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連

蘇寶連

蘇寶連教授1983年畢業於遼寧大學化學系,1986年在中科院成都有機所獲得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在比利時那摩爾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之後,曾在美國催化公司工作,現在他在比利時那摩爾大學工作,擔任那摩爾大學化學系副主任,是國際著名的從事無機材料、分子篩與催化研究的學者;同時,他還是多種國際雜誌的審稿人。2002年9月被破格晉升為無機材料化學教授,2004年再一次被破格晉升為終身教授,2006年創建了納米化學中心。 曾多年受邀作為諾貝爾化學獎推薦人。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蘇寶連

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副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戰略科學家,武漢理工大學長江學者客座教授,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是進入比利時科學界最高榮譽殿堂的第一位華人,也是為數不多的1949年後在中國受過大學教育,當選歐美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

近幾年來,蘇寶連教授在SCI雜誌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包括在《Angew.Chem.Int.Ed》上發表了數篇文章。

現任那摩爾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無機材料化學實驗室主任,納米材料化學中心主任,化學學院院長。兼任第六屆國際介孔材料大會會議主席,國際分子篩協會(IZA)理事,歐盟委員會納米科學政策制定諮詢專家,歐洲光催化評價制定標準指定專家,比利時國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五位委員之一,比利時國際合作與發展基金委員會理事,比利時皇家催化協會理事,武漢理工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吉林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華東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蘇寶連教授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國際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250餘篇,他引超過1700次,多篇文章被評為高引頻和熱點論文,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四次獲得比利時皇家化學會獎。擔任歐盟多個科研項目的負責人或首席科學家,同時作為資深海外專家參與我國的“111”計畫。鑒於蘇寶連教授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2007年5月獲得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最高科學獎。

同時為國際期刊《Nano》、《Nanopages》、《Recent Patents in Nanotechnology》、《Internl. J. Chem.》、《Sci. Adv. Mater.》、《中國套用化學學報》、《中國催化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吉林大學學報》等雜誌編輯及顧問委員會委員。十一次作為組委會主席組織世界性大型會議: 第六屆世界介孔材料大會、第一屆及第二屆世界雜化材料大會(功能孔材料分會)、第六屆世界氧化催化大會(催化劑製備分會)、第17屆法國分子篩年會、比利時皇家化學會2008年年會、第四屆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大會(納米材料在醫學中的套用分會)、受美國化學會邀請組織 2010年第239屆美國化學會年會“CO2 Captur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分會及 2010年10月武漢理工大學組織了著名出版社《Wiley-VCH》及著名權威雜誌《ChemSusChem》支助的國際材料高峰論壇 (IMF-2010)。2011年將組織先進無機材料的國際會議(ACIN2011)及受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委託組織2012年秋季生物能源材料分會。

他的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多孔材料設計、合成及套用和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複合材料技術的開發及套用等研究。發表文章240餘篇,SCI他引3500多次,引用H指數(H index)已超過標誌指數35,在最近的世界性大型會議中做了超過20餘次的大會報告,主題報告及邀請報告並受邀大會及分會主持主席,如受特邀在經精選的優秀科學家參加的大會“Gordon Conference”上做大會報告。16次受邀為國際著名雜誌及其它期刊與專著撰寫綜述性文章和學術評論,如《Chem. Soc. Rov.》、《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Chem. Comm》《J. Colloid. Interf. Sci.》、《ChemCatChem》、《ChemSusChem》以及《Pure Appl. Chem.》等等。此外還受邀為著名的《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Wiley-VCH》和《World Scientific Publishers and Imperial College Press》出版社編輯或撰寫系列著作(總計3本著作和11卷專著),擔任知名雜誌《J. Mater. Sci.》客座主編已編輯出版介孔材料專輯1部、擔任《ChemSusChem》、《Euro. J. Inorgan. Chem.》等知名雜誌客座主編在編關於能源與環境等專輯2部。

從1995年至今已主持或參與主持了3項歐盟項目(歐盟第六,第七研究架構),4項比利時聯邦政府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重大項目,10餘項比利時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10餘項瓦隆大區政府及法語區政府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和一系列工業研究項目,到位研究經費達1000萬歐元。

教育經歷

1983年遼寧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中科院理學碩士學位;

1992年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居里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至1989年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基礎部工作,由閔恩澤雙院士、何鳴元院士和舒興田院士指導,獲中國石化發明一等獎;

