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薛光軍(1917年-1983年)原名薛正華。山東省膠縣南莊村(今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南莊一村)人。1938年1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陝甘寧邊區陝北公學關中分校政治部幹事,中共中央組織部地方科幹事,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科副科長,中共遼寧省一地委委員兼法庫縣委書記,中共瀋陽市委副秘書長、工業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財經部副部長和工業部副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三辦組長,中央工業部處長、部委委員,中共中南局委員、秘書長等職務。1973年後歷任廣東省革委會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省工交政治部黨委書記、主任,省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廣東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兼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廣東省農委副主任,廣東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副省長,廣東省農委黨組書記等職務。1982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3月病逝。
簡歷
薛光軍,又名薛正華,生於今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辦事處南莊一村。薛光軍幼年在村里讀完國小後考入青島市立中學。北平“一二·九”運動後,青島市立中學的進步學生情緒激憤,強烈要求聲援。在學校地下黨的領導下,薛光軍和另外兩位同學共同負責起草聲援宣言。
1937年春,薛光軍經同班同學、校“民先”(民族解放先鋒隊)負責人徐根、胡欣然的介紹,加入了民先組織。1938年1月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薛光軍參加革命後,從1938年上半年到1945年初,先後任中央組織部地方科幹事、中央黨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和軍委總政治部秘書科副科長。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薛光軍開始擔任地方黨政領導職務。1945年底,他先被分配到遼寧省瀋陽市北關區任區委書記,11月又調到遼西省法庫縣任縣委副書記。1946年10月,薛光軍與其他同志一起途經遼東地區和北滿回到遼西省委。
1948年初,薛光軍患病,省委將他調離奈曼旗,回白城子休息治病。病癒後就被調到雙遼縣任縣委書記。同年,薛光軍因工作成績突出,被地委評為模範縣委書記。
1948年11月底,瀋陽解放。從1948年底到1959年的10年中,薛光軍先後在瀋陽市委任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商業工作部副部長、工業工作部部長等職。1962年4月,薛光軍調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科長,後任秘書長。在協調機關各部、委日常工作的同時,著力抓了政策研究工作。
打倒“四人幫”後,薛光軍重新走上了領導崗位。1973年後,歷任廣東省革委會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省工交政治部黨委書記、主任,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省長等職。1982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3月病逝。
生平
薛光軍幼年在村里讀完國小後考入青島市立中學。他讀書很用功,在班上每個學期都考第一名,國中畢業會考成績全青島市第一名。因此,從高中開始,他就領取青島市優秀學生助學金,該校領取這種助學金的只有薛光軍一人。高中畢業會考,他又獲全青島市第一名。薛光軍早在青少年時期就要求進步,追求真理。在進入國中二年級以後,受進步同學的影響,開始閱讀進步書刊。
學生運動
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後,青島市立中學的進步學生情緒激憤,強烈要求聲援。在學校地下黨的領導下,薛光軍和另外兩位同學共同負責起草聲援宣言,油印之後秘密散發到學生、教員宿舍,並在課堂大門的門口貼了幾張。這次行動震動了全校師生。但因為當時整個青島市的學生運動比較沉寂,這次活動沒能進一步發展成為公開的學生運動。1937年春,薛光軍經同班同學、校“民先”(民族解放先鋒隊)負責人徐根、胡欣然的介紹,加入了民先組織。
參加革命
1938年1月,薛光軍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3月,經李其英、宋新和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掀開了他革命生涯的嶄新一頁。
薛光軍參加革命後,從1938年上半年到1945年初,先後任中央組織部地方科幹事、中央黨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和軍委總政治部秘書科副科長。在軍委總政治部工作期間,他兩次到連隊做調查。一次是到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的模範連隊總結經驗,這次調查前後花了三個多月時間,寫出了一篇介紹警一旅一團模範排長的愛兵模範事跡。此外,還調查了另外大約有三、五個模範單位的事跡,也都寫成了文章。這幾篇文章由陶鑄同志以總政治部的名義寫了前言,經毛澤東主席審閱後編印成小冊子,做為部隊的學習材料;另一次調查是去晉綏邊區,前後約半年時間。這次調查總結了三五八旅一個連隊軍事管理和政治工作的經驗。同時還了解了對敵鬥爭的情況,整理了一個武工隊堅持敵後鬥爭的經驗。後來,這份材料由軍委總政治部以電報的形式轉發給了敵後各根據地。這兩次調查,都是為1944年在延安召開的部隊政治工作會議提供材料,是發揚紅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總結和推廣先進單位優秀事跡的寶貴經驗。
