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電視劇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在瞿秀才的幫助下,蘇軾建造了自己的房屋。 蘇軾以借牛為條件,讓李老漢喝藥,但喝下之後,並見好。

基本信息

 導演: 王文杰
主演: 陸毅 林心如 韓雪 石爻 宋昊林 郭冬臨 李強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國語/國語
年份:2012
集數: 44

劇情介紹

以風雲變幻的北宋大舞台為歷史背景,通過落榜舉子鬧事風波、王安石變法、徐州抗洪、烏台詩案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再現蘇東坡大悲大歡的人生歷程和雲水襟懷的心靈境界,還原這一絕代人物的歷史真實。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

分集劇情

第1集
汴京朝廷,仁宗皇帝任命歐陽修為禮部考試主考官。有宋一代的文風之變由此拉開序幕。而此時的眉州蘇家正張燈結彩,蘇軾、蘇轍兄弟同日娶親,熱鬧非凡。婚後不久,二人辭別家人,隨父親蘇洵啟程進京趕考。二人考試完畢,遇曾鞏、章�等與以劉幾為首的太學生發生爭吵,正要到汴河酒家一決高下。本無意此事的二人得知爭論源於劉幾等人不讓他人購買蘇洵的文章。異常氣憤的蘇軾決定找他們理論。而這次爭論正被微服私訪的仁宗皇帝看在眼裡。
第2集
歐陽修懷疑最好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免遭物議,使文風改革順利進行,遂將其列為第二名。不想卻事與願違。曾鞏在發榜時見自己中了第一名,不禁擔心老師的處境。劉幾等太學生們無一中榜,憤憤不平,聒噪著說去找歐陽修理論。到登聞鼓院擊鼓鳴冤。崇政殿內,反對文風改革的呂誨、胡宿等藉以大肆指斥歐陽修有失公正,歐陽修和范鎮等據理力爭。仁宗皇帝只好命韓琦、御史胡宿、知諫院呂誨共同處理太學生申冤一事,徹查科考是否舞弊。這時,傳來蘇軾擊打登聞鼓的訊息。仁宗破除舊例,命無官職的蘇軾上殿見駕。在仁宗的詢問下,蘇軾承認自己杜撰了“皋陶為士”的典故,引來眾大臣的激烈抨擊,要求皇上治其欺君污聖之罪。但蘇軾的辯解之詞深深的打動了仁宗皇帝。仁宗決定對其造典一事不予追究,並把殿試提前到下月十五舉行。
第3集
蘇轍看完蘇軾在殿試上寫出的策論後,認為哥哥不明時勢,寫的太過尖銳,恐有殺身之禍。翰林院內。“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宮中貴姬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王�讀至此句,輕輕一哼,便命備轎去御史台。仁宗稱病不朝。為給蘇軾求情,歐陽修、范鎮只好先後到邇英殿求見仁宗,但均被擋在門外。回到府邸,歐、范二人為蘇軾,為文風改革不斷嘆息。頤心殿內,仁宗突然收到一首詩,詩中暗示密殿戒碑上的“不可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仁宗覺得時機已到,遂決定明日早朝。眾大臣對於如何處理蘇軾的問題爭論不休。劉幾等太學生也在皇宮外要求處死蘇軾、廢除新學、恢復太學。而仁宗認為蘇軾文、德俱佳,沒有罪過,應即刻釋放。並決定授蘇軾翰林學士之職,殿試製策三等;廢黜太學,提倡新學,昭告天下!
第4集
蘇軾、曾鞏、陳鳳等來到禮部大門外看榜,本為第十名的陳鳳家因被查出拖欠官稅,而依律黜落。百感交集的陳鳳決定在興國寺落髮出家。宮中太監前來宣旨,蘇軾忙外出接旨。正當蘇轍為哥哥成為翰林院學士高興之際,蘇洵過來告訴他們母親去世了。金榜題名不久的蘇軾、蘇轍辭別師友,在父親帶領下啟程返鄉為母守孝。在守孝期間,眉州大旱,百姓們紛紛棄地逃荒。蘇軾力駁眾見,將母親多年積攢下準備為兄弟二人在京購房的糧食借給眾鄉親。鄉親們感激不盡,仁宗得到奏報後也讚賞不已。蘇軾的姐姐蘇八娘在夫家不堪虐待,自殺身亡。蘇家上下極為氣憤、不勝悲苦。巢谷帶人趕到程家,將八姐的屍首搶回蘇家,其間與程家奴僕發生了打鬥。在吳知州的調解下,蘇程兩家互不追究,蘇八娘安葬在蘇家祖墳,打人者巢谷避禍離鄉。
第5集
呂晦依計大肆詆毀蘇軾,不想交趾國使者突然來訪,君臣一起到殿外接納。然而眾人都不知交趾送來的怪獸名為何物,事關國家威儀,大家左右為難。王�、胡宿鼓動仁宗將辨認怪獸的任務留給即將歸京的蘇軾。歐陽修等人當然明白他們的險惡用心,相約來到懷遠驛,勸說蘇軾不要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但蘇軾凜然決定受命前行,頗顯其古君子之風。蘇軾辨明怪獸為麋鹿,並建議以金絲鳥作為回贈,使事情圓滿解決。仁宗大喜過望,賜蘇軾與其共進御膳。御膳中,仁宗表示要破除百官的阻撓,重用蘇軾。然而,蘇軾卻請求外放到地方歷練。仁宗沒有答應蘇軾的請求。歐陽修等少數人支持王安石力陳變法的“萬言書”,其餘盡皆反對。仁宗無奈命王安石以翰林學士出知鄞州。仁宗只好答應蘇軾的請求,任命他為鳳翔府簽判。蘇軾、王弗夫婦辭別父親啟程赴任,蘇轍、史雲送了一程又一程。
