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侯行壺

薛侯行壺

通高22厘米,扁方形提梁壺,蓋頂鑄一鳥鈕。 薛侯行壺,通高22厘米,口徑6.8×4厘米。 腹銘“薛侯行壺”四個字。

春秋,一級,青銅質。滕州市薛國故城出土。薛侯出行時所用水器。通高22厘米,扁方形提梁壺,蓋頂鑄一鳥鈕。蓋兩短側飾以鋪首銜環,壺身短頸,頸部飾有竊曲紋,頸兩側鑄有兩獸首環耳。環耳貫穿馬銜狀鏈形提梁,扁方鼓腹,腹上部有銘文“薛侯行壺”,腹下部飾一獸首環耳,平底內凹。《通志·氏族略》薛氏條說:薛,“任姓,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任,故以為姓。……”。薛侯行壺,為春秋早期,和春秋早期文獻所載薛稱侯相合。它的出土,對研究薛氏歷史及薛國的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簡介

(圖)薛侯行壺薛侯行壺

薛侯行壺,通高22厘米,口徑6.8×4厘米。1978年薛國古城遺址出土,現藏濟寧市博物館

壺,古器名,大多為容酒器,也有作汲水、注水或盛水用的,此壺為酒器。商周時期,銅壺一般為圓形、深腹、斂口、有蓋、附提梁或兩側貫耳。也有方形或橢圓形的。到了漢代,方形的叫“鍅”,圓形的又稱“鍾”。該壺器形為扁圓腹,頸小而高,頸部鑄有對稱的獸首銜環耳,壺正面腹下部亦鑄有相同的耳一隻,此壺有蓋,蓋口與蓋的銜接處,有子母口,在蓋的中心處有一臥狀鳩鳥,翅尖上翹做飛翔姿態,蓋左右兩側各鑄兩環。肩部兩耳鑄活絡提梁,穿過蓋之鈕環互相連線。壺頸部飾獸目交連紋一周。腹銘“薛侯行壺”四個字。

薛侯行壺設計巧妙,造型精美,鑄焊一體,光滑無痕,觀之給人一種穩固、凝重、古樸、自然的感覺,此壺的巧妙造型和製作技藝凝結著中國古代匠師的超凡絕技和聰慧才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