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公主[《聊齋志異》篇目]

蓮花公主[《聊齋志異》篇目]
蓮花公主[《聊齋志異》篇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花公主》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膠州竇旭[1],字曉暉。方晝寢,見一褐衣人立榻前,逡巡惶顧,似欲有 言。生問之,答云:“相公奉屈[2]。”“相公何人?”曰:“近在鄰境。” 從之而出。轉過牆屋,導至一處,疊閣重樓,萬椽相接[3],曲折而行,覺萬 戶千門,迥非人世。又見宮人女官[4],往來甚夥,都向褐衣人間曰:“竇郎 來乎?”褐衣人諾。俄,一貴官出,迎見生甚恭。既登堂,生啟問曰:“素 既不敘,遂疏參謁。過蒙愛接,頗注疑念。”貴官曰:“寡君以先生清族世 德[5],傾風結慕,深願思晤焉[6]。”生益駭,問,“王何人?”答云:“少 間自悉。”無何,二女官至,以雙旌導生行。入重門,見殿上一王者,見生 人,降階而迎,執賓主禮。禮已,踐席[7],列筵豐盛。仰視殿上一扁曰“桂 府”。生局蹙不能致辭。王曰:“忝近芳鄰[8],緣即至深。便當暢懷,勿致 疑畏。”生唯唯。酒數行,笙歌作於下,鉦鼓不鳴,音聲幽細。稍間,王忽 左右顧曰:“朕一言[9],煩卿等屬對[10]:‘才人登桂府[11]。’”四座 方思,生即應云:“君子愛蓮花[12]。”王大悅曰:“奇哉!蓮花乃公主小 字,何適合如此?寧非夙分?傳語公主,不可不出一晤君子。”移時,佩環 聲近[13],蘭麝香濃[14],則公主至矣。年十六七,妙好無雙。王命向生展 拜[15],曰:“此即蓮花小女也。”拜己而去。生睹之,神情搖動,木坐凝 思。王舉腦勸飲,目竟罔睹。王似微察其意,乃曰:“息女宜相匹敵[16], 但自慚不類,如何?”生悵然若痴,即又不聞。近坐者躡之曰[17]:“王揖 君未見,王言君未聞耶?”生茫乎若失,懡 自慚[18],離席曰:“臣蒙優 渥[19],不覺過醉,儀節失次,幸能垂宥[20]。然日吁君勤[21],即告出也。” 王起曰:“既見君子,實愜心好[22],何倉卒而便言離也?卿既不住,亦無 敢於強。若煩縈念[23],更當再邀。”遂命內官導之出[24]。途中,內宮語 生曰:“適王謂可匹敵,似欲附為婚姻,何默不一言?”生頓足而悔,步步 追恨,遂已至家。忽然醒寤,則返照已殘[25]。冥坐觀想,歷歷在目。

晚齋 滅燭,冀舊夢可以復尋,而邯鄲路渺[26],悔嘆而已。一夕,與友人共榻, 忽見前內官來,傳王命相召。生喜,從去。見王伏渴。王曳起,延止隅坐[27], 曰:“別後知勞思眷。謬以小女子奉裳衣,想不過嫌也。”生即拜謝。王命 學士大臣[28],陪侍宴飲。酒闌,宮人前白:“公主妝竟。”俄見數十宮女, 擁公主出。以紅錦覆首,凌波微步[29],挽上氍毹[30],與生交拜成禮。已 而送歸館舍。洞房溫清[31],窮極芳膩。生曰,“有卿在目,真使人樂而忘 死。但恐今日之遭,乃是夢耳。”公主掩口曰:“明明妾與君,那得是夢?” 詰旦方起[32],戲為公主勻鉛黃[33];已而以帶圍腰,布指度足[34]。公主 笑問曰:“君顛耶[35]?”曰:“臣屢為夢誤,故細志之[36]。倘是夢時, 亦足動懸想耳。”調笑朱已,一宮女馳入曰:“妖入宮門,王避偏殿[37], 凶禍不遠矣!”生大驚,趨見王。王執手泣曰:“君子不棄,方圖永好。詎 期孽降自天,國祚將覆[38],且復奈何!”生驚問何說。王以案上一章,授 生啟讀。章曰“含香殿大學士臣黑翼,為非常怪異,祈早遷都,以存國脈事: 據黃門報稱[39]:自五月初六日,來一千丈巨蟒,盤踞宮外,吞食內外臣民 一萬三千八百餘口;所過宮殿盡成丘墟,等因[40]。臣奮勇前窺,確見妖蟒, 頭如山嶽,目等江海;昂首則殿閣齊吞,伸腰則樓垣盡覆。真千古未見之凶, 萬代不遭之禍!社稷宗廟,危在旦夕!乞皇上早率宮眷,速遷樂土”云云。 生覽畢,面如灰土。即有宮人奔奏:“妖物至矣!”合殿哀呼,慘無天日。