第6集
鳳翔田地荒蕪、流民遍野。流民王老漢告訴蘇軾,西夏侵犯邊境、燒殺搶掠,邊境上的百姓只好內遷,大家想在鳳翔安身存命。然而,鳳翔法曹張�卻不許饑寒交迫的難民進城。蘇軾反覆勸說,並承諾自己一力承擔相關責任後,張�才打開城門,蘇軾將難民們安排進鳳翔府衙暫時棲身。第二天,蘇軾又簽署具認狀,開官倉放糧,糧倉瞬間空空如也。面對著城中難民無衣無食,自己所為又極為有限,而自己在皇宮向仁宗請命地方時的情景如在眼前,蘇軾感慨萬千,嘆息自己志大才疏。蘇軾偶然發現了城西廢棄已久的軍營,決定整修軍營,把難民們安置到這裡。為了解決難民們吃飯和鳳翔田地因為勞力不足大多荒蕪的問題,蘇軾想出讓由政府居中,難民租種本地百姓的荒地的辦法,不料本地百姓因為曾有難民偷食過他們的糧食並不信任難民,雙方還在田地里發生打鬥,蘇軾趕到制止,但卻更難勸說本地居民租地給難民們。
第7集
鳳翔百姓不肯租地,王弗提醒蘇軾以誠相待。蘇軾令王老漢、王二等難民真誠道歉,並提出以自己的官位作保,解除百姓的後顧之憂,鳳翔百姓終於答應租田。張�到城門口迎接到任的鳳翔知府陳希亮,陳希亮得知蘇軾按例到監獄點名而不前來迎接,很是不滿。蘇軾在查獄時發現本已無罪的楊伍氏、楊小蓮依然在押,於是蘇軾下令先釋放二人再請朝廷批文。並將無處安身的母女接入家中,讓王弗好生照料。王弗見小蓮秀外慧中,又感念她的身世,於是與其姊妹相稱。張�馬上向陳希亮稟告訊息,陳希亮聽後大怒。除夕夜,王彭奉陳希亮之命到蘇家捉拿楊氏母女。蘇軾只好硬闖陳府,向陳希亮解釋未能前去迎接的原由,並擔保拿到昭雪楊氏母女的批文。陳希亮在城外郊野大會鳳翔眾官,意欲以軍事手法處理鳳翔政務。他宣布蘇軾開倉、建村、租地違反朝廷律例,廢止蘇軾之前的所有政令,還要拆除難民村。蘇軾據理力爭,許多官員也勸太守三思。最後蘇軾簽署獨立承擔罪責的軍令狀,陳希亮才答應下令停止拆除難民村。
第8集
在張�鼓動下,陳希亮決定立刻上書告發蘇軾。小蓮提醒蘇軾建難民村等畢竟有悖朝律,要及早上報取得批文,以免授人以柄。蘇軾寫好奏章,命巢谷趕往汴京送給歐陽修、范鎮二人,請他們代為轉奏皇上。王�收到張�、陳希亮的奏報,便率胡宿、呂誨到首相府,百般逼迫韓琦,韓琦只好下令通知鳳翔府拆除難民村。面對不聽勸阻的陳希亮,為了暫停拆除難民村,蘇軾只好讓他把自己羈押起來,等候朝廷批覆。王弗臨產,蘇軾卻在監獄中。採蓮、小蓮到牢中探望蘇軾,蘇軾獲子為父十分高興,為兒子取名蘇邁。王弗擔心蘇軾獄中受苦。產後數日便到府衙為蘇軾據理力爭,陳希亮只好保證決不難為蘇軾,並允許蘇家送飯。歐陽修、范鎮譏諷韓琦行動迅速、肚量狹小,韓琦怒斥二人,范鎮更加生氣,拉著他前去面聖。仁宗稱讚蘇軾仁厚敢為,批准了蘇軾的所有奏請,並另撥三萬貫給難民買糧買種,賜名官戶村。
第9集
張�鼓動難民懇請蘇軾求雨,蘇軾明知下雨乃自然之理,求之無益,但難民們百般相求,蘇軾只好答應。蘇軾研究曆法天象書,觀測星象,推算出三日後巳時鳳翔必有降雨,決定三日後為民祈雨。三日後,蘇軾率百姓登太白山,在龍王廟前作祭文祈雨,然而天朗氣清,沒有絲毫下雨的跡象。陳希亮、張�等竊笑不止。蘇軾回家,正在百思不解之際,瞬間風起,天降甘霖!陳希亮怔怔的站在院內,任憑雨水的澆落。因為淋了雨,王弗產後勞累所致的病情加重,服藥不已。王老漢等難民為表示感謝幫蘇軾在蘇家後院蓋了一個亭子,蘇軾命名為喜雨亭,並作《喜雨亭記》以示紀念。楊伍氏到慶州後便一病不起。臨終前托巢谷帶給王弗一封信。巢谷幫小蓮安葬後,帶小蓮回到鳳翔。
第10集
王二、曹勇等難民因不懂水性,將糧船都翻在黃河裡,又還不上損失的錢糧,被按律羈押入獄。蘇軾了解情況後到鳳翔府衙向陳希亮訴說鄉役法的不合理。陳希亮卻告訴他因私建村落被朝廷罰俸半年。蘇軾怒斥朝中官員不了解實際,抱殘守缺,決定上書韓琦。巢谷帶回了朝廷的敕文,朝廷敕令改革鄉役法,赦免252戶,在鳳翔試行募役法!中秋佳節,官員按律應齊集府衙議事,蘇軾卻沒有去,而是到難民村慰問百姓,被依律應罰銅八斤。兩次被罰,蘇家飯桌逐漸成了齋席。參寥、章�先後來訪,蘇軾和家人陪著他們遊覽鳳翔開元寺。遊覽中蘇軾詩興大發,寫下了著名的《鳳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等八首詩。仁宗逝世,英宗繼位。臨終前,仁宗仍念念不忘蘇軾,他告訴范鎮,蘇軾是他為子孫選的太平宰相,蘇軾應該回京了。新皇繼位,西夏乘機入侵,朝廷命鳳翔備戰。
第11集
