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替

薩替

薩替,是法國作曲家 ,音樂特色既非情緒性,也不帶有戲劇性。

簡介

薩替(SATIE) 1866~1925:
法國作曲家 廿世紀法國作曲家薩替擅長不按牌理的音樂表現方式,則是與前述具有規則性的巴洛克音樂截然不同。薩替的音樂特色既非情緒性,也不帶有戲劇性。通俗又奇異,看不出是認真或是開玩笑。音樂太短又太怪、作曲手法簡單、喜好一再反覆等。他可以將一首原本只需五十秒彈完的曲子,卻將樂句中卅六個和音重複八百四十次,演奏完畢大約費時十二小時。或許這算是一種「內斂式的瘋狂」表現手法。
嚴格來說,一再重複的句法可能帶給人才思貧乏,或甚過度咕噥而產生焦慮之感。而薩替的音樂特質即在於此,不但不令人感到焦慮,而且非常自然具有魅力。薩替的代表作《第一號吉姆培迪諾》之所以廣受大眾喜愛也是基於同樣道理。曲子雖然短小,內斂而緩慢前進著的鏇律仿若春蠶吐絲般的,在看似不起眼的音符進程中完成偉大的藝術表現。每一鏇律音緩慢而持續地帶領出長長的氣息,主題的反覆強調寧靜安逸。

生平

薩替是出生於1866年,十三歲時舉家遷至巴黎,但是這次的遷移似乎對他產生影響,讓他退縮到伏爾泰文學和安徒生童話神秘氣氛的世界中。在進入巴黎音樂院時,與德彪西等人是前後期的同學;但是在一年多之後不顧雙親的反對,放棄了學業,逃到蒙馬特區,在黑貓咖啡廳擔任鋼琴師,與當地一些過著無羈生活的藝術家結交,分享著奇特、幻想的生活方式。 因為他不斷地酗酒,導致被咖啡廳開除,迫使他待在阿庫爾-卡欽市郊工作,但是他的禁慾與行徑怪異,引來了當地居民的嘲弄。後來因為自己於自身音樂學識的不足,乃在三十九歲時進入Schola Cantorum音樂學院進修,積極地學習和聲與對位技巧,而且也很快地獲得了名聲。在1911年時,薩替被視為一位音樂的革新者,不再是早期被形容的「半吊子、瘋子、白痴」;受到拉威爾等人的仰慕,也被當時的巴黎社交圈視為名流,由於它的特殊風格,他的芭蕾舞劇「遊行」和交響曲「蘇格拉底」推出時,一方面大受讚揚,一方面也引來爭議。但是,成名後的薩替卻也無法磨滅早期落拓、受人輕視的記憶,這也使得他退縮、沉溺、借酒澆愁,最後潦倒地死於1925年。 薩替是以他的鋼琴音樂著稱,他的音樂一如他的生活一般,充滿著大膽、想像的對比。這首樂曲最常被拿來做電影、日劇配樂的「吉諾佩第組曲」(Gymnopedies,1988)引用了一種古希臘型式的舞曲,在薩替手中這音樂既古典也帶著些現代感,音樂的流動帶著霧般的朦朧感和無限延伸的舞蹈律動,德步西也曾為吉諾佩第Ⅰ、Ⅲ組曲配過管弦樂譜。

音樂

薩蒂留下的音樂作品並不算很少,除了戲劇音樂和管弦樂,光鋼琴獨奏曲(包括改編曲)就約有150。在早期作品作品中,寫於1888年的《裸體舞》(Gymnopedies)是其代表作。這是—組由三首小曲組成的套曲,演奏時間總共也只有7分多鐘。曲名原是指古希臘裸體男子所跳的一種儀式舞蹈,據薩蒂自己說是他當時讀了法國作家福樓拜的《薩朗波》產生靈感而作的。樂曲優美而神秘、柔和而惆悵的意境恍如將聽者帶到廣袤的荒野,躺在鬆軟的草地上仰望著神秘的夏夜星空。1889至1897年創作的6首《玄秘曲》(Gnossiennes)被看成是《裸體歌舞》的姐妹篇,音樂空靈清澄,頗具東方色彩,技法也更體現出薩蒂的創新精神,節拍號和小節線的消失模糊了鏇律行進中的節奏。使音樂顯得飄忽與不穩而更具流動性。
《來自玫瑰與十字架的第一鐘聲》(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是薩蒂在加入玫瑰十字教派後不久寫的,這組曲子除了無節拍號、小節線和終止符外,作者在編織樂曲結構時還精心地運用了“黃金分割率”,將段落與節拍數的比率配置得十分巧妙,從而體現出他獨特的美學趣味。如果說以上的作品還只是作曲家純粹對技巧的探索,那么《神秘的一頁》(Pages mystiques)中的《煩惱》(Vexations)則是讓人目瞪口呆的驚人之舉,《神秘的一頁》由3首短曲組成,《煩惱》是其中的第2首,彈奏時間其實只有一分鐘左右,但作曲者卻在樂譜上標示:“這個主題要連續彈奏840次,建議演奏者在最安靜的環境中一動不動穩坐著事先練習。”這是作曲者對音樂的“新發現”,還是故作驚人的幽默調侃就無從稽考了,據說也真有人遵從薩蒂的“指示”去演出並取得成功,實測需時18小時40分。筆者孤陋寡聞未曾得見,買到的CD也不太“正宗”,幸而現今科技昌明,各位看官若要領略這種“煩惱”,只要按下CD機的“反覆播放”鍵即可。
薩蒂後期的作品有人評價說是沉溺於怪異的標題的文字遊戲,音樂缺乏靈感。其實也不盡然,1914年的《運動項目與嬉遊曲》(Sports et diverlissements)就是部頗有靈氣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出版商為—組水彩畫而向薩蒂約寫的,開始時他競嫌報酬過高而拒絕接受,直到後來降低了價錢才答應下來,不久他就交出了這套多達21首小曲的曲集。該曲集每首以—種運動項目或遊戲名稱作標題,如“鞦韆”、“賽跑”、“高爾夫”、“網球”、“垂釣”、“駕車”、“海浴”等,每首大都不超過一分鐘,雖不是浪漫音畫卻也意像紛呈千姿百態,是套鏇律優美,風格清新的標題音樂曲集。另外,1917年寫的《官僚小奏嗚曲》(Sonatine Bureaucratique)也別具意趣,它取材於義大利作曲家克列門第(Clementi)的一首供初學者練習用的鋼琴小奏嗚曲Op36 No.1,這首樂曲由於技巧簡單勻稱、鏇律優美流暢而廣受學琴者和鋼琴教師喜愛,因而幾乎每個學鋼琴的人都彈過這首作品。薩蒂在這裡幾乎將整首樂曲拿過來加以變形。樂曲風趣幽默,不禁令人想起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里的“鋼琴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寧靜安詳的《Gymnopédies》(“裸體歌舞”,三首相似的鋼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複840次的短鋼琴曲)、廣受歡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鋼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樂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電影鏡頭)。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為人知、並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後他漸漸得到了應有的聲譽。
浪漫主義音樂餘暉籠罩之下的薩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時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義的先導,又是印象主義的萌芽,他的音樂以簡單的鏇律、神秘的風格、怪異的曲名、千姿百態的意象敘說著其內心的孤獨與迷惘,在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顯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本書力圖展現的便是這位曾被時代忽略最終終與時代再度相逢的只為音樂而存在的音樂家苦苦追尋自己理想的特立獨行的人生與藝術創作歷程。孤獨是他珍藏一生的秘密,憑藉這種在音樂史上獨一無二的“孤獨”,人們可以立即辨認出他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