王倉遽不知所為,但泣顧曰:“小女已累先生。”生坌息而返[41]。公主方 與左右抱首哀鳴,見生入,牽衿曰:“郎焉置妾?”生愴惻欲絕,乃捉腕思 曰:“小生貧賤,慚無金屋[42]。有茅廬三數間,姑同審匿可乎?”公主含 涕曰:“急何能擇,乞攜速住。”生乃挽扶而出。未幾,至家。公主曰:“此 大安宅,勝故國多矣。然妾從君來,父母何依?請別築一舍,當舉國相從。” 生難之。公主號啕曰:“不能急人之急,安用郎也!”生略慰解,即已入室。 公主伏床悲啼,不可勸止。焦思無術,頓然而醒,始知夢也。而耳畔啼聲。 嚶嚶未絕。審聽之,殊非人聲,乃蜂子二三頭,飛鳴枕上。大叫怪事。

友人詰之,乃以夢告。友人亦詫為異。共起視蜂,依依裳袂間,拂之不 去。友人勸為營巢。生如所請,督工構造。方豎兩堵,而群蜂自牆外來,絡 繹如繩。頂尖未合,飛集盈斗。跡所由來[43],則鄰翁之舊圃也。圃中蜂一 房,三十餘年矣,生息頗繁。或以生事告翁。翁覘之,蜂戶寂然。發其壁, 則蛇據其中,長丈許。捉而殺之。乃知巨蟒即此物也。蜂入生家,滋息更盛[44],亦無他異。

注釋

[1]膠州:今山東膠縣。

[2]相公:《通俗編·仕進》,“今凡衣冠中人,皆僭稱相公,或亦綴以 行次,日大相公、二相公。”此褐衣人稱其主人。奉屈:敬請光臨的意思。 屈,屈尊、屈駕。

[3]椽:檁上架屋瓦的木條。

[4]宮人:宮女,帝王宮廷內供役使的女子。女官:宮廷內女史之類的官園。

[5]寡君:對異國之人稱己國君主的謙詞。清族世德:清門大族,累世有德。

[6]思晤:會晤。

[7]踐席:就座、入座。古代席地而坐,故稱座為席。

[8]忝(tiǎn 舔):辱,自稱的謙詞。

[9]朕(zhèn 鎮):秦始皇以前為第一人稱代詞,以後專用為皇帝的自 稱。

[10]屬(zhǔ主)對:聯綴為對句。

[11]才人登桂府:桂府,猶月宮,相傳月中有桂樹,故云。這是語意雙 關,既實指蓮花公主所居的“桂府”,又兼有“蟾宮折桂”之意。

[12]君子愛蓮花: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伎,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 玩焉。”此聯用《愛蓮說》之意。蓮花恰暗合蓮花公主的名字。

[13]佩環:指玉佩。身上佩帶的環形玉飾。

[14]蘭麝:蘭草和麝香,均香料,古人常用以薰香。

[15]展拜:行拜禮。

[16]息女:對人自稱己女。《漢書·高帝紀》:“臣有息女,願為箕帚 妾。”顏師古註:“息,生也;言己所生之女。”

[17]躡(niè聶):踏;踏其足以示意。

[18]懡(mǒ么)(1uǒ羅):羞慚。宋趙叔向《肯綮錄》;“羞慚日懡 。”

[19]優渥(Wò握):厚遇。此指盛情款待。渥,沾潤。

[20]垂宥:賜宥。宥,寬容。

[21]日旰(gàn 乾)君勤:日色已晚,君主勞乏。《左傳·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可以出矣。”旰,晚。勤,勞。