張�以任期已滿為由,請求離開。陳希亮看清其面目,雖放其離開,卻不免嘲諷一番,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城內遍是積極備戰的場面:青年們自帶口糧報名參戰;年老百姓送來錢糧;巢谷等訓練自願參戰的百姓、和尚、道士。小蓮也按照父親留下的圖紙製成了諸葛連弩。陳希亮看著固若金湯的鳳翔城,愈加佩服蘇軾,二人關係逐漸融洽。西夏兵前來攻城,見城固兵勇,無奈地掉頭離去。然而,汴京朝中卻再一次為蘇軾破舊法以保鳳翔進行激烈的爭論,最後臨朝聽政的曹太后決定增加西夏歲幣之事由王�和韓琦處置;張�告發陳希亮貪財荒政一事由胡宿徹查;蘇軾則即刻回京轉官。韓琦前來鳳翔視察,看到固若金湯的城池讚揚了蘇軾,蘇軾卻因重提對西夏一味求和實是養虎遺患而惹怒韓琦。在為韓琦送行之時,胡宿帶著敕令當場將陳希亮革職拿下。蘇軾為陳希亮慨嘆不已。
第12集
曹太后、英宗同意了韓琦先讓蘇軾到史館任職以便考察的提議。歐陽修、范鎮、司馬光等來到史館看望蘇軾。蘇軾為陳希亮求情,並講述了陳希亮的忠義之舉和他們關係的轉變,司馬光贊蘇軾有君子之風,范鎮答應幫忙向朝廷求情。然而,陳希亮不堪受辱,自殺於獄中。王弗因為路途顛波勞累再次病倒,病情日重。臨終前,王弗托請小蓮幫助蘇軾,教好蘇邁,並把陪嫁的玉鐲子送給小蓮。曹太后、英宗不理呂誨、胡宿的反對,撫恤蘇軾,賜王弗錦緞、珠冠、玉佩等。眾大臣對此議論紛紛,認為蘇軾得太后、皇上賞識,前途無量。都欲把女兒嫁與蘇軾,紛紛請求范鎮幫忙。讓范鎮詫異的是一向反對蘇軾的王�竟也順風而動。蘇洵年老體衰,一病不起,蘇軾、採蓮等在床前服侍。病中的蘇洵告訴蘇軾近日會有俗事來煩擾
第13集
王�親自帶著補品來蘇家提親。蘇洵、蘇軾父子婉拒,王�敗興而歸,命管家調查小蓮的底細。王�告知呂誨小蓮的具體情況後,呂誨和胡宿便煽動著眾大臣來到史館找蘇軾理論,百般詆毀蘇軾和小蓮,又攻擊蘇軾動搖國體。蘇軾怒不可遏,獨自力辯眾人,他據理力爭,斥責眾人無事生非,禍國殃民。他執拗地宣稱明日便娶小蓮,與眾大臣失和。蘇洵臨終前他托吳復古日後為蘇軾續弦做主,雖然小蓮和蘇軾最般配,但會招致朝野非議,蘇軾將寸步難行,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免遭物議,只能依蜀中風俗娶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為妻。蘇洵為委屈了小蓮,長嘆不已,小蓮含淚說她不委屈,她都明白。英宗和太后命追贈蘇洵光祿寺丞,並派官船送靈柩返鄉。太后還要蘇軾守制期間多多修心養性。蘇軾、蘇轍走水路將蘇洵與王弗的靈柩運回眉州故里。不久,宋英宗駕崩,太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
第14集
神宗深為王安石的“萬言書”所動,命王安石即刻進京。眼看丁憂期滿,閏之就要進門,蘇轍見哥哥仍終日消沉、無法自拔,擔憂不已。王安石在啟程赴京前寫信給蘇軾商討變法大計。蘇轍拿著書信勸蘇軾以天下社稷為重,莫為兒女情長所困,卻發現哥哥心中仍滿是對小蓮的愧疚和對朝政的厭倦。小蓮希望蘇軾心存社稷,若為自己一人負氣消沉,置天下不顧,那就是使小蓮成為阻絆賢良的罪人,小蓮惟有以死謝天下。吳復古來到蘇家,蘇軾向他傾訴自己的苦悶。神宗與眾大臣共商變法之事宜,韓琦、范鎮、歐陽修等認為變法時機尚不成熟,而且變法應循序漸進;司馬光反對任何變法,因為祖宗之法不可變;王安石則認為國勢危急,百弊叢生,必須施以雷霆之變,方能救國於水火之中。神宗表態支持王安石,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專主變法事宜。蘇家再次張燈結彩,蘇軾、王閏之成婚。
第15集
王閏之對小蓮暗生妒意。提出應該節儉過日。並說以後一日三餐都由她來安排。蘇軾認為她不為小蓮考慮,很是不快。呂惠卿趕到汴京,便找王安石商議變法,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拿到任命詔書,並說他會利用朝中的關係,及早促成此事。在呂惠卿的唆使下,薛宗孺上折誣告歐陽修幃薄不淨,與長媳勾搭有奸。雖然神宗查明事情真相併處罰了薛宗儒,還歐陽修清白,但他心灰意冷,仍堅持自請外放,最終離去。蘇軾得知恩師外放,翻出之前王安石來信,讀畢信中變法諸策甚為擔憂,決定即刻回京。神宗下達任命詔書:命王安石主持制定新法事宜;這意味著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開始了。蘇軾、蘇轍一行回到京城,王安石、呂惠卿、章�等即來拜訪。蘇軾與王安石等縱論變法,認為確應變法,但不能驟行新法,急改則會上下相失,百政變亂,而應細定良法美制,徐行徐立,逐步推進。王安石破不合意,憤然離去。蘇軾更覺局勢不妙。
第16集
