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葉覆鹿

”眾人聽了不大明白,黛玉說:“古人曾雲‘蕉葉覆鹿’。 現在你真的得到了一頭鹿,我看你是做了一場夢吧! ”這個人說:“反正我已經得到這頭鹿了,還管什麼他做夢我做夢呢!

“蕉葉覆鹿”這個典故還得從《紅樓夢》三十七回說起。話說探春、寶玉和黛玉要起一個詩社,取名“海棠社”,李紈提議大家把姓名改了,各自取一個別號,這樣才顯得脫俗。探春是詩社的最早發起者,她給自己取了一個別號:“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黛玉一聽,笑道:“你們快牽了她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聽了不大明白,黛玉說:“古人曾雲‘蕉葉覆鹿’。她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
看了這個故事,使人不禁莞爾,想來瀟湘諸人真是好雅趣!而說起“蕉葉覆鹿”,還真有些來歷,它最早見於《列子•周穆王》。傳說鄭國有個人在山上打柴,看到一頭受驚的鹿,他趕上去把它打死了,但又恐怕別人看見,慌忙把鹿藏在一條幹溝里,上面蓋了些柴草(“蕉”同“樵”,即薪)。樵夫很高興,過了一會兒,他重新回去,卻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以為是做了場夢,還沿途向人說起這件事。有個人在一邊聽到了,就照他的話找到了那頭鹿,回到家後,對妻子說:“剛才有個樵夫夢裡打死一頭鹿,卻忘了藏鹿的地方,現在鹿卻被我找到了,他果真做了個好夢呀!”妻子說:“恐怕是你夢見樵夫得到一頭鹿吧!難道真有那個樵夫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一頭鹿,我看你是做了一場夢吧!”這個人說:“反正我已經得到這頭鹿了,還管什麼他做夢我做夢呢!”
失去鹿的那個樵夫回到家後,似乎不甘心,夜裡他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真的夢見了藏鹿的地方,還夢見了找到鹿的那個人。第二天,他根據夢中所見,找到了此人。但那個人不承認,於是兩人吵起來,告到法官那裡。法官對樵夫說:“你起初真的得到了一頭鹿,但又說是做夢;真的做夢見了鹿,又妄說是事實;他真的拿了你的鹿,你又同他爭鹿。他老婆又說是做夢認取了別人的鹿。可見沒有人真的得到過鹿,既然這樣,這頭鹿你們就一人一半吧!”
中國成語故事在關夢的典故很多,比如“莊生夢蝶”,“南柯一夢”,“一枕黃粱”;李白“夢筆生花”,曹操“夢中殺人”,如此等等。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我想它跟中國古人向來的人生情懷有著較大的關係。但兩個人為了一個夢而去打官司,倒是亘古未有,聞所未聞。看了這個故事,不免讓人感嘆人生得失無常、世事變幻!後來鄭國的國君聽了法官“蕉葉覆鹿”這個斷案,笑道:“嘻!大概法官也在做夢給人分鹿吧!”真所謂花非花,霧非霧,夢非夢。黛玉姊妹間原本一句玩笑的戲謔之語,卻引出一個並不輕鬆的關於人生的哲學命題。白居易曾有《疑夢》這樣一首詩:
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