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草原

蘇尼特草原

蘇尼特草原為古代少數民族遊牧地,元朝開始施行行省制度,始建行政區劃,啟用蒙古地名,為皇室直屬部。蘇尼特草原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對研究錫林郭勒草原歷史都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起源

“蘇尼特”一詞的來歷,通常有四種解釋。其一,蘇尼特部落是從外蒙古腹地遷來,當是因日行夜宿而得名,“蘇尼特”指夜,“特”指數量詞,表示多。其二,“蘇尼特”來源於“蘇尼古奇”(古時音蘇尼古德)一詞,意為好奇。據說此部落的人好奇心強,善於獵奇。其三,據《蒙古秘史》記載,蘇尼特部落有一名將叫格魯根巴特爾,與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他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立過汗馬功勞,因而劃地賜名。另還有一種解釋為該部落曾為成吉思汗擔任大帳侍衛,故有“大汗侍衛”部落之稱。這四種說法中第三種解釋較接近史實。

歷史

16世紀初達延汗統轄蒙古,蘇尼特部屬其子圖魯博羅特,傳至庫克其圖墨爾根台吉,號所部為蘇尼特。清朝時期,順治帝將蘇尼特部分左、右兩翼,封土劃疆設施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民國17年(1928年),蘇尼特劃歸察哈爾省。1945年抗戰勝利後建蘇尼特右旗政府,又稱阿拉騰敖其爾政府。1948年在朝魯圖(今賽漢烏力吉蘇木境內)正式成立蘇尼特右旗民主政府,1949年遷到溫都爾廟,1958年遷至集二鐵路沿線的賽漢塔拉鎮(原名為希日胡熱塔拉)。蘇尼特左旗50年代初旗政府駐貝勒廟,1969年改稱滿都拉圖鎮。

地理

蘇尼特草原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境內有30多座寺廟遺址。明成祖遠征漠北留下的遺蹟玄石坡、立馬峰,洪格爾的古岩畫群等,對研究錫林郭勒草原歷史都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蘇尼特境內還有長達110多公里的金界壕遺蹟。從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上都(今正藍旗開平遺址)通往北方四大汗國的驛道在當時已初具規模。清代擴建為蒙古台站,稱站赤,經蘇尼特草原西部,通往外蒙古大庫倫,民國時演化為張庫大道或張庫汽車路,稱茶葉之路。
蘇尼特草原北就還是著名的恐龍化石寶庫,還有古代礦山開採遺址以及古戰場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