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荷鄉

蓮荷鄉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2處鄉鎮叫做蓮荷鄉,分別是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蓮荷鄉和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蓮荷鄉。

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蓮荷鄉

蓮荷鄉赭亭山
蓮荷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南郊,東臨港邊鄉,西連弋陽,南接鉛山,處於上饒半小時經濟圈之內,港邊河由東向西、信江河由南向西經蓮荷鄉,橫鉛公路、320國道、311高速公路、浙贛複線橫南鐵路從蓮荷鄉穿境而過,形成三橫兩縱的交通網。蓮荷鄉地域總面積86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113個村民小組,112個自然村,下設16個黨支部,68個黨小組,其中有兩個行業黨小組,共有693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554人;蓮荷鄉有初級中學2所,中心國小2所,完全國小10所。到2005年底,蓮荷鄉有居民5243戶,人口2373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0人),耕地面積22459畝,其中水田面積21795畝,境內擁有小(二)型以上水庫26座,山塘300餘座,可蓄水1300萬立方米,可養水面4000餘畝。境內的赭亭山歷史悠久,遺址眾多,與葛源的紅色旅遊、城郊的天台山貫穿成線,形成了集觀光、休閒、革命傳統教育、宗教朝拜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景區內山形獨特、地勢險要、景型萬象、山水輝映、岩洞密布;如真如幻、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可謂天設地造、鬼斧神工。

經濟發展

蓮荷鄉油茶林
蓮荷是個農業大鄉,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求新、求特、求突破,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逐步形成了糧食、生豬、蔬菜、鮮魚等四大主導產業。2005年底實現糧食種植面積3.7萬畝,總產量達2590萬公斤;蔬菜種植2800餘畝;生豬飼養量達2.6萬頭,年出欄1.8萬頭,湧現出飼養量5000頭以上的專業戶12戶,1000頭以上的專業戶5戶;鮮魚產量170萬斤。蓮荷鄉從實際出發,依託交通優勢、區位優勢,以發展為主線,狠抓個私民營企業,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招商引資,高標準興建工業園區,高起點規劃新集鎮。蓮荷鄉共有個私民企業15家,其中12家為從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引進的外來企業。2003年實際引進資金3360餘萬元。蓮荷鄉擁有年產魚萬斤以上專業戶13戶;年出欄百頭以上生豬的養豬專業戶8戶,其中2戶年出欄超過1千頭;年銷麻雞萬羽以上的養雞大戶4戶,其中1戶達5萬羽;擁有蔬菜、蘑菇種植大戶8戶。建立了百畝蔬菜大棚2個,百畝外向型黃瓜種植基地一個,三百畝高產油茶林一個,千畝葛基地一個。湧現出面積超600畝,以名優特水果種植為在主同時立體種養的日開山莊。發展避洪特色農業,從浙江引進特種榨菜,種植面積達500餘畝。高效種植已具雛形,同時,工業園區和新集鎮建設已全面啟動。
蓮荷鄉蓮荷鄉
在全面鞏固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突出工業立鄉的主導地位,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興工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破除陳規,創新求異。2005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4個,投產企業12家,引進契約資金5360萬元,實際進資2980萬元,新增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32家,比上年增長20%,三產比重由原來29:30:41調整為21:36:43。經濟發展格局悄然變化,發展態勢穩中有升。蓮荷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產值2325萬元,工業產值396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4688萬元,分別增長5%、18.2%、16.5%,完成財政收入21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260元,達到1800元。發展中的蓮荷,激流勇進、奮勇爭先,圍繞發展這一永恆主題,提出了切合實際、符合鄉情的工作總體要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工業化為主目標,以農業產業化為主抓手,以新農村建設為主動力,不斷壯大蓮荷鄉經濟實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將蓮荷打造成縣城郊區的中心集鎮和經濟新區。發展戰略是:開放興工、開發興農、以特興區、以市興業。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蓮荷鄉

