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杭州蘇堤]

蘇堤[杭州蘇堤]

蘇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詩人蘇軾(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並歷經 後世演變而形成的,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把它命名為“蘇堤”。 《元史》記載,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曾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蘇東坡主持修築的堤岸,大約是日後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這一條堤岸的雛形。雖說是雛形,但是,構成這一條堤岸最著名的六條橋,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都已經有了。據說,這些名字都出自蘇東坡的錦心繡口。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於修築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軾在潁州》) 南宋開始,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這一條堤岸,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導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基本信息

概述

拼音:sū dī  注音:ㄙㄨ ㄉㄧ

蘇堤是北宋著名文人 蘇軾 (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當官時指揮 20多萬人利用疏浚西湖時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積而成。南宋(13世紀)以來,“蘇堤春曉”就是 西湖十景 之首。 長堤臥波,貫通了整個湖的南北兩側,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被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整條堤縱跨西湖南北兩岸的長堤,堤身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築而成。堤體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縱貫湖面,距湖西岸約500米,距湖東岸約2300米,把湖面分為西小東大的兩部分(面積比約為1:5)。堤有6橋相接,現長 2797米,堤寬 30-40米,高出湖面 0.4米。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為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單孔半圓石拱橋,自南而北依次為 映波、鎖瀾、 望山 、壓堤、東(束)浦、跨虹

基本信息

蘇堤舊稱 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現長 2797米。為北宋文人蘇軾( 1089年)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時取湖泥和葑草堆築而成。堤上有 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 蘇東坡曾有詩云:“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每當寒冬一過,春風吹拂,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堤上垂柳初綠、桃花盛開之時,綠柳如煙、紅桃如霧,紅翠間錯,燦爛如錦。最動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時,湖波如鏡,橋影照水,鳥語啁啾,柳絲舒捲飄忽,桃花笑臉相迎。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無限柔情。這時桃紅柳綠,景色尤佳,遊人漫步在堤上,看曉霧中西湖甦醒,新柳如煙,春風駘蕩,好鳥和鳴,意境動人。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多方神采,如夢如幻……故稱之為“ 蘇堤春曉”。

杭州西湖蘇堤及周邊景色 杭州西湖蘇堤及周邊景色

蘇堤上還栽植玉蘭、櫻花、芙蓉、木樨等多種觀賞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如詩若畫的怡人風光,使蘇堤成了人們常年游賞的地方。南宋時,這裡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舊事》記載清明節前後游湖盛況時就寫道:“蘇堤一帶,桃柳濃陰,紅翠間錯,走索,驃騎,飛錢,拋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斤斗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又有買賣趕集,香茶細果,酒中所需。而彩妝傀儡,蓮船戰馬,餳笙和鼓,瑣碎戲具,以誘悅童曹者,在在成市。”

蘇堤上的六座石拱橋,如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俶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湖西諸山,峰巒疊嶂,如水墨山水畫,且近景有丁家山嵐翠可挹,遠景有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御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裡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得名的由來

蘇堤 蘇堤


《元史》記載,元祐五年(1090)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曾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蘇東坡主持修築的堤岸,大約是日後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這一條堤岸的雛形。雖說是雛形,但是,

構成這一條堤岸最著名的六條橋,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都已經有了。據說,這些名字都出自蘇東坡的錦心繡口。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於修築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軾在潁州》)
南宋開始,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這一條堤岸,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不過,可以肯定,今天遊人所見的蘇堤,早已不復甦東坡修築的原樣,一定經過了無數次的增補修葺,整飭路面,植樹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築了“楊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間杭州知州楊孟瑛,就曾經將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於補益“蘇堤”。也就是說,今日“蘇堤”之美,並非成就於蘇東坡一人之手。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導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旅遊指南

蘇堤[杭州蘇堤] 蘇堤[杭州蘇堤]

景區分類: 人文景觀

門票價格: 免費

景區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側

最佳時間: 春季晨曦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建議遊玩時長:半小時為宜

溫馨提示:如在蘇堤南端可以去那附近的蘇東坡紀念館或者西湖十景的另一景的“花港觀魚”公園遊覽。

詳解

蘇堤 蘇堤

景點位於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約 500米,範圍約 9.66公頃。它是由 蘇堤六橋御碑御亭御書樓 遺址等組成。在堤上可欣賞到堤體東西兩側景域內的整個西湖水域和環湖景觀,即:堤西的 西里湖水域,堤東的 外湖水域、湖南、西、北群山山巒,以及湖中三島和湖東面的沿湖景觀。

元祐四年( 1089年) 蘇軾(東坡)第二次來杭做 知州(任期 1089年- 1091年)時,見西湖草長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於是在第二年上書朝廷,要求疏浚西湖。憑著朝廷給他的 100道僧人的 “度牒”,採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募民開湖,花了 20多萬人工,終於把葑草打撩乾淨,並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築起了這條長堤。後人為緬懷他,稱此堤為 “蘇公堤”,簡稱 。南宋年間,在堤上先後闢建了亭台樓閣,成了湖上遊覽的喧鬧之地。 1988年,在堤的南端建起了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內有蘇東坡雕像和蘇東坡歷史資料展廳。

