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燕

蔡金燕,軍械工程學院教授。蔡金燕提出的“基於可靠度的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特優”評價,實現武器裝備潛在故障預測和全壽命管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金燕,女,軍械工程學院教授。

榮譽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

人物故事

“槍”有病,能自檢。這不是戲言,而是軍械工程學院教授蔡金燕創造的成果。她因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填補了我軍武器裝備故障自動檢測領域的多項空白。

為裝備造個“傻瓜相機”

那年,蔡金燕到部隊調研發現:隨著新裝備不斷列裝部隊,官兵用慣了的萬用表檢測效能越來越差。蔡金燕決心研製出類似傻瓜相機一樣的自動檢測設備,讓裝備檢測簡便智慧型、官兵好學會用。
蔡金燕先拿雷達故障診斷“試刀”,為此,她編寫了50多萬條程式代碼,設計了上千張電路圖紙,在一次次失敗的攻堅中,攻克一個個難題,完成“通用雷達裝備保障工程”“通用裝備電子系統綜合檢測平台”“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等課題研究,實現過去檢測故障由多人數天縮短為1人幾小時。蔡金燕提出的“基於可靠度的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特優”評價,實現武器裝備潛在故障預測和全壽命管理。

“你糊弄不了敵人”

在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蔡金燕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次,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蔡金燕要求他們針對某一裝備技術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辦法。絕大部分學生提出的思路毫無新意,要么借用別人的,要么是網上拼湊的。一向溫和的蔡金燕發了脾氣,她對學生說:“你可以糊弄我,但你糊弄不了敵人;你可以在我這裡過關,但你在戰場上過不了關!嚼別人嚼過的饃,你會死得很難看。”她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的作業一一點評,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發回大家重作。學生們為之警醒,以後,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蔡金燕帶的團隊,多是年輕人。她甘作鋪路石,經常把自己申請的課題交給年輕人,讓年輕人挑大樑,只為武器裝備電子系統性能檢測與故障診斷領域後繼有人。2008年,蔡金燕的課題組承擔了某型號裝備保障設備的研製任務,她帶著課題組年輕成員馬彥恆一起研究思路、設計方案,並讓他擔任項目負責人,自己給他當助手。申報成果時,馬彥恆執意要把蔡金燕名字放在最前面,被她拒絕。蔡金燕欣慰的是,自己的使命得到延伸,自己的價值得到延續。

想都不想就謝絕

有一年春節,蔡金燕與同學聚會。一些同學聽說她如今的地位和成果,勸她說:論能力、論成果,像你這樣的到地方,完全可以掙大錢,何不另謀高就?但她想都不想,就一口謝絕了。
1994年,蔡金燕帶著課題組為攻克一個技術難題,3個月沒給老家打電話。一天上午,她突然接到哥哥電話,說母親住院了。直覺告訴她,母親可能不在了。因為她非常清楚,父親走得早,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她們兄妹幾人拉扯大。這么多年來,母親無論遇到多大的難事都自己扛著,從來不告訴她,就怕影響她工作。當蔡金燕趕到家時,看到親人臂上的黑紗,她一下癱倒在地痛哭道:“我還沒來得及盡孝,您怎么就走了!”當人生一旦承載了使命,奉獻就成為一種習慣。料理完母親的後事,蔡金燕又投入到工作中,她要用緊張的工作抹去那令人痛心的記憶,她要用成績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