1993-1995年,比利時那慕爾大學博士後;

1995年美國加州著名的顧問公司“CATALYTICA”任職納米材料開發負責人;

1995年9月比利時那慕爾大學副教授被授命組建無機材料化學實驗室,擔任主任至今;

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4年破格晉升為終身教授;

1998至2007年那慕爾大學化學系常務副主任;

2000至2007年那慕爾大學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5年至今比利時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委員五位委員之一;

2006年組建那慕爾大學納米材料化學中心並擔任主任至今;

2007年至今那慕爾大學化學系主任,比利時皇家化學會那慕爾地區理事會理事長;

2004年至今任職有巴黎第六大學,法國聖艾蒂安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華東理工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台灣國科會、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原子與分子研究院訪問教授;歐盟、北約和比利時聯邦政府、國家科學基金委、法語區及瓦隆大區政府等科學研究項目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

2001年至今連續多年受邀作為諾貝爾化學獎推薦人;

2007年獲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最高科學獎項Adolphe Wetrems獎;

2007年為資深海外專家參與中國國家創新引智的“111”計畫;

2007年至今世界分子篩協會理事;

2008年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2008年至今世界介孔材料協會理事;

2011年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華人首位)

研究領域

等級孔複合材料;生命複合材料;催化材料、光催化劑低維金屬氧化物納米光電材料

科研項目

五年內主要項目列表:

1) Retrai工業有機廢氣的處理及回收(Feder) ,歐盟第六框架

總金額:121萬歐元 2002-2007

2) 自動清潔玻璃 (Strep), 歐盟第六框架

總金額:229萬歐元 2004-2007

3) 新興自下而上納米材料技術製備先進無機複合材料(PAI/IUAP) ,比利時聯邦政府

總金額:375萬歐元 2007-2011

4) 自動清潔表面(玻璃及鋼鐵),比利時瓦隆大區政府

總金額:1400萬歐元 2007-2010

5) Redugaz工業有機廢氣的處理及回收及CO2的利用,歐盟第七框架

總金額:149萬歐元 2008-20012

學術研究

受實驗室邀請,2008年10月13日至16日,比利時那摩爾大學無機材料化學終身教授、那摩爾大學無機材料化學實驗室主任,納米材料化學中心主任,武漢理工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蘇寶連教授來實驗室開展學術交流及合作研究。

2008年10月15日蘇寶連教授在逸夫樓10樓會議室作了題為“An innovative self-formation strategy to hierarchically meso-macroporous functional structures”的學術報告。介紹了一種不需要表面活性劑或微乳液作為模板,利用自組裝現象來合成多層次、多尺度孔的分等級結構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大的開放的孔道以及具有介孔結構的孔壁,孔道尺寸為0.5至5.0微米。這種多孔材料(一元二元金屬氧化物、矽鋁酸鹽、磷鋁酸鹽和矽鋁磷酸鹽)可以通過利用金屬醇鹽為前驅物,通過控制水解和縮聚反應的速率來實現可控合成。這種自我形成分等級介孔-大孔材料的過程可以通過原位光學顯微鏡得到詳細完整記錄,由此引導我們去理解其複雜的形成機理。這種自組裝方法可以適用於製備具有多尺寸孔結構和多功能的分等級材料。

蘇寶連教授是比利時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委員,比利時皇家化學會那慕爾地區化學會理事長,那慕爾大學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比利時國家科學基金委博士考試委員會委員,比利時華人化學學會主席和材料學會主席,比利時國際合作與發展基金委員會理事,比利時皇家催化協會理事,歐盟委員會納米科學政策制定諮詢專家,歐洲光催化評價制定標準指定專家。在2007年當選世界分子篩協會理事,在2008年當選世界介孔材料協會理事。國際期刊《Nanopages》、《Recent Patents in Nano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stry》、《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中國套用化學學報》、《中國催化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雜誌編輯及顧問委員會委員。

