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學

蕨類學

蕨類學是一個學科,植物學的分支,研究蕨類植物的形態、生理、生態、地理分布、系統分類以及遺傳、進化。目的在於找出它們內在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外界關係,探討其發生和發展,從而更好地開發利用,以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

發展歷程

18世紀以前蕨類植物學的研究僅限於形態解剖、分類和地理分布,19世紀才逐漸擴展到配子體、細胞染色體等方面。隨著研究範圍的擴大,蕨類植物學愈來愈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許多國家成立了專門學會,創辦專門刊物,從1972年以後,各種國際性的科學討論會,如真蕨的系統發育和分類,蕨類生物學以及實驗生物學等科學討論會相繼在英國召開。

中國對蕨類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20年代末期,由秦仁昌教授開始在系統分類方面進行研究,1949年後,在全國廣泛進行植物資源調查,蒐集了大量標本,使蕨類植物學研究有了迅速發展。全國已有一支專業研究隊伍,正在從事全國和地方蕨類志的編寫和專科專屬、形態細胞學和化學分類的研究。

分類特徵

蕨類植物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內容包括配子體生物學、孢子體生物學、繁殖生物學和系統分類學等。

配子體生物學研究蕨類有性世代(配子體)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和特性,包括孢子和孢子萌發、配子體形態和發育、配子囊的形成(即精子器和頸卵器)和配子(即精子和卵子)的配合。它們的染色體都是單倍(n)的。孢子體生物學研究蕨類植物的無性世代(孢子體)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和特性,包括合子(受精卵)、胚、孢子體、孢子囊和孢子囊群等的形態、構造和發育。它們的染色體都是雙倍(2n)的。繁殖生物學研究蕨類細胞染色體及其遺傳特性、包括染色體數目、形態、配對行為、雜交作用、繁育系統、無孢子生殖和無融合生殖作用,以及多倍體形成等,是在細胞的水平上對蕨類植物進行研究。系統分類學研究蕨類植物種類及其相互間的親緣關係,闡明其自然系統,利用其他許多學科包括植物化學和古植物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蕨類植物有機體的構造和機能特點,進行綜合、深入的研究來闡明蕨類植物的進化。它本身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