王�命張�及時報告王安石的訊息。另外,在他的策動下,神宗任命蘇轍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任命蘇軾為殿中丞直史館。王閏之不斷抱怨蘇軾官職低微,蘇軾只能感嘆家有俗妻。蘇軾認為《青苗法》和《均輸法》都是弊大於利,不能施行,雖經范鎮等勸說,他仍決定去勸阻王安石推行均輸法。他將王安石拉到大街上問詢百姓對均輸法的意見,王安石認為這不可理喻,甩袖而去,蘇軾的勸說以失敗告終。神宗批准施行《均輸法》,並追加呂惠卿等為崇政殿說書等職。而呂惠卿卻背著王安石指使王廣淵向聖上備陳《青苗法》之好,以促進青苗法早日推行。王閏之抱怨蘇軾多管閒事,只顧國不顧家,蘇軾斥責夫人俗不可耐,二人又大吵一通,蘇軾氣的一個人到街上悶走。蘇轍卸任條例司,調職為陳洲教授,啟程前不住的叮嚀哥哥。
第17集
司馬光勸說王安石更改新法中的不妥之處,王安石卻執拗的認為不能朝令夕改,二人言辭激烈,互相指責。由此這對好友分道揚鑣,分別成為變法與反變法的領軍人物。因為均輸法的施行,鈞瓷質量嚴重下降。為給太后祝壽,神宗命王詵一定燒出好瓷,並同意派蘇軾和他同去禹州監製鈞瓷。神宗見了瓷瓶,讚嘆不已,王詵乘機向皇上推薦蘇軾。蘇軾建議命名瓷瓶為“壽松瓶”,並詳解其義,神宗大喜。蘇軾和神宗暢談治國諸策及其利弊和當今變法的諸多弊端,神宗對蘇軾印象深刻,擢升其為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兼任開封府推官。並批准了他取消以策對取士的動議。為給王安石留下深刻印象,大年初一,蘇軾送給他一幅沒有耳朵的財神爺,譏諷他只知聚財,不知納言。王安石也畫了一幅畫,暗示他不要再對新法說三道四。
第18集
上元節來臨,朝廷壓價收購宮燈,致使燈民破產,有百姓更是為此自殺身亡,其婦到開封府申冤告狀。蘇軾查明情況後稟告神宗,神宗大怒,命恢復原價收購,並且皇宮不再賞燈。蘇軾此舉讓呂惠卿等恨恨不已,他們開始背著王安石謀劃對付蘇軾。王�指點呂惠卿對付蘇軾之法:一是收為己用;二是貶官外放。於是呂惠卿派張�以高官厚祿誘惑蘇軾,卻被蘇軾一口回絕。呂惠卿只好命手下監視蘇軾,以尋由頭排擠打擊他。京郊農民因青苗法苦不堪言,隨杜政到條例司告狀,與官兵發生了衝突。此案交給蘇軾審理。杜政向蘇軾陳述青苗法之害和鄉親們之苦,並呈上“萬民書”。蘇軾象徵性的處罰了杜政,釋放了百姓,並將萬民書呈給神宗。神宗向李定責問變法執行實情,李定以萬民書容易偽造,大戶被青苗法堵住生財並地之路,便指使百姓告狀鬧事等搪塞過去。蘇軾又將總結變法弊端的《上皇帝書》呈給神宗。無計可施的呂惠卿等密謀讓王安石主動請辭,迫使神宗外放蘇軾。
第19集
王�鼓動蘇軾以變法為開封府鄉試題目,讓天下書生都論變法,以達聖聽。於是蘇軾擬了兩個題目,小蓮認為“齊小白專任管仲而霸,燕噲專任子之而敗,事同而功異何也”影射時事太過直白,絕不能用。王閏之出於和小蓮作對的心態,覺得這個題目很好,並將其裝入試題袋。神宗見到試題後大怒,加之謝景溫在呂惠卿指使下誣告蘇軾販運私鹽,神宗打算外放蘇軾。范鎮為蘇軾辯白,並指責王安石黨同伐異、堵塞言路,王安石更是以請辭相脅。最後,神宗命押范鎮到御史台論罪,命李定等徹查蘇軾涉嫌販鹽一事。李定決定待蘇軾外放之後,再匯報並無其事。曹太后提醒神宗要辯明真忠假忠、開闊度量,暗示神宗不要追究范鎮言語衝撞之罪。蘇軾被任命為杭州通判。王閏之見自己私裝試題惹下大禍,悔恨不已,蘇軾並不怪她,因為自己早已決定出那道題。王閏之敞開心扉,徹底轉變對小蓮的看法。蘇軾外放、范鎮辭官、司馬光抱病不朝,朝中無人再敢言新法之弊。外敵不再,呂惠卿與王安石之間開始出現矛盾。
第20集
蘇軾複查了所有青苗案,將那些被強行攤派貸款的百姓釋放出獄。王�向神宗控告蘇軾私放囚犯,神宗命其詳查。王�向呂惠卿推薦外甥王廣廉為浙東路的新政巡查。呂惠卿命其到任後火速查案,嚴辦蘇軾。王廣廉來到杭州通判堂興師問罪,蘇軾怒斥他為虎作倀,賊君害民,並稱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他強制百姓貸款。王廣廉派管家王澤去收買麥子青以圖毀掉證據,不想中計,王澤被捉。王廣廉只好令王澤自殺於獄中,自己則灰溜溜的逃往京城。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王�竟然向神宗控告他強行攤派,進而指責呂惠卿知情不報,有意縱容。而蘇軾釋放的都是被強制貸款的無罪之民,實是為聖上廣施仁德之舉。神宗深為王�所動,擢升其為參知政事。呂惠卿為此惱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第21集