蓮荷鄉嘉禾縣蓮荷鄉
蓮荷鄉屬於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轄鄉。距嘉禾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填8公里。東臨坦坪鄉鍾水鄉,南與盤江鄉相鄰,西北接廣發鄉。鄉政府駐蓮荷墟場,轄石燕、石丘、蓮荷、平世、樓胡、大田嶺小鳳、松家、富陽、水溪10個村,1個居委會。鄉內田土肥沃,荷塘遍布,每到夏季,蓮子飄香,荷花爭艷,又因設有圩場,故而得名蓮荷圩。鄉政府以駐地蓮荷圩去“圩”字為名。1961年始設蓮荷人民公社,1964年撤消公社建制,將所轄平世、蓮荷、松家、富陽、水溪、大田嶺、樓胡等行政村劃屬廣發公社;將石燕、石丘、小鳳等行政村劃屬坦坪公社。1978年,又將劃出的10個行政村歸回合併,復為蓮荷公社。1984年改為現名。蓮荷鄉總面積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1.4公頃,3880戶,14018人。境內石燕河平世河水溪河流經境內,境內土地肥沃,鄉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經濟作物以優質菸葉、三味辣椒花生豆子、各種小水果為主。境內水利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水產養殖業和客貨交通運輸業發展很快。鄉年工農業總產值8500萬元,年財稅收入100萬元。境內有省道215線與縣城相連,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2000年搬遷新建了鄉農貿市場,100%的行政村實現“水、電、路、訊”樣樣通,90%的村道實現了水泥硬化。鄉內設有中學1所、國小10所、醫療機構1個。
蓮荷鄉蓮荷鄉
蓮荷鄉緊密結合保先教育,圍繞落實“五條規定”,“抓兩頭、帶中間,”取得了良好效果。蓮荷鄉針對少數幹部職工上班遲到、早退,平常時間打牌、賭博,會議紀律鬆散等現象,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了縣委、縣政府出台的“五條規定”,並以身邊正反典型教育幹部職工。一是從嚴懲罰工作作風懶散者。通過組織召開作風評議大會,由全體幹部職工以不記名投票方式評定幹部作風表現,對表現最差的兩名幹部職工實行待崗半年處理,待崗期間每月只發生活費300元,並要求寫出深刻認識。二是褒獎作風踏實者。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評選出工作紮實、成績顯著、作風優良的幹部,鄉黨委、政府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給予獎勵。通過“罰劣”和“獎優”這“兩抓”,激勵、鞭策幹部職工及時改進工作作風,紮實服務人民民眾,切實樹立起新時期鄉鎮幹部的良好形象。

農業發展

蓮荷鄉蓮荷鄉
嘉禾縣蓮荷鄉在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高唱“農業結構調整”歌,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經濟發展特色的富民強鄉之路。2002年春,鄉幹部帶頭住進農戶家中,先租田試驗,將低產冷浸田改種花白菜、種植烤菸和推廣雜交稻制種,並從市、縣農業部門請來農技師手把手向農民傳授“改種”新技術。同時,鄉政府還拿出資金為農民改種的花白菜等反季節蔬菜買好每畝200餘元的保險,讓農民吃上“定心丸”。通過一系列的促動和服務,蓮荷鄉當年就有45%的農戶實施了“改種”,收入是原來種水稻的2至4倍。嘗到甜頭的農戶,調整產業結構的文章越做越大。鄉政府又適時幫助農民搞起了“訂單種作”,除擴大與嘉禾縣三味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的辣椒種植面積外,還積極與廣東東莞等地聯繫,簽訂種植收購契約,有了雙重保險的農民改種的積極性更高漲。蓮荷鄉共新開發反季節蔬菜500多畝,落實雜交稻制種450畝、烤菸1000畝、三味辣椒1000畝,種植花生1300畝、西瓜260畝、甜玉米80畝,新世紀梨黃桃300多畝。針對夏秋旱情比較嚴重的實際,蓮荷鄉秋種時注重調整種植結構,及時為農戶調回了適時秋種的優良種子,組織全體鄉幹部進村,已種植玉米、小白菜、馬鈴薯等150多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