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徐州蘇堤]

蘇堤[徐州蘇堤]

蘇堤位於徐州城南,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秋,徐州大水圍城。 蘇軾通知大家“備畚鍤,蓄土石,積芻茭”,同時急調5000人加固城基、高築城牆。蘇軾在水情嚴峻的城南,組織徐州軍民修築了一條防洪長堤。《宋史·蘇軾傳》記載:蘇軾“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台,尾屬於城”, 明嘉靖《徐州志·山川·蘇堤》:“宋蘇軾守徐時,河決為患,因築以障城,自城屬於台,長二里許,民賴以全,活著眾,今尚存。”。

早期

蘇堤 蘇堤

剛剛修築好的長堤及時擋住了兇猛而來的大水,徐州安定,人民平安。這便是最早的“蘇堤”。徐州人感念蘇軾,至今仍以“蘇堤路”命名在原防洪大堤上修成的道路。乾隆皇帝在《蘇堤》中寫到“通守彭城聞昔年,長堤亦得號髯仙。“漲波未到麥芒綠,絕勝西湖巷柳妍。”徐州雲龍湖和杭州西湖是名至實歸

徐州雲龍湖 徐州雲龍湖

的姊妹湖。著名詩人徐書信詩,蘇堤漫步:波碧山青水不驚,蘇堤二月雨鶯鳴。春風吹散潘郎鬢,撩面楊花亦有情。

現存

明天啟年間,黃河泛濫,此堤被毀,至清末全部湮沒。現存之蘇堤從黃茅崗至西關吳柵欄門舊址一段,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修築,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徐州知府邵大業重修,並延伸至廢黃河南岸,全長約2800米。人們為紀念蘇軾,也稱此堤為蘇堤。

歷史

蘇堤,因蘇軾得名。中國有三條蘇堤:徐州蘇堤、杭州蘇堤和惠州蘇堤。俗話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三處蘇堤,共同見證一位歷史名人的輝煌政績。三州的蘇堤,雖都洋溢蘇軾的親民光輝,但其功用也各有不同。徐州蘇堤並非尋常的民生工程,而是驚心動魄的抗洪保城壯舉。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由密州調任徐州知州,到任剛三個月,黃河在澶州決口泛濫,洪水沖向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大雨夜以繼日,蘇軾有詩記述“南城夜半千漚發,水穿城下作雷鳴!”他臨危不懼,首先關閉城門,制止“爭出避水”,安定民心,同時徵發五千民工,搶築一道“首起戲馬台,尾屬於城”的抗洪大堤,又親自到武衛營動員禁軍參加搶險。這位州城長官,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帥之,與城存亡”。他夜宿城上巡查險情,屢過家門不入。臨危時刻,還以詩言志“坐觀入市卷閭井,吏民走盡余王尊。”一旦堤防潰崩,他甘願像漢代東郡太守王尊那樣,以身填堤,力挽狂瀾,確保百姓和屬下脫險。在徐州官民的一體努力下,終於轉危為安,保住滿城的生命財產。一個只會寫詩的文人,人們充其量只會記住他的幾首好詩;一個敢於為民請命的好官,才會像蘇軾那樣,成為世代人民心中的一個永存情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