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背景
1997年,在預製場當場長的蔣小弟被村里“緊急召回”。村裡的養豬場面臨倒閉的危險,蔣小弟義無反顧地接了手。為了提高養豬場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他從技術著手,虛心學習、刻苦鑽研。那一年,他跑常熟,跑浙江,跑沭陽,到處去選購優質種豬繁殖、養殖。養豬場稍有起色,1999年蔣小弟又接手經營了村部南面的另一個養豬場,生產規模擴大了。場內原有的廢窯、死浜、荒地和30多個墳墩,他組織勞力,把它們挑高填低,環境變了,養殖場面積也一下子增加到了150畝。一切理順後,蔣小弟的養殖業漸入正常軌道。接手養豬場時的140多萬銀行貸款,到了1999年下半年,蔣小弟已還了一大半。
長期的摸索實踐,為蔣小弟自創“自繁、自養、自配飼料、自宰、自銷”一條龍的“五自”養豬法打下堅實的基礎。“養豬頭三年里,我身上總有一股臭味道。”整整三年時間,蔣小弟不住別墅,而常年吃在養豬場,住在豬圈、水塔里。人畜為伴,蔣小弟仔細觀察,精心飼養,潛心鑽研養豬技術。母豬產仔時他是地道的“助產婆”;豬生病時,他又成了一名獸醫。幾年後,他的肉豬成活率達到99%%以上,豬舍里夏秋兩季無蚊蠅,防病防疫等方面,都成了遠近聞名的表率。為了讓民眾吃上放心肉,蔣小弟規定所有養殖的肉豬都要經嚴格檢疫檢驗後,才能進場屠宰,隨後再分銷到蘇州市區各大超市、農貿市場、賓館等地。同時,蔣小弟還在東橋農貿市場上設定了一個固定攤位。每天凌晨4點左右,他總會親自到攤位上賣新鮮肉。
致富的基礎
養殖是蔣小弟勤勞致富的基礎。然而大量的豬糞,既影響環境,也給村莊帶來了污染,村民為此很有意見。在專家的指導下,蔣小弟引進青種枇杷、翠冠水梨、水蜜桃等優良果樹,用豬糞反哺於果樹,形成了一個集環保、集約於一體的無公害果園。2001年,蔣小弟的“萬樂”牌生態豬肉進行了工商註冊,2004年,他的種養基地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認證。
履職:修橋鋪路為村民
今年,為了改善村里環境,蔣小弟將自己養殖場內的豬向外轉移了大部分,種養面積也縮減到70畝地。廣泛聽取民眾意見,為民眾積極代言,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在蔣小弟看來,自己當選蘇州市人大代表後,變得更加理所當然。
事實上,多年來,蔣小弟自己致富,還不忘帶動村民致富,時常將自己的成功經驗,無償地向農民兄弟傳授。蔣小弟手下共有12位工人,大部分都是鄉里鄉親,有的人從創業之初就跟著他乾,家庭經濟逐年改善。金天文兄弟三人老家在江西農村。成家立業後,孩子落戶讀書等家務事,蔣小弟一一出面幫他們解決。如今,兄弟三人還在蔣小弟的幫助下在北橋鎮上順利地買了房,成了真正的新蘇州人。
2004年,蔣小弟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將村裡的一條叫做朱杏浜的廢河浜填平了,村民無不拍手稱讚。原來,每年夏天,廢河浜成了附近小孩子游泳嬉戲的場所,因無人看管,常出事故。朱杏浜又是連線西橋村與胡橋村的必經之路,河浜上僅有一座狹窄的石板橋,村民來往十分不便。為此,蔣小弟自己投入近兩萬元資金,和工人一起挑泥將河浜填平,還鋪上了水泥路。
多年來,蔣小弟養成了一個習慣,走在村裡的路上,眼睛總會不由自主地觀察路面。看到哪裡有坑坑窪窪的,他就要叫工人去填平;看到哪座橋時間久了有危險,他就會去修繕。幾年來,他約為村里修了3000多平方米的道路。
蔣小弟還是個愛心大使,每年區、鎮、村只要有愛心捐助活動,他都樂呵呵地參加。從三年前起,他還和一位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結上了“親戚”。每年年初列開支計畫時,蔣小弟總是將幾千元捐資助學款列在頭一位。
所獲榮譽
1..主要從事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綠色通道綠化工程建設等工作,參與起草了《蘇州市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條例》、《蘇州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
2.完成的“蘇州地區野生動物資源及其保護利用的研究”項目獲蘇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銀荊育苗技術與示範推廣研究”項目獲蘇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銀荊引種試驗”項目獲省農林廳、市政府科技術進步三等獎,“蘇州市穹窿山茅蓬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的研究”項目獲農林廳、市政府科技術進步三、四等獎。
3.曾先後獲得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個人、全省林業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並被蘇州市政府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2001-2004年度連續四年江蘇省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