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山水庫

薄山水庫

薄山水庫又稱薄山湖,位於確山縣城南20公里處,為溱頭河上的大型山谷水庫。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續降雨1個月,從6月26日到7月25日,年久失修的中、上游堤防多處潰決,地勢低洼的中游地區成為一片澤國。當年全流域受災面積4687萬畝,人口1339萬人。於是,1951年,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於是,水利二師及當地民工在1952年在確山縣任店鎮薄山修建薄山水庫,1954年完工,是淮河上游繼石漫灘、白沙、板橋之後的第四個大型水庫。總庫容二億八千四百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五百七十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概況

薄山水庫薄山水庫
薄山水庫又稱薄山湖。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續降雨1個月,從6月26日到7月25日,年久失修的中、上游堤防多處潰決,地勢低洼的中游地區成為一片澤國。當年全流域受災面積4687萬畝,人口1339萬人。於是,1951年,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於是,水利二師及當地民工在1952年在確山縣仁店鎮薄山修建薄山水庫,1954年完工,是淮河上游繼石漫灘、白沙、板橋之後的第四個大型水庫。總庫容二億八千四百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五百七十平方千米。

主要工程

薄山水庫薄山水庫
薄山水庫有三個主要工程:在李崗山與薄山之間修築一個高三十八米、全長四百四十五米的土壩,作為水庫的牆壁。在土壩左邊李崗山上鑿通一個長三百一十四米、直徑三點五米的隧洞,作為水庫控制洪水的大門(輸水道),雨季將閘門關起來,洪水就安全地儲蓄在水庫里,旱季將閘門打開,水就流出去灌溉田地。在土壩的右後方,距壩基四公里的馬鞍山與薄山之間開鑿一條長七百米、底寬五十米、比壩頂低四米的溢洪道。

因防洪標準低,於1956年5月至10月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進行擴建,將大壩加高2.75米,庫容由2.84億立方米增至4.1億立方米。1975年8月~1976年春,將溢洪道底降低5.6米,底部高程由115.59米降至110.00米,底寬由原50米增加到86米。1981年冬至1983年春又按可能最大降雨標準進行除險加固:大壩從下游貼坡加高7.66米,其高程達130.00米,設防浪牆高1米,總庫容由4.1億立方米增至6.2億立方米;溢洪道建閘5孔;輸水洞出口進行改善;電站裝機又增加2台1600千瓦。

庫區原全賠高程110.00米,移民高程118.09米。除險加固規劃的起調水位113.80米,二十年水位119.20米。但在除險加固時,上游遷賠問題未安排解決,因而目前起調水位暫定110.00米。

歷史運用

水庫自建成以來,共攔蓄包括"75.8"大水在內的較大洪水8次,"75.8"洪水期間水庫最高洪水位超過壩頂0.65米,而水庫大壩安然無恙,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為保護下游國家和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的防洪減災效益。

下游保護

水庫灌區於1958年興建,設計灌溉面積35萬畝,至今已提供灌溉水量30億立方米,灌溉農作物524萬畝,增產糧食5億公斤,為區域農業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5200千瓦/小時,建成30年來,已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電能1.4億度,綜合效益達5.95億元。水庫的水產養殖,是水庫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速度與日俱增。水庫可養魚水面2萬畝,除盛產鰱鱅魚、鯉魚外,還有銀魚、钁魚、甲魚等名貴魚種,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漁業總產量每年都在50萬公斤以上,因薄山水庫流域內植被率高,水體無污染,水質清澈,薄山魚以"個大、體肥、肉細、味美"的特點而享譽豫南。

泄洪方式

原規劃泄洪方式五十年以下洪水時控泄100立方米每秒;五十~百年控泄1000立方米每秒;百年以上敞泄。因上游遷賠問題未安排解決,目前降低汛限水位運用,加之下游宿鴨湖水庫防洪標準相對較低,因而改按五十~五百年控泄1000立方米每秒,五百年以上洪水時敞泄。

景區

著名景點有:神駝戲水、猛虎嘯天、湖心島、野豬嶺、錦雞峰、將軍壁、打狗潭、翠竹溪、猴兒崖等30多處。湖周圍森林覆蓋率為75%,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並被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選為《西遊記》《長征》等影片拍攝外景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