[22]愜(qiè怯):快意、滿意。

[23]縈(Ying 營)念:思念、掛念。

[24]內官:指宦官。

[25]返照已殘:夕陽已將落下。

[26]邯鄲路渺:謂舊夢難尋。邯鄲,借指夢境。唐沈既濟《枕中記》: 盧生於邯鄲客店中遇道者呂翁。盧生自嘆窮困,呂翁授之以枕,使其入夢, 歷盡富貴榮華。後世據此故事改編為戲曲《邯鄲記》。

[27]延止隅坐:請坐於側座。延,請。止,至。坐,同“座”。

[28]學士:官名,本為文學侍從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明 代設翰休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清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 均為詞臣之榮銜。

[29]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輕盈。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 襪主塵。”凌,也作“陵”。

[30]氍毹(qúshu 渠書);毛織地毯。*2

[31]溫清:溫暖、清潔。

[32]詰旦:次日早晨。

[33]鉛黃:鉛粉、黃粉,都是塗面化妝品。鉛,鉛粉,亦稱鉛華,白色。 黃粉,黃色。溫庭筠《湘宮人歌》:“黃粉楚宮人,芳花玉刻鱗。”

[34]布指度足:舒其手揩,以量女足。

[35]顛:通“癲”,瘋癲。

[36]志:記,標記。

[37]偏殿:旁側之宮殿。

[38]國祚:國運。祚,福。

[39]黃門:東漢給事內廷的黃門令、中黃門諸官,皆以宦者充任,後遂 稱宦官為黃門。

[40]等因:舊時公文的套語,在引述來文後用以結束,然後陳述己意。

[41]坌(ben 奔)息:氣息坌涌,指氣急。坌,涌。

[42]金屋:供美人居住的華屋。《漢武故事》:漢武帝為太子時,長公 主欲以女配帝,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 當作金屋貯之。”

[43]跡:追尋蹤跡。

[44]滋息:繁殖。

譯文

膠州竇生,名旭,字曉暉。一天他正在午睡,覺得好似有一個穿褐色短衣的人站在床前徘徊,不安地四處打量,好像有什麼話要說。竇旭便問他有什麼事。褐衣人回答說:“我家相公想請您去一趟。”竇生問:“你家相公是什麼人?”褐衣人又說:“我家相公就住在附近。”竇旭便隨褐衣人出去了。轉過牆角,到了一個地方,只見亭台樓閣,重重疊疊,接連不斷。兩人曲曲折折地向前走著,竇生看這裡千門萬戶,不像是人間。又見眾多宮人和女官,來來往往,熙熙攘攘。都向褐衣人問道:“竇生請來了嗎?”回答說:“請來了。”

一會兒,一位貴官出來迎接,見到竇生十分恭敬。竇生說:“平素沒有什麼往來,所以也沒有前來拜訪過。今承蒙如此厚待,心中甚是疑惑。”貴官笑著說道:“我們君王久聞先生家族世代清廉,德高望重,甚是傾慕,早就希望能夠先生見上一面。”竇生更加驚奇疑惑,又問道:“你家君王是誰?”貴官回答說:“先生稍待片刻,自然就知道了。”

沒過多久,有兩位女官來到,舉著一雙長幅旌旗,帶領竇生入宮。進了幾道門後,遠遠的看到大殿上一位君王坐在那裡。那君王看到到竇生到來,便走下台階迎接竇生。兩人按賓主的禮儀相互拜見後,擺宴坐席,酒宴十分豐盛。席間竇生仰頭看到殿上有一幅匾額,上題“桂府”二字,竇生心中局促不安,致使答失措。大王說:“能和你府上結為鄰居,可見我們的緣分很深。先生盡可以開懷暢飲,不必猜疑畏懼。”竇生只是唯唯答應。

