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宋]字訓直,泉州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官至尚書吏部郎。屬文有體制,筆法簡遠,其尺牘尤時所珍愛,往往藏去。《渭南集》
史式,安徽人,現年86歲。抗日戰爭爆發,棄學而參加抗戰工作,從此失學,依靠自修而成為一個職業的歷史研究工作者,以倡議重寫中華古史而聞名於世。他用的名字是真名,不是筆名。姓名與職業有關聯,不過是巧合而已。因為長期自學,練出了一些絕技,記憶力雖老不衰,經常能記住數以千計的電話號碼,外出不需要攜帶電話簿,被友人戲稱為“電腦”。他的文章,數十年來,已經形成了一種“三合一”的文體:一日歷史論文的內容,言必有據,無徵不信,絕不“戲說”或“漫談”;二曰歷史散文的形式,為方便表達內容,形式不拘一格,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三曰歷史雜文的語言,“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尖銳潑辣與妙趣橫生兼而有之。他已經發表史學文章數百篇,出版史學、語言學著作近十種。
作品內容
《我是宋朝人》
有人認為:宋的疆域不廣,武力不強,敵國外患,連綿不斷,是一個最丟面子最沒有分量的朝代。
本書作者認為:這是一種極為膚淺的看法。其實,宋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王朝。秦漢之後不可能再有泰漢,隋唐之後不可能再有隋唐。惟有宋王朝能夠承先(全盤繼承中華文化)啟後(對後人起到啟蒙作用)繼往(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開來(開創世界近代史的新時代)。
從宋之後,方有中國。“中國”一詞,在過去只指一塊地方(略同於“中原”)。從宋代起,才開始指一個國家(政治實體),同時兼為中華文化的載體。
長期以來,我們錯誤地認為:沒有西方的科學技術,全世界不可能走向近代化。事實上,使世界走向近代的主要科學發明產生在宋代,世界近代化源於宋代。
如果本著“學其所長,棄其所短”的原則,我們就敢於提出“以宋為師,向宋學習”的口號,對外推行多求友少樹敵有利於人類團結的和平外交,對內實行重知識重人才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寬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