蘇軾來到杭州使得杭州三美齊聚。王閏之擔心不已,讓小蓮去探看。蘇軾果然喝醉,小蓮和巢谷一起架他回家。歐陽修去世,蘇軾、王安石傷心不已。而此時陝西地震、江南大旱,流民遍野,變法不祥的議論紛然而起。神宗在用膳之際看到鄭俠的流民圖,大哭不止。變法局勢突然逆轉直下,呂惠卿、曾布等大吵不已,互揭陰私。神宗也終於同意了王安石辭去相位,之後天降甘霖,王安石不禁在雨中問天。呂惠卿、鄧綰卻以如簧之舌打消了神宗廢除新法的想法。最後神宗擢升呂惠卿為參知政事,命其執掌變法大業,立即施行以田募役和首實法。因為杭州不行此二法,呂惠卿向神宗控告蘇軾,神宗卻責問他瞞報密州蝗災之事,並任命蘇軾為密州太守。同時決定以田募役法和首實法暫停在全國推行,先在京東東路試行。
第22集
蘇軾看到密州大旱、蝗災、匪患、饑荒的嚴重局面,百姓們紛紛吃起了觀音土,憂心不已。一邊騰出房間,讓王閏之、小蓮、朝雲集中安置和照顧在途中撿來的棄嬰。一邊打算開放鹽禁,免除鹽稅,使百姓自救餬口。但卻被從汴京趕來督辦新法的鄧綰橫加阻攔,蘇軾據理力爭,不顧鄧綰的無理狡辯。毅然決定先開鹽禁,再上書請示,鄧綰因此上書告發。在小蓮的幫助下,蘇軾以密州之鹽換取青州之糧以解燃眉之急。蘇軾的一心為民打動了百姓,甚至感化了當地的匪徒他們紛紛反省自己罪愆深重,得罪上天。而此時小蓮因為照顧嬰孩過於勞累,病情日重。
第23集
小蓮辭世,使蘇軾夢見王弗,作詞《江城子》記夢。春雨淅瀝,卻著木成冰。韓絳認為這是呂惠卿以獄為政所致的凶兆,建議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於是神宗召王安石入京復相。王安石雖然深知自己入朝實難扭轉局勢,但為國為民計仍啟程進京,並與前來投奔的鄧綰商定建議聖上廢除《以田募役法》和《首實法》。呂惠卿裝病不朝,但在王�的勸導下心生一計。王安石勸阻神宗對契丹割地求和之議,神宗卻拿出他寫給呂惠卿的信件,質問他其中“無使上知”之意。王安石只好再次請辭相位。神宗擢李定為御史台御史中丞,擢王�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拜首相,朝廷再次成為群小競技之所。得知朝廷割地求和後,蘇軾愁悶難釋,決定到密州鐵溝狩獵,其間作詞: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秋佳節,明月高懸,蘇軾寫出最著名的《水調歌頭》。隨著蘇軾詩詞的迅速流傳,他逐漸成為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王�與張�等認為神宗有意重用蘇軾,幾人商定在蘇軾赴任徐州太守途經汴京時,將他堵在城外,不讓他進京面聖。
第24集
蘇軾路過汴京,被守門吏擋在門外,只好和蘇轍一起去洛陽拜訪范鎮。范鎮提醒蘇軾今年雨量充足,到了徐州要注意防洪。范鎮還將孫女許配給蘇邁。徐州果然被洪水圍困,蘇軾調動軍隊與州民共同抗洪,十餘日吃住在堤壩上。遠在汴京的神宗為蘇軾與徐州兵民擔心不已。在蘇軾的指揮下,大家戰勝了洪水。神宗下旨嘉獎蘇軾盡職守責,並調撥錢糧助其修城。神宗有意擢升蘇軾為參政知事,但李定等對蘇軾詩文尋章摘句深文周納,並控告他挪用朝廷公款,違背律例,神宗只好命蔡確為參知政事,令蘇軾任湖州知州。隨著蘇軾政績顯赫,聲望漸著,王�決定對他施以打擊。於是他拿出秘密收集的蘇軾言行、詩文記錄。王�要到一本王詵為蘇軾編的詩集,回家後極度興奮,命張�拿去給李定等……
第25集
李定、舒�、張�等在朝堂上輪流向神宗控告蘇軾暗諷君主等罪狀。神宗命押蘇軾進京,交張�、李定審理。好心編詩集卻為蘇軾致禍,王詵萬分悔恨,他苦求公主進宮向高太后求情,他還命管家王水趕往南京送信給蘇軾。蘇軾坦然面對,辭別家人,踏上又一段坎坷之途,湖州百姓以淚向送。這是中國文化史上黑暗的一天,泱泱詩國由此開了寫詩獲罪的先河。蘇軾因詩獲罪的訊息瞬間傳遍大江南北,王安石、司馬光、范鎮等老臣紛紛上書為蘇軾辯護、求情。吳復古則命巢谷下山護救蘇軾。蘇軾被關押進御史台監獄。蘇邁去拜訪父親在京城的故友至交,卻遭到無情的躲避或拒絕,幸好王鞏將其帶回家中,為蘇軾送衣送飯。李定等人意欲蘇軾主動承認罪名,不想三人學問道德太差,蘇軾引經據典,將三人駁的體無完膚、毫無還手之力。
第26集
審訊中,蘇軾怒斥舒覃、李定等不仁不義的惡行劣質,並以極度的自信宣告他們必定因此案遺臭萬年,自己必將流芳千古,之後蘇軾一言不發,任其打罵。舒、李無計可施,最後張�竟無恥的認定蘇軾不說話乃是默認所犯罪行。王鞏的三位夫人想為蘇軾改善飯食,於是作了清蒸魚,恰好蘇邁外出,魚被送到蘇軾手上,蘇軾見魚,不禁想及亡去的王弗。曹太皇太后臨終前囑託高太后和神宗多多翼護蘇軾,並提起仁宗說選得蘇軾兄弟為太平宰相之語,告誡神宗不要再冤枉無辜。范鎮持仁宗所賜金令劍打上金殿,王�等斥責他私造令劍,意欲篡權謀政,神宗也命拿下范鎮。在千鈞一髮之際,高太后出現,證明令劍為真,命范鎮拿出仁宗遺旨。
第27集
