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發(1089—1152)字神與,晚號牧堂老人,建州建陽人,南宋理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生於北宋元祐四年,終於紹興二十二年,享壽六十四歲。蔡發自幼穎悟,博學強記,不能與世俗相俯仰。去游四方,聞見益廣,長於易象、天文、地理、星象、河絡,三氏之說無所不通。中年築室於武夷之陽,屢遭盜賊水火之災,但他豪不介意,繼續閉門著書,專以讀書教子為事,嘗以聖人賢像掛於別室讓妻詹氏,日夕瞻仰,以踵太任胎教之風。五十得子元定,又名季通,字西山,生性聰明,異於常兒,幼時即授以張載《西銘》,稍為長大,就教以二程《語錄》、邵雍《皇極經世》等書,為元定理學研究奠定基礎。晚年反覆叮囑其子曰:“為人要忠厚誠實,不可浸於利慾。”正如朱熹所說,他教育兒子,不牽涉到功名利祿,嚮導以聖賢之學。使一子(元定)、三孫(淵、沅、沉),四曾孫(格、模、杭、權)成為南宋大儒,世稱“蔡氏四世九儒”,而蔡發是九儒之首,特贈太子太保。
蔡氏夫婦相繼仙遊後,其子元定,四處找尋龍穴,在故鄉麻沙,雲谷、遠及至武夷山一帶找尋墓基,在其母死後八年,即乾道二年丙戌(1166)十二月初九日申時,拾父母骸骨葬於金塔內,遷至武夷山之崇安縣,合葬上箬(音若)後歷塘,墓穴喝名“猛虎出林”,坐庚向甲。
個人成就
蔡發公以客觀唯物的觀點,打破古代“天動地靜”、“天園地方”的神權說法,集中國古代學者、觀察天文星象之大成。以一千個日時,觀察天象和地動,發表了《天文星象總論》,精確地闡明了地球、月球、圍繞太陽運轉的規律,與當今科學的認識完全一致,不但在時間上比西方的哥白尼早四百年,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一定水平。因我國封建社會不重視科學,故被西方人取代。他所著的《地理髮微》、《河洛發微》兩書被以《發微論》進入四庫全書。宋理宗皇帝蔭封蔡發誥諭曰:“蔡發隱居求志,明善誠身,博極群書,力扶正學,闡河洛之教,弘淑諸人,誦橫渠之銘,特贈太子太保。”
有贊詩曰:“卓邁高才,簡古明識,廣博淵源,昭明天曰,河洛發微,訂其得失,庭訓心傳,萬人矜式,疊疊威儀,彬彬文質,流芳不忘,雖今猶昔。
朱熹贊曰:“蔡公平生所以教其子者,不乾利祿,而開以聖賢之學,其志識之高遠非世人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