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藍胸鶉屬的鳥類共有3個物種,20個亞種。體長12-22厘米;體重33-140克。兩性異型,在羽色上,雌雄差異很大;雄鳥羽色十分鮮明顯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圍以白色;胸部藍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褐色藍胸鶉不同於其他兩種藍胸鶉,胸部羽毛布滿條紋。雌鳥羽色與普通鵪鶉近似。虹膜朱紅到深紅色或褐色;嘴黑色,邊緣淡黑色;跗蹠和腳趾鮮黃色;爪鮮褐色。
![]() | ![]() | ![]() |
生活習性
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平原或山地的河溝水域邊緣的草叢中,亦常見於竹林和稀疏的矮樹叢中。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群遊蕩。
為留鳥或夏候鳥。晨昏時出沒於空曠地覓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蟲、蜘蛛,嗜食白蟻。飛翔快速,沿著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
繁殖於6-8月,營巢於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於地面天然凹坑內。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為淡橄欖褐色或淡黃色,有時有細而稀疏的暗色斑點。孵化期為16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加彭、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馬拉威、莫三比克、奈及利亞、盧安達、獅子山、南非、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澳大利亞、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
![藍胸鶉屬分布圖](/img/f/7e5/wZwpmLzMzN4IjM4gzN2Yj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c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下屬物種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非洲藍胸鶉 | Synoicus adansonii | Verreaux & Verreaux, 1851 |
2 | 藍胸鶉 | Synoicus chinensis | Linnaeus, 1766 |
3 | 褐色藍胸鶉 | Synoicus ypsilophorus | Mayr & Gilliard, 195 |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