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譯文
【注釋】
①薤:植物,葉細長,像韭菜
②晞:乾,乾燥。
③落:露降。
【譯文】
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乾枯。露水乾枯了明天還會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時才能歸來?
背景知識
《薤露》、《蒿里》,原為一文,分二章,出田橫門人。漢初,高祖召田橫,其不願臣服,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一章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詞云:“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言人死精魄歸於蒿里。詞云:“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躕。”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亦呼為《挽柩歌》,其後之輓歌詩、輓詞,皆出於此。
李延年為西漢樂府協律都尉,武帝時代的著名藝術家。他“性知音,善歌舞”,“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孝武皇后》)。經他改造後納入樂府的《薤露》、《蒿里》,即屬於“新聲變曲”。對這兩個樂府詩題,後世作家如曹操、曹植等人,並有擬作(見《樂府詩集》卷二七《相和歌辭二》),藉以表現新的生活內容。
唐 裴鉶 《傳奇·封陟》:“逝波難駐,西日易頹,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沾薤露,錦瑟入松風。”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酸風夜鳴,薤露競落,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
介紹:出自宋玉的《對楚王問》。而這篇文章被《文選》、《新序》編入。《薤露》為古代的輓歌。
主要出處
《文選》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新序》
楚威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耶?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陵採薇,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而已也;引商刻角,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是其曲彌高者,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鯨,鳳鳥上擊於九千里,絕畜雲,負蒼天,翱翔乎窈冥之上,夫糞田之鴳,豈能與之斷天地之高哉!鯨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
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鯨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奇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文選》所據之版本不同於劉向的《新序》。最大的不同是“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的歌曲是“陽陵採薇”。案《薤露》為古輓歌名,根據晉崔豹《古今注·音樂》的說法是:“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故知《薤露》漢初才有,宋玉不得引用之。
輓歌
收錄於漢樂府《相和曲》中,中國古代著名輓歌辭,與《蒿里》同為一文。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又《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晉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宋 葉適 《張提舉輓詞》詩:“長年慣唱漁家曲,難聽茲晨《薤露》聲。”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翦逆聞喪》:“歌《薤露》把泉台卜葬。”
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薤露》矧某,辱附秦晉,而先大人同為問渡。”
民國 柳亞子 《題雲間張瑞芝女士傳》詩:“ 九峰三泖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