黨政工作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薛光軍開始擔任地方黨政領導職務。此時,他風華正茂,壯志方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黨的事業當中。1945年底,他先被分配到遼寧省瀋陽市北關區任區委書記,11月又調到遼西省法庫縣任縣委副書記。當時法庫是個前緣縣,根據省委、地委的具體部署,主要任務是搞減租清債、除奸反霸、組織農會、發展武裝、建立政權等工作。薛光軍上任後,深入了解情況,組織發動民眾,通過民眾鬥爭等形式,從政治上、經濟上清算了一批地主劣紳,建立了革命政權。1946年10月,敵人從四平進占鄭家屯,由於敵人封鎖,法庫縣委同地委完全失去聯繫,遠離省委八百多里。組織決定幹部和武裝人員撤離法庫縣。薛光軍與其他同志一起途經遼東地區和北滿回到遼西省委。
1947年春,遼西省委決定派軍區的部隊南下協助一地委恢復所屬各縣的工作。省委決定薛光軍在奈曼旗任旗委書記,一直工作到1947年底。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主要是在漢旗地區進行土改工作。
1948年初,薛光軍患病,省委將他調離奈曼旗,回白城子休息治病。病癒後就被調到雙遼縣任縣委書記。雙遼縣歸二地委領導,後來薛光軍也成為二地委委員。在雙遼縣的工作,主要是抓生產、度荒、整黨、建黨、擴兵、征糧和支前。經薛光軍主持,制定了“以貧僱農為骨幹,全民生產,大量開荒”的方針和競賽評比五項條件等,促進了該縣生產的發展。1948年,薛光軍因工作成績突出,被地委評為模範縣委書記。
瀋陽解放
1948年11月底,瀋陽解放。從1948年底到1959年的10年中,薛光軍先後在瀋陽市委任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商業工作部副部長、工業工作部部長等職。1950年當選為瀋陽市委委員。1952年2月至同年12月調任高崗的秘書。1953年到1954年底,先後擔任過東北局的副秘書長、財經工作部副部長。1954年底大區撤銷,薛光軍調中央工作,先後在東北地區工作部、中央書記處工業辦公室、中央工業工作部工作。
1959年10月後,反右運動開始,薛光軍因堅持原則,敢說真話,而遭政治迫害。1960年1月,被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撤銷了中央工業工作部部委職務,下放到青海省。先後任西寧鋼鐵廠副廠長,青海省委精簡辦公室副主任。這一段時間雖然遭到挫折,但他心懷坦蕩,仍勤勤懇懇為黨工作。直到1962年春,中央下了平反通知,恢復了薛光軍原來的職級。
1962年4月,薛光軍調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科長,後任秘書長。在協調機關各部、委日常工作的同時,著力抓了政策研究工作。
薛光軍調中南局工作不久,便患上了肝炎,病未痊癒就下鄉蹲點,一去就是幾個月,完全沒把病痛放在心上。文化大革命爆發,他又被打倒,備受迫害,身心遭受嚴重摧殘,被下放到粵北山區“監督勞動”。他以自己的行動表明他是清白的。他曾對人說:“革命是曲折的,烏雲遮不住太陽。”他堅信動亂不會很長,革命終將前進!
重新上位
打倒“四人幫”後,薛光軍重新走上了領導崗位。1973年後,歷任廣東省革委會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省工交政治部黨委書記、主任,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省長等職。1982年,當選為黨的十二大代表。這一時期,他積極回響貫徹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主要參與領導農村工作,搞好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1981年,薛光軍牽頭起草了省政府《關於加強包乾到戶、社隊領導若干問題的指示》。檔案一方面肯定農村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方面又指出,要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關係;健全村生產大隊、生產隊領導班子;辦好原有的集體經營項目;生產大隊要組織力量幫助生產隊清理債權債務,定期向社員公布帳目等。檔案下達後,很快就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一完善”(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二整頓”(整頓基層領導班子、整頓生產隊集體財務)工作,對鞏固和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83年3月11日,薛光軍因病於廣州逝世,享年66歲。
個人評價
薛光軍同志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總是堅持黨的原則,不為錯誤路線所左右。他堅持主張從實際出發,抓好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粉碎“四人幫”後,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發展廣東省農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薛光軍同志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他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親人。可是每次下班回家,不是埋頭看檔案、改稿子、寫材料,就是與人談話,通常要忙碌到深夜。他患肝炎二十幾年,最後轉氨酶高達一千三百,不得已才住進醫院。他還叮囑護士,不要告訴家屬;而他對自己親人說:“轉氨酶只有三百,感覺還好,還可以工作。”
1983年3月11日,薛光軍因病於廣州逝世,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