范鎮、趙�帶著蘇邁到御史台外迎接蘇軾出獄。蘇軾頭髮斑白,看著外面刺眼的陽光,雖恍如隔世,仍慨然處之。蘇軾被貶黃州,再遇好友陳�。黃州通判吳貴是王�的黨羽,不給蘇軾安排住處,在陳�等人的質問下才安排蘇軾到定惠寺居住。同時也免去了每十五日向吳貴報到之煩。定惠寺內,晨鐘暮鼓,蘇軾怡然自樂……當地文士學子紛紛師事蘇軾。舉人潘丙頗識其意,蘇軾便以畫贈之。不料潘丙在綢緞商王尚之苦求下以三百兩銀子出售,蘇軾遂將畫要回並付之一炬。徐君猷到任太守,與其妻李勝之設宴款待蘇軾,席間提及家人,蘇軾悵然神傷。
第28集
得知蘇軾家人即將到來,徐君猷將臨江的三司行衙安排給蘇軾一家居住。神宗重用徐禧為西北統帥,徐禧好大喜功,腹無韜略,蘇軾、徐君猷二人為邊境軍民乃至大宋國民深感憂慮。長江邊上,心繞國事的蘇軾看著滾滾江水,久久無語。因俸祿甚少,家中錢糧不足用,蘇軾決定在黃州東坡開荒種地。開荒中,蘇迨、蘇過好逸惡勞讓蘇軾氣憤難耐,而王閏之又不肯下地勞作,二人大吵,蘇軾來到江邊,心中愈發悲痛,想及王弗,潸然淚下。經過一家人的努力,春種入土。蘇軾為之命名“東坡”,也為自己取號“東坡居士”。蘇軾見王喜溺殺女嬰,又欲休妻後大怒,帶欲投江自盡的王喜妻子到通判堂告狀申冤。不料吳貴卻勸蘇軾珍惜躬耕之樂,竟數日不理案件。蘇軾再次找他理論,吳貴卻以職責所在使蘇軾碰壁而歸。蘇軾只好帶家丁拿下王喜,審理明白。
第29集
王�、蔡確控告蘇軾私設公堂,使神宗打消了提拔蘇軾修史的想法,並對他罰俸一年。接了聖喻以後,蘇軾鬱鬱不樂,每日下地耕種,默默無語。然而他在田間又遇到農夫活埋幼嬰,義憤填膺,帶著蘇邁再次找吳貴理論,雙方衝突激烈,父子二人被拿下獄。徐太守為蘇軾說情並立即奏報皇上。王�打算對蘇軾欲擒故縱,下令對其不予追究,即刻釋放。蘇軾回家得知入獄期間蘇迨和蘇過日日耕讀不輟,王閏之也下田耕種,很是欣慰。徐君猷設宴為蘇軾壓驚,席間提及西北兵敗,蘇軾不禁悲從中來,慨嘆自己有志難伸,月白風清,蘇軾醉歸,在臨皋亭門外作詞: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旭日東升,蘇軾一夜未歸,門旁又有寫著“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詞作,眾人忙四處找尋,吳貴立刻命手下上報王�。在筠州的蘇轍也匆匆趕來,與眾人共同尋找,卻一無所獲。一時間,蘇軾畏罪潛逃、羽化登仙、投江自盡等諸多流言紛起。神宗得到了蘇軾投江自盡的奏報,為烏台詩案悔恨不已。長江滾滾,蘇軾挺立江邊,賦詞曰: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
第30集
蘇軾成立救兒會,救養鄉民們的女嬰,錢財由大戶捐獻,以雪堂為救兒院,王閏之、朝雲等負責照顧嬰孩。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就此誕生。吳貴聽說救兒院嬰孩漸多,開銷日大,不住地暗笑。正當救兒院錢糧殆盡之際,巢谷、佛印、參寥等人紛紛押運著自己多方籌措的錢糧先後趕來黃州。神宗得知蘇軾安然無恙,又讀其《赤壁懷古》,讚嘆不已,這時章�奏報蘇軾成立救兒會救助無辜,卻遭通判吳貴百般阻撓,無理羈押之實情,神宗大怒,命御史台速押解吳貴進京候審。王�由此擔心蘇軾和章�聯手結黨,暗示蔡確、舒�尋機打擊章�。米芾也趕來黃州拜訪蘇軾,與巢谷、陳�、佛印、參寥相見甚歡,眾人談學論道,品詩賞畫,其樂融融。乘舟泛江時,蘇軾寫出了千古名文《赤壁賦》。司馬光將其主編的《資治通鑑》正式上呈神宗,神宗讚嘆不已,王�、蔡確也乘機阿諛,司馬光卻譏諷二人貶低蘇軾,蠱惑聖上。
第31集
決定任命蘇軾為汝州團練副使。並親手下了詔任命詔書親。蘇軾在赴任途中,蘇轍勸說要韜光養晦,謹言慎行,蘇軾卻仍不肯隨世俯仰。途經江寧,王安石不禁稱讚蘇軾是真君子,二人盡顯惺惺相惜之情。李定又欲以謝表中字句彈劾蘇軾,不想卻被神宗怒斥製造烏台詩案,欺君主、害賢良。神宗駕崩,哲宗即位,年僅十歲,由太皇太后代理國政。臨終前,神宗對母后盡陳對使蘇軾大才遭忌的悔恨之情,並囑託母后將皇兒託付給蘇軾、司馬光、呂公著等。百姓們紛紛議論司馬光是“留相天子”,但司馬光擔心民意有違朝廷之心,來京城弔唁先帝後便與程頤火速離開。高太皇太后,命司馬光速晉京見駕。下旨復甦軾為太守,知登州。王�病重,臨終前先是將自己做官保位的“忍順躲推”四字經教給兒子們,之後又要孫兒背新學的詩詞,孫兒背出的卻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第32集
蘇軾到登州五日便又因升任為起居舍人回到京城。蘇轍也從筠州鹽監升為右司諫。司馬光推薦呂公著為戶部尚書,外貶曾布,在廢除了《青苗法》後又要廢除《免役法》。蘇軾從維護國勢爭等方面歷陳理由,勸說司馬光不要廢除《免役法》,反令司馬光認定蘇軾是王安石之黨,二人不歡而散。政事堂內,章�據理力爭、慷慨陳詞,力駁劉摯、王岩叟等,盡言《免役法》不可廢之理,司馬光無奈只好決定將兩種議論同時上奏太皇太后。劉摯等無力反駁章�,卻責問蘇軾袖手旁觀,蘇軾提醒他們討論國家大事,不能把個人恩怨攪在其中。劉摯等便在背後罵蘇軾忘恩負義。章�向太后彈劾司馬光為報私怨,盡廢新法,不想卻被太后嚴詞斥責。章�感覺局勢不妙,找到蘇軾暢談,並將自己的兩個兒子託付給蘇軾,請他代盡教化之責,蘇軾慨然應允。
