛水員下水作業;炮聲響了,潛水員們躲進掩體。白天完全在蘇軍視野之內,夜晚蘇軍又有夜視器材,所以在時間段上,只能抓緊傍晚,半黑不黑之際。
嚴寒之中,穿著沒有禦寒功能的輕潛裝具下水入冰,危險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個搶著下水的是老潛水員熊建成。但他沒有成功。接著下水的董振發也沒有成功。
第二天傍晚,熊建成又一次潛到江底。這一次,他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然而,就在準備絞鋼纜往江面上拖坦克時,炮火又響了。停止後,等大夥鑽出防空洞,全傻眼了——好不容易拴上的鋼纜,被炮火炸斷了!
隋傳香又下水了,他順利地拴好了鋼纜。
中國邊防軍經20幾天的拉運,先後將炮塔和底盤分別拖到岸上偽裝起來,又分兩次把坦克炮塔和底盤拉到了距岸不遠的小樹林後面,隨後用坦克牽引車拖到後方。
修復陳列
T-62坦克被俘獲後,有關部門進行了簡單修復――坦克炮塔被重新安裝在底盤上,左側履帶重新被裝好。因當時軍事博物館正籌辦相關展覽,所以T-62坦克被運送軍博,陳列在前廣場,其左側腰部的火箭彈洞被紅線標註出來,格外引人注目。至此時,蘇聯當局方知該坦克已被運到了北京,感嘆始料未及。展覽結束後,T-62坦克重新被有關部門運走,進行技術研究,以改進我軍59式坦克的性能。此後,T-62坦克再次交歸軍博收藏陳列,於沉默中鐫刻著歷史的見證。
數字博物館
2013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與百度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知識普及平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之百科數字博物館。
該數字館通過古代文物館和近現代文物館分館,全方位展示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眾多珍貴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