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士彥

薛士彥 (明嘉靖至萬曆間) 字道譽,號欽字,福建省漳浦縣石榴鎮東山村人。幼年失父,由母撫養教督讀書,萬曆八年(1580年)登進士。

薛士彥 (明嘉靖至萬曆間) 字道譽,號欽字,福建省漳浦縣石榴鎮東山村人。幼年失父,由母撫養教督讀書,萬曆八年(1580年)登進士。授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升陝西僉事,提督學政,再升湖廣副使,仍提督學政,許多學子都得以提拔而登科甲,深得世人讚譽。後官至廣西右布政使、雲南左布政使。因提督學政被尊為文學宗師,又因陝西、湖廣在古代分別屬秦、楚,所以薛士彥被尊稱為秦楚文宗。至致仕還鄉,仿效江西旰江羅氏的辦學模式,創辦共學堂講學,講陽明理學,以江西羅念庵的“本自靜觀,歸於虛靜”為宗。盡心施教,循循善誘,四方負笈前來就學者數以百計。士彥生性勤敏,至老不倦。後終老鄉間,漳浦人為之立碑讚頌。
因長期擔任布政使,鄉里人都稱之為“薛布政”或“布政公”,鄉人為之立像,現供奉在東山村薛氏宗祠里,按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鄉里人們都要去拜祭,掛大紅燈籠,“新婚”或“添丁”的在這天晚上要大擺宴席,宴請鄉親。薛布政是東山村大路自然村人,所以每年元宵節這天鄉里人去祠堂拜祭時,主桌是由大路自然村的人們擺放的,東山自然村的人們只能擺放在旁邊的桌子。
薛布政致仕還鄉後不久,為了講學方便,率領族人移居到綏安鎮羅山村的水磨嶺,為紀念他的故鄉大路社(在閩南,社=自然村),於是把水磨嶺這地方命名為“大路拓”,意思是從大路社拓開出去的,現在水磨嶺還留有薛士彥筆跡的石刻。另外,在大路社的村口也有薛士彥的石牌坊,不幸的是,石牌坊已毀於文革時期,現在在大路社的村口的地名就叫做“石牌”。從清康熙到民國初年仍有大路社的人們遷徙到“大路拓”社,現如今大陸拓是屬羅山村大隊的,羅山社姓張大陸拓社姓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