第33集
西夏又興戰事,大兵直指邊關六城。司馬光判斷西夏只是為了搶率財物,並無侵犯之意。決定放棄六城,斷絕與西夏的貿易。蘇軾得知此事,大呼不妥,立刻趕往政事堂勸阻司馬光,卻被司馬光固執的拒絕。司馬光最終促進太皇太后下旨,棄六城與西夏求和力守邊境六城的將士全部棄城撤退後,西夏得寸進尺,屢屢進犯。病中的司馬光這時才如夢初醒,趁人蘇軾當初所言的正確,聽從蘇軾的建議,選派良將,訓練兵馬,守而不戰,同時與西夏不斷貿易。朝廷命蘇軾起草貶放呂惠卿的聖旨,蘇軾信手拈來,洋洋灑灑,頃刻書就,這道貶書,立即引起全國轟動,天下學子無不爭抄,元�黨人拍手稱快,而熙豐黨人從此對蘇東坡更加恨之入骨。司馬光病逝,高太皇太后欲授蘇軾中書舍人,蘇軾三呈辭狀,不願就職,太后再下詔書。
第34集
太皇太后告訴蘇軾其遽升乃是神宗生前的安排,還按遺命將鈞瓷“壽松屏”賜給蘇軾,並說明神宗深意,即把大任乃至大宋日後的江山委託給你,太后還命哲宗拜蘇軾為師,一片囑託,命撤金蓮燭,送蘇軾歸院。蘇軾兼侍讀,教哲宗讀書,小皇帝拿出君君臣臣的問題來請教蘇軾。蘇軾語重心長地告訴小皇帝齊家最先,聖上先是太后的皇孫然後才是皇帝,況且聖上年幼,需要太后幫助,教育哲宗要以德行為主。遼國的直學士耶律儼點著名要見蘇軾,所提問題記刁鑽又古怪,群臣都摸不到頭鬧,但都被蘇軾在嬉笑間輕鬆解決。送別耶律儼時,耶律儼對蘇軾無比佩服,實感大宋有人,向蘇軾保證定力勸遼主以兩國和睦為立國之策。”
第35集
蘇軾在皇宮宣德門偶遇張�,張�唯恐蘇軾追究烏台詩案,然而蘇軾不計前嫌,並叮囑他記住“宣德門”三字。王閏之和王朝云為蘇軾製作了一頂帽子,蘇軾取名為“子瞻帽”。不料被帽店老闆大量模仿趕製,仍然供不應求,乃至斷貨。人們認為有學問的人才可以戴這高帽。蘇軾對此付之一笑。西夏國索要歲幣的來使已到,呂大防和范純仁商定由蘇軾來應對。面對夏使咄咄逼人的氣焰,蘇軾泰然自若,以星象警告西夏,批評西夏背信棄義進犯邊城,並勸告西夏應以和為貴,以休心養息為上上之選。和則興,戰則亡。王岩叟、劉摯視蘇軾為眼中釘肉中刺,併合謀將其逐出朝廷。蘇軾深感不能直言朝政,內愧本心,於是謝絕了太皇太后和哲宗的挽留,離開朝廷,自放於杭州。並薦舉翰林院學士范祖禹擔任帝師。
第36集
1089年,蘇軾以龍圖閣大學士出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兵馬總督。並依據災情向朝廷索要購糧款。兩浙轉運使王覿後面有劉摯作陰主,私自剋扣了蘇軾向朝廷索要的一百萬進谷糧款。蘇軾令秦觀攜帶奏札快馬加鞭急到朝廷催辦此事,並用計迫使首相呂大防給王覿寫信。然而王覿倚仗主子劉摯之勢,拒不撥款。蘇軾又讓各州府官員去要款,王覿不得以答應撥款。後被罰俸半年。杭州又起瘟疫,蘇軾為防疫病蔓延,限制百姓進出。同時為了解決藥材問題,辦了一個用來收容病人和抓藥治病的官辦大藥房,命名為“安樂坊”,是為世界上第一所公立醫院。安樂坊資金有限,無力購買足夠藥材。蘇軾派參寥到仁惠堂勸說堂主曲貴年為民降價售藥。曲貴年得知安樂坊收治病人不要錢,把安樂坊視為斷自己的財路。因此勃然大怒,命令夥計把參寥轟了出去。
第37集
參寥再次到勸說仁惠堂勸說曲貴年降低藥材價格,又被家丁轟出。蘇軾大怒,立即張貼告示於杭州城內各處,勒令杭州城各大藥店立即降價售藥,違者封店,充其藥材為官家藥庫。蘇軾與曲貴年激烈辯論。不料王覿也在這裡,阻撓封店。還威脅要以損害市易、欺市擾行、與民爭利之罪參劾蘇軾。曲貴年公子麴錢也染上了瘟疫,呻吟不止。服藥無效,不得已只好去安樂坊抓藥。不料安樂坊對百姓幾乎免費,唯獨對曲貴年要價昂貴,且一漲再漲。曲貴年為醫好兒子的病,只得忍氣吞聲。楊世昌查明,此次瘟疫起於飲水。這引起了蘇軾治理水源的想法。安樂坊病房。參寥夙夜操勞,又在疫地飲水吃飯,不幸染疾去世。蘇軾淚下如流霰
第38集
綢絹商顏益、顏章兄弟倚仗王覿之勢,給綢絹糊藥,以次充好。蘇軾命令全部沒收,課以重罰。蘇軾以搖動長吏,脅制監官之罪判顏氏兄弟刺配本州牢城,並罰王覿交出收受顏氏兄弟的賄賂用於治理西湖。劉摯企圖阻撓蘇軾疏浚西湖,被太皇太后否決。而劉摯提出的改開黃河方案卻被范純仁上奏勸阻,太皇太后下令停止。西湖疏浚清淤完工,蘇堤建成。蘇堤春曉,稱為西湖十景之一。呂大防和劉摯為開脫為相不公道之名,啟奏太皇太后召回一些被貶在外的熙豐黨人,以為自己所用。卻因蘇轍反對而未果。劉摯、王岩叟利用章�生性好鬥、睚眥必報的性格,以蘇轍反對召回熙豐黨人的言論挑撥章�與蘇軾的關係,並派王覿操辦此事。章�果然中計,把國家政事豈能和私人交情纏在了一起,不顧多年情誼和蘇軾的勸說與蘇軾一刀兩斷。太皇太后發旨,擢升劉摯、王岩叟等人官職,以蘇轍為尚書右丞,蘇軾改翰林學士承旨,並令蘇軾重回京師。公元1091年,蘇東坡離開杭州,返回京師。
