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蕨麻豬體形矮小,頭窄長呈錐形,面平直,額無明顯皺紋,體軀窄,背腰微弓,腹下垂,臀窄而傾斜,四肢長短適中,肢勢端正健壯,細長有力,蹄小質堅,被毛濃密粗長,鬃毛長而堅韌,冬生棕色絨毛,毛色純黑者多數在四肢,腹部出現白色,個別的蹄子上帶有白色。嘴長而直,中驅帶行白色稱白環腰。初生仔豬中,往往出現具有棕色縱向條紋的個體,隨年齡增長而消失。體尺特點明顯,頭長與體長比例為1:3.28,頭長是體高的1/2,成年公豬平均體重為33.31±6.94公斤,體長76厘米,體高44.66厘米,胸圍65-74厘米左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為35.37±7.00公斤,體高47.44±3.29厘米,體長74.06±5.88厘米,胸圍76.22±8.01厘米。
生活習性
這種豬因為長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的生長的蕨麻,也食貝母、冬蟲夏草、秦艽等等當地盛產的野生名貴中草藥而得名,當地藏民稱呼“人參豬”、“蕨麻豬”、“實豬子”等。
蟲草蕨麻豬完全野生野長在蠻荒的雪域高原上,藏民不用豬圈來圈養它,它的奔跑迅速比狗還快,一人高的土牆一躍就過去了,三頭蕨麻豬就可以抵擋高原狼和雪豹的攻擊。
繁殖方式
蕨麻豬生長緩慢。哺乳期每天僅增重54克,斷奶後到六月齡每天增重113克,6--12月齡日增重48.89克。放牧加補飼日增重92克,周歲豬體重為24公斤。
公豬45日齡開始有性慾表現,母豬初次發情在4--5月齡。發情周期一般為18天,持續3--4天,懷孕期120天左右。產後發情一般斷奶後7--10天。公豬2--3月齡開始配種,許多地方用幼齡公豬自由交配,不留成年公豬。初生母豬產仔1-3頭,經產母豬4-7頭,最多可達8-10天,母豬利用5-6年。
保護級別
蕨麻豬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岷縣東山區大草原境內的稀有豬種,因其主要採食蕨麻而得名。因其具有肉質好、營養價值高的獨特優點而越來越受到崇尚健康營養消費者的青睞。蕨麻豬是中國最原始也是最獨特的一種豬,屬藏系裡最小型的瘦肉豬,因為千百年來它生長在高原上蠻荒惡劣的環境裡,所以種群一直沒有被外界的所干擾,種群數量非常稀少,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如再不加以保護的話,這種豬將瀕臨滅絕了。為推廣以草原放牧蕨麻豬為中心的特色產業,岷縣特在2014年推出七大措施催發其大跨躍,實現東山區牧民快速致富。經過國家反興奮劑研究和檢測中心多批次檢測,草原放養的蕨麻豬肉完全符合國家體育備戰保障要求,2014年岷縣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向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贊助價值50萬元的蕨麻豬,著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備戰保障專屬基地。2006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告”,蕨麻豬被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保護品種”。
經濟價值
蕨麻豬終年放牧,10月齡時體重20-25公斤。第二年能長到35-40公斤,可宰肉24-28公斤。如在第二年宰前肥育50-60天,活重可達50多公斤。長年舍飼的豬,活重最高可達130公斤。屠宰率為70%左右。蕨麻豬肉質細嫩,皮薄而膘厚適度,紅白相間,層次分明,呈大理石狀,吃起來雋永味長,越嚼越有味。除供鮮肉食用外,更多做為臘肉,肉質發光,呈冰糖色,切成薄片呈透明狀味鮮美。
食療特性
在一些古藏文中有記載,蕨麻豬在吐蕃王朝時是古代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貴族享用的貢品,吐蕃王松贊乾布向唐朝請婚時的貢品中就有蕨麻豬,唐太宗許嫁文成公主,文成公主進藏後對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慣,唯獨對“火燒蕨麻豬”大為青睞,好食此肉,並美譽其為“人參肉”,這也就是後來藏民一直叫它“人參肉”的由來,鄧小平曾經去甘肅藏區,就專門要了一道“烤蕨麻豬”,食後大為讚賞。
經過甘肅省農業大學和畜牧工程研究院的權威檢測,蕨麻豬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豬,它具有驚人的抗病力和生命力,肉質中所含澱粉酶是其他肉質的2-30倍,高達46.58%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抗自由基成份,以及十八種的胺基酸、維生素(A、B1、B2、B3、B5、B6、B11),礦物質(鈣、鐵、鋅、鎂、銅)成份。這些肉質中所有的特點,與它的生長環境和食性是密不可分的。
蕨麻豬不僅肉質鮮嫩、無腥不膩、汁多味美,而且還有具有強心、改善血液循環、調整血壓、抑制癌細胞生長、抗衰老、抗疲勞等藥理活性。是又綠色又保健的藥膳食材。在甘肅蘭州等地市場上,蕨麻豬肉售價高達每公斤200元—260元,蕨麻豬主要養殖地方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岷縣等地,是普通豬肉的數倍左右,市場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