杭州西湖蘇堤及周邊景色高清組圖 杭州西湖蘇堤及周邊景色高清組圖

蘇堤歷史悠久,景致迷人,環境幽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當春日的拂曉晨光初啟,宿霧還未散去,堤上垂柳輕拂、桃花綻放,洋溢著春機盎然的活潑景象。沿堤漫行時如畫圖般逐漸展開的湖山勝景讓人心醉。因此素有 “煙柳畫橋”之稱,自古至今均為觀賞西湖全景最佳處。

六橋

始建於 北宋960-1127年)的單孔半圓石拱橋,每座橋的淨跨約 3-8米。橋體為條石砌築,橋欄雕花,形態小巧、工藝精緻。

映波橋

映波橋:蘇堤上的六橋由南而北,“映波”是第一橋,站在橋頭可見湖面上映有花港觀魚內的亭台樓閣、長廊水榭的倒影。民國九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現橋欄上裝飾有躍獅、蝴蝶、回紋圖案。映波橋名為吳朝冕書。

緊靠南山路一邊可見新建的雷峰塔,一邊則是另一處西湖十景“花港觀魚”。一路走過路邊的叢竹,行至橋頭又可見從堤橫入花港的小橋,那頭那是有名的蔣莊,曰“蘭陔別墅”。映波橋長17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7.40米,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港通赤山教場。

鎖瀾橋

蘇堤的第二橋,在橋上可觀不遠湖對面處的汪莊,橋長16.9米,淨寬6.4米,單孔淨跨6.2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級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橋改為青石橋欄,舊時通赤山麥嶺路。

望山橋

蘇堤 蘇堤

蘇堤的第三橋,不遠處既是花港觀魚公園,另一側觀望則可見三潭印月島。橋長16.9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4.7米,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通花家山港。

壓堤橋

蘇堤的第四橋,橋長16.9米,淨寬4.0米,單孔淨跨6.3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是眺望全湖的最佳處之一,故名“壓堤”,舊時通茅家埠港。據說橋下之水特別深,則去靈隱天竺,舟行必取道於此,橋旁曾經有石檯燈籠以照夜船行走,橋邊湖中以前還產西湖蓴菜。

東浦橋

蘇堤的第五橋,名為“東浦橋”,但也有稱“束浦橋”的。橋始建於北宋,橋通曲院 港,與西岸流金橋斜對。整橋長16.8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5.9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

跨虹橋

從北山路的香格里拉飯店門口的正對面就可遠遠見到常宅邊的蘇堤第六橋,“跨虹橋”。橋長21.1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8.1米,是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明代橋址略有移動,是蘇堤六橋中唯一移動過橋址,長度最長,單孔跨度大的一座, 民國9年後,橋面由石級改斜坡。舊時通耿家埠港。如果不想走長長的堤,只想看看景感受,此處便是感覺蘇堤最好的地方了,而且不遠處就是北山路,東望孤山,西見曲院風荷,且回家也很方便,特別是夕陽之時的一地清爽,憑欄清風可以讓自己莫名感動。

御碑和御碑亭

題刻“ 蘇堤春曉”景名的 御碑是該景觀的重要歷史物證之一,位於 蘇堤壓堤橋以南 21米的堤體西緣,是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康熙帝巡遊西湖、品題“ 西湖十景”、御書“ 蘇堤春曉”景名所立。(現“ 西湖十景”碑中,只有“ 蘇堤春曉”和“ 曲院風荷”為 康熙帝當年御題真跡,為市級文保單位)碑為太湖石所制,通高 2.56米,寬 1.05米,厚 0.22米;碑額正反面浮雕海水和雲龍圖案;碑身正面刻 康熙帝1699年御題行書“蘇堤春曉”四字,背面刻 乾隆帝1751年御題七言絕句,側面刻 乾隆帝1757年1762年兩次為該景觀御題的兩首疊韻詩;碑座方形。 雍正八年改亭為建岑樓,清未則為小屋,“文革”時碑斷數塊,至後補整樹立。御碑的保護性建築 御碑亭為清代風格的四角攢尖頂木構亭,座西朝東,面積為 12.2平方米,通高 4.8米。

蘇堤建造者

蘇軾簡介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生平

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他於北宋後期兩次來杭任職,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1074年,任通判三年,職位僅次於知州。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任知州兩年。

申遺歷程

2010年6月9日,根據申遺專家的意見,“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的本體——蘇堤,將實施3處花壇的整治,這三處花壇由於與蘇堤整體“桃紅柳綠”的意境不符,被列為蘇堤整治的重點內容,將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被拆除 。施工時間將從6月20日開始。

2011年6月25日電 接近台北時間6月25日凌晨零點,正在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申遺的西湖,也是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

交通攻略

蘇堤全長約2.8公里,北起北山路棲霞嶺下,南鄰南屏山北麓,北山路可以乘坐公車到岳廟站下車,南山路可以乘坐車到蘇堤站下車。

交通指南:504,514,822,808,4/K4,Y6,Y7,315,Y3,51,52,Y2(在“蘇堤”站下為南端入口)

27/K27,7,118,Y10,51,52(在“岳廟”站下為北端入口)

建議:遊客從市區方向來可以到岳廟站下車,濱江區,轉塘鎮遊客建議在蘇堤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