第39集
西夏大舉進攻西北邊境,眾大臣噤若寒蟬,無人敢帶兵抗敵。太皇太后宣蘇軾火速晉京,任兵部尚書。並賜以尚方寶劍,號令三軍。眾人言戰言和,各持己見,莫衷一是。蘇軾決心用兵,禁止妄議邊事,並與西北邊將高永亨制定方略。一面命令環州太守固守城池,一面命令折可適插入敵後,拆毀路橋,填埋水井,襲其糧草,拖延時日;待西夏軍撤退時再率輕騎火攻其糧草,截殺敵軍。西夏攻打環州不下,偷襲慶州未果。又遭宋軍多次襲擾,糧餉,水源不敷使用,已成疲兵。梁太后不得已下令撤兵。對西夏的自衛戰爭勝利了,巢谷卻陷入重圍,血染沙場,臨終前囑託將自己葬在密州。蘇軾悲痛交加。延和殿。太皇太后論功行賞,著有司重賞蘇軾、章粢、折可適等有功將士,巢谷已死,封義勇真人,並拒絕了蘇軾外任的請求。
第40集
公元1093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駕崩,哲宗親政。哲宗對蘇軾早有厭煩之心,免除蘇軾面辭之禮,準其外放定州。百姓狀告兵丁輪姦婦女。蘇軾將罪犯正法,監禁管理校官,罰將軍俸一年。蘇軾頒布禁賭、禁酒等六條禁令, 孰料溫大彪倚仗姐夫王光祖之勢,公然違反禁令,聚眾賭博,還毆打了監官。蘇軾頂住王光祖的壓力,將溫大彪及聚賭小校一併正法。於是軍隊風貌整肅,操練勤奮。哲宗聽信王岩叟進言,不顧蘇轍、范純仁的反對,改年號為“紹聖”,意為“紹述先聖之策”。蔡卞啟奏哲宗,蘇軾當年所寫呂惠卿外貶的制詞,是譏諷先帝之罪,理當貶黜。哲宗不顧范純仁反對,貶蘇軾為寧遠軍節度使,知英州。
第41集
蘇軾被貶往惠州,路過汝州,看望蘇轍並借盤纏,談及未來命運,二人泰然處之。在對蘇軾下了三道貶書後,章�等又追加一道,不許他坐官船,走旱路到貶所惠州。鄱陽湖畔,夕陽斜照,蘇軾對朝雲心之誠、情之忠深深讚嘆。蘇軾抵達大庾嶺,看著無數路過此嶺的貶官所留的詩作,不住地慨嘆。太守詹范對蘇軾很是照顧,請他住在合江樓。蘇軾做詩:日啖荔支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原來水就是先生的做人為文之道了蘇過上山砍柴,遭到山住翟秀才的阻攔,得知是蘇軾公子後,翟秀才前嫌盡釋,忙幫蘇過砍柴。又有官員來巡,蘇軾只好在此搬出合江樓,前往嘉�寺。
第42集
在瞿秀才的幫助下,蘇軾建造了自己的房屋。詹范告訴程之才被任命為提刑前來,蘇軾說這是章�等人的借刀殺人之計。為籌建合江橋的資金,從不賣畫的蘇軾拿出多年所藏到街上去賣。蔡京等人看到蘇軾的詩句,氣急敗壞,決定把他貶到海南。詹州黎寨內,黎族百姓病倒無數,葛貢不免為與漢族五日後可能的衝突擔憂,便命令手下販子找人買牛,殺了之後祭天,消災免禍。阿勇的父親李老漢得了病,蘇軾診斷出是痢疾,但李老漢認為是觸犯了神靈,需要殺牛。在殺牛的祭禮中,蘇軾百般勸說百姓吃藥治病,卻被大家趕走。殺牛之後,李老漢的病沒有見好,阿福認為殺一頭牛不夠,於是只好向蘇軾借牛。此時,蘇過也病重昏迷,蘇軾熬制草藥,蘇過醒來。阿福不住的驚嘆。
第43集
蘇軾以借牛為條件,讓李老漢喝藥,但喝下之後,並見好。蘇軾進入黎寨,勸說葛貢讓百姓吃藥,卻被認為褻瀆神靈。蘇軾治好李老漢的訊息不脛而走,大家紛紛找上門。阿珠要跟阿勇好,但葛貢堅決不答應,要殺了阿勇。這時,更多人得病,蘇軾帶著草藥上門治病。阿勇請求見阿珠最後一面,卻沒被允許。李老漢請求蘇軾救阿勇。五日期限到了,形勢危急。蘇軾帶著牛和草藥,找到了葛貢,要交換阿勇。蘇軾的耕牛種地法獲得成功,許多百姓希望葛貢答應蘇軾的請求,最終阿勇被救了。蔡京建議呂升卿任廣西南路,卻被曾布阻止,於是派了董必。董必受蔡京指使,將蘇轍一家貶到了循州。經過一番爭鬥之後,哲宗終於選定端王趙佶作為繼承人。徽宗即位後,便免去了章�相位,貶往越州。
第44集
章�離開京城,一路境況悽慘。蘇軾終於找到了黎族百姓患病的根由,原來是因為水流受到了腐敗的草木的污染,便幫助他們打井,至今還被使用。徽宗重用蔡京,蔡京獨攬大權,將章�再次貶往雷州。凡是被章�貶的人全部啟用,蘇軾安置在廉州,蘇轍也是如此。蘇軾久居海南,心情淡泊,想做個陶淵明。但凋令一來,他又不得不重新上路。臨走前,蘇軾和葛貢結為兄弟,說服他同意了阿勇和阿珠的婚事。蘇軾在海南三年,治病勸農,開水井,辦學堂。其學生薑唐左舉鄉貢,符確成為海南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在渡海的船上,蘇軾教導蘇過有關忠君愛民的意義。蘇軾病重。聽說蘇東坡路過,兩岸百姓紛紛聚到岸邊,想一睹風采。吳復古、維琳長老也趕來看望。彌留之際,維琳想超度蘇軾,問他眼前是何景象。蘇軾說,深林丿明月,水流花開。1101年7月28日,蘇軾病逝於前往常州的船上,享年66歲。26年後,北宋滅亡。(大結局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