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功能定位

——提升拉薩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建設旅遊、文化基地和區域性交通、航空物流樞紐。
——完善日喀則、那曲、澤當、八一等城鎮的功能,發展農林

——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建設標準化優質糧油和牧草基

——加強草原保護,增強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提高草原畜牧業生產水平。
——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加強流域保護,推進雅魯藏布江綜合治理,構建以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為骨架,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生態格局。
西藏經濟發展布局
“一江兩河”:20世紀90年代提出。“一江兩河”地區是指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的中部流域地區,在行政區劃上包括拉薩市的7縣1區,山南地區的5個縣,日喀則的6個縣,面積有6.65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90萬。在“一江兩河”之後,在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設施不斷完善的推動下,西藏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經歷了“四個經濟區”“一點三線四區”“三大經濟區”等空間結構的調整。
以拉薩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2010年10月,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在自治區黨委工作會上提出,要以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公路建設要以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那曲等地市為重點,形成以拉薩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拉薩(包括7縣1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口規模、人力資源、經濟總量等,決定了拉薩不僅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地區的經濟中心,拉薩已經成為西藏全區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以拉薩為中心的經濟圈的積聚效應主要體現在園區經濟上。在此經濟圈中,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兩個即將升格為自治區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上半年園區新增註冊企業47家,已經形成以農畜產品加工、藏藥及生物製藥、綠色飲品、民族手工業為主的產業集群。2009年該園區實現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稅收3.33億元,同比增長72%。
《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西藏將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布局,大力發展中心城市(鎮),加快發展小城鎮,初步構建“一圈三帶兩點一線”的城鎮化發展布局。
“一圈三帶兩點一線”是指,形成以“拉薩-澤當城鎮圈”為核心圈,“雅魯藏布江中上游城鎮帶”“尼洋河中下游城鎮帶”和“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為重要支撐,藏東昌都鎮、藏西獅泉河鎮為兩個節點,邊境沿線重點城鎮為一線,加快發展產業集聚程度高、經濟綜合實力強、內外開放程度大、區域先導作用顯著的現代中心城市(鎮),有序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化厚重、特色突出小城鎮,打造輻射力強、功能互補的城鎮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