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權

蔡梓權,男,1949年10月出生,廣西桂平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特級教師。1986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廣西玉林市教科所所長。兼職:廣西教育學會理事,玉林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著名的教育法研究學者,廣西玉林市教科所所長,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的創立人。 蔡梓權於1977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從教30餘年,一貫潛心工作,刻苦學習,嚴謹治學,努力將教育科研、教育教學改革與本職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相結合,為教育改革而不懈求索。 自1981年起堅持13年開展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指導學生評改作文,成效顯著。撰文《指導學生評改作文的實踐與思考》入編《中學語文教學優秀論文選》。參編《高考現代文閱讀應試手冊》、《青少年自學叢書·語文分冊》、《廣西玉林地區科技年鑑》等。撰寫報告文學《大寫的歷史》、《古定金鑰匙》入編廣西玉林地區首屆科技拔尖人才報告文學集《強者交響曲》。1993年後,結合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實踐,積極推進中國小素質教育、玉林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廣西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等工作。撰寫《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綜合改革》、《農村高中如何走出困境》、《探尋最佳結合點》、《國民基礎教育運動與雷沛鴻教育思想》等文在省級、國家級報刊發表或參加學術研討會交流。2002年到廣西玉林市教科所工作後,大力開展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的教育科研、教學研究工作。撰文《明確職責,完善機制,突出抓好課改工作》、《採用問題教學法實施新課程》、《積極開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局面》、《校本教研的三個層面》、《新課程的“雙基”》、《新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與研究》、《問題教學法與新課改理念》、《新課程問題教學法》、《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的實驗與研究》等,在省級、國家級報刊上發表,對指導全市教科研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自主創建並積極倡導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多次應邀赴重慶、合肥、桂林、南京、北京、武漢等地作問題教學法的講學交流。創建玉林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顯著提高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新教法,小高地,高質量,被教育界專家稱譽為“玉林現象”。主編出版系列專著《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實驗與研究》、《實踐·研究·成才》、《成功之法,成才之路》、《玉林現象:新課程問題教學法與玉林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等。2008年1月,被邀請到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十一五”規劃中期論壇上作《新課改與問題教學法研究》學術報告。2008年7月,又應邀到日本東京參加亞洲教育改革論壇東京高峰會,在會上作《新課改,新教法——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實驗與研究》的講演,論文入編《亞洲教育研究》試刊號,被評為“亞洲21世紀教育改革創新獎”,還被安排擔任一分科會的中方主持人。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登上了國際性的教育講壇。2008年4月和12月,中國教育學會兩次到玉林舉辦面向全國的教育科研與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研討會暨現場教學觀摩會議,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鄭增儀、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研究員戴汝潛、北師大教授吳松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心處長付宜紅等高層領導和專家到會並作學術報告。兩個會議參加的中國小教師代表共達12000多人,盛況空前。 獲評為廣西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廣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先進個人、廣西玉林地區優秀共產黨員、廣西教育學會先進工作者,玉林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被評為全國傑出教育研究者和廣西特級教師。2009年在第六屆中國教育家大會開展的100位為新中國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教育(專)家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教育人物評選活動中(簡稱“新中國成立60年教育‘雙百’人物”),獲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教育人物”之一,他主持工作的玉林市教科所也同時獲得“2009中國教育創新示範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