蘇寶連教授在比利時那慕爾大學領導的“無機材料化學實驗室”自1995年起經專家簽定後確認為“Cater of excellence”參與聯邦政府組織的大型聯邦項目“Attrition Polo of Excellence”。蘇寶連教授組織或參與組織了多次世界型大型會議,如:第六屆世界介孔材料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第一屆雜化材料國際會議(功能孔材料分會組織委員會主席)、第六屆國際氧化催化會議(催化劑製備分會組織委員會主席)及第239屆美國化學會年會“CO2 Capture, conversion and utihzaltion”分會的組織委員會主席、第17屆法國分子篩年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比利時皇家化學會2008年年會組織委員會主席、蘇寶連教授的H指數已超過極具象徵性的標誌指數30。蘇寶連教授在曾國際會議中共做超過20餘次大會報告。

講學

2008年10月14日晚上7:00,比利時那摩爾大學蘇寶連教授在我校西院大禮堂進行了一次關於“新功能材料,大自然給予的啟示”的科學技術報告。我校材料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姜洪義教授、黨委副書記李明忠、博士生導師余家國教授、學工辦主任文佐勤以及材院研究生、05級保研生和08級新生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材料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姜洪義教授主持了此次講座。

現任比利時那摩爾大學無機材料化學終身教授,那摩爾大學無機材料化學實驗室主任,納米材料化學中心主任,武漢理工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的蘇寶連教授提出“學自然做事,學自然工作,學自然生產”口號,為我校材院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學術課。講座上,他分析了全球所面臨的能源與溫室效應問題,並分別從清潔材料來自荷葉、光子晶體材料來自蝴蝶和貓眼石、能量存貯與轉換材料來自樹木和細菌、納米結構多孔材料來自蜂巢以及高度有序材料來自硅藻五個大自然給予的啟示來探討了如何從大自然獲得靈感以及如何設計新型功能材料。蘇教授敏銳的洞察力與嚴謹的科學態度博得了場下熱烈的掌聲。

“請問蘇教授,您剛剛提出的仿生能否推廣工業化、產業化?”在場一位研究生問道。“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問題……”,蘇教授用誇讚的表情解釋道。講座接近尾聲時,在主持人姜教授的引領下同學們與蘇教授進行了一次問答互動環節。此環節蘇教授不停的讚嘆我校材院學生的聰慧,他表示希望同學們能夠將自己發現的問題研究出新課題,注重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設計出新型功能材料。

論文著作

(1) Hierarchically mesoporous/macroporous metal oxides templated from polyethylene oxide surfactant assemblie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3,42(25):2872-2875; J. L. Blin, A. Leonard, Z. Y. Yuan and B. L. Su *

(2)Hierarchically mesostructured titania materials with an unusual interior macroporous stru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15(17): 1462-1465; Zhong-Yong Yuan, Tie-Zhen Ren and Bao-Lian Su*

(3)Facile and generalized preparation of hierarchically mesoporous-macroporous binary metal oxide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4,16(24): 5096-5106; Z. Y. Yuan, T. Z. Ren, A. Vantomme and B. L. Su*

(4)Design of 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s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 systems by ammonia post-hydrothermal treatment in the mild-temperature rang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2, (5): 504-505; Z. Y. Yuan, J. L. Blin and B. L. Su*

(5)Hierarchical interlinked structure of titanium oxide nanofib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2, (11): 1202-1203; Z. Y. Yuan, W. Z. Zhou and B. L. Su*

(6)Surfactant-assisted synthesis of unprecedented hierarchical meso-macrostructure zirconia;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 (13):1558-1559; Z. Y. Yuan, A. Vantomme and B. L. Su*

(7)Hierarchical Multimodal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ith Parallel Macrochanne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7,19: 3325-3333; Bao-Lian Su*, Aurélien Vantomme, Lidwine Surahy, René Pirard, and Jean-Paul Pirard

(8) A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aluminosilicate, CMI-10, with a Si/Al ratio of one; ADVANCED MATERIALS; 2006,18(16): 2117-2122; Xiao-Yu Yang, Aurelien Vantomme, Arnaud Lemaire, Feng-Shou Xiao and Bao-Lian Su*

(9) Insights into hierarchically meso-macroporous structured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6(7): 663-677; Zhong-Yong Yuan and Bao-Lian Su*

(10) One-Pot Synthesis of Catalytically Stable and Active Nanoreactors: Encapsulation of Size-Controlled Nanoparticles within a Hierarchically Macroporous Core@Ordered Mesoporous Shell System; ADVANCED MATERIALS; 2009,21: 1368-1372; Xiao-Yu Yang, Yu Li, Gustaaf Van Tendeloo, Feng-Shou Xiao and Bao-Lian S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