酒行數巡,只聽殿下笙歌齊鳴。沒有鑼鼓之聲,只聽到絲竹嚶嚶,幽細悅耳。樂隊稍停,大王對左右說:“我偶然想到一個上聯,請諸位把下聯對上。這上聯是:‘才人登桂府’,”眾官正在思考,竇生應聲說:“君子愛蓮花。”君王一聽大喜說:“奇怪啊!蓮花是公主的乳名,對得如此貼切,莫不是有夙世因緣?傳話給公主,不可不出來見見先生。”過了一會兒,只聽環佩叮咚之聲漸近,蘭麝香氣愈濃,四處瀰漫。公主來到殿上,看上去十六七歲,絕美無雙。大王讓公主向竇生行見面禮,說:“這就是我的小女蓮花。”公主施過見面禮,就回內殿去了。竇生一見公主,就心神動搖,呆呆坐在那裡凝思冥想。大王舉杯勸飲,竇生竟像沒有看到。大王也似乎覺察到竇生的心意,便說:“我的小女兒和你很般配,但慚愧的是不同類,怎么辦呢?”竇生悵然像是痴了一樣,大王的這番話,又沒聽到。坐在他旁邊的人,用腳悄悄地踩了竇生一下,說:“適才大王向您作揖你沒看見,大王同你說話也沒聽到嗎?”竇生茫茫然,若失魂魄,自覺慚愧,離開座位,說:“臣蒙大王厚禮相待,不覺飲之過量,有失禮儀,幸能寬恕。大王政務繁忙,我也到了該走的時候了。”大王也離開座位說:“這次見到竇君,我心中甚感愜意。為何這樣倉促就要走呢?你既然不想住下,我也不敢強留。假若思念這裡,我就派人再把你請來。”接著,就令內監引竇生出去。走在路上,內監對竇生說:“剛才大王說可以匹配,看樣子想把公主許配給你,你為什麼不發一言?”竇生後悔得直跺腳。邊走邊感到悔恨,不覺已經到家。

竇生忽然清醒過來,窗外夕照的殘光,已經漸沒。默坐回想起剛才發生的事,歷歷在目。晚飯後,吹熄了蠟燭,希望在幽冥中,再去尋求夢中境界。然而邯鄲之路渺不可尋,只是悔恨嘆惋而已。

一天晚上,竇生與朋友同睡在一張床上,忽然見到上次來送他的內監來了,傳達了大王的命令,邀請竇生進宮去。竇生很高興,就跟著去了。竇生見到大王,趨步向前參拜。大王急將他扶起,讓他在一旁坐下,說:“自上次分別,知道你很眷戀小女;現在把小女許配於你,想你不會太嫌棄吧!”竇生立即叩頭拜謝。大王命學士、大臣們陪同竇生宴飲。酒喝到正快樂時,宮中人前來報告說:“公主妝扮好了。”一會兒,見數十個宮女,擁簇著公主出來。用紅色的錦綢蓋著頭面,邁著輕盈的纖步,被人攙扶到猩紅的地毯上,與竇生拜天地成婚。交拜後,侍女們把他們夫妻送到宮廷館舍。洞房中溫和清涼,香氣甜蜜。竇生說:“有公主在我跟前,真使人樂而忘死。只怕今天的艷遇是一場夢!”公主捂著嘴笑說:“明明是我與你在一塊,哪裡是夢啊!”

第二天清晨,竇生就嬉笑著給公主塗脂、敷粉、畫眉;完了,又用帶子量量公主的腰圍,用手指量量公主的腳。公主笑問:“竇君瘋顛了嗎?”竇生說:“我每每被夢騙怕了,所以我特意地細細看看你,記下來。倘若再是夢,也足以記得清楚。”兩人正在說笑間,一個宮女急急跑進來說:“妖怪闖進宮殿,大王躲到偏殿里,滅頂之禍不遠了!”竇生大驚,急急去見大王。大王執著竇生的手哭泣著說:“蒙你不嫌棄,正圖永久之好。誰料滅頂之禍從天而降,國運危在旦夕,這可怎么辦啊!”竇生驚問這話從何說起。大王把桌案上的一份奏章,交給竇生看。奏章中寫道:“含香殿大學士黑翼,為有非常之妖災,祈求大王早日遷都,以保存國家事:據宮門看守者報告,自五月初六日,來了一條千丈長的巨蟒,盤踞在宮外,吞食城內外臣民一萬三千八百多口;所經地方,宮殿盡成廢墟,等等。臣子得知,奮勇前去探看,確見妖蟒一條,其頭大如山嶽,兩眼如同江海;昂起頭,則殿閣齊併吞掉;伸伸腰,則高樓牆垣盡覆。真是千古少見之兇惡,亦為萬代少見之災禍!國家危在旦夕!乞求大王早日攜帶家眷宮人,速速遷到安全地方。”

竇生看完奏章,面如灰土。立刻有宮人跑來報告:“妖物來了!”眾人哀呼,極度悲慘。大王倉惶中,不知怎么辦,只是哭泣著對竇生說:“小女拖累先生你了。”竇生一口氣跑回到館舍,見公主正與左右的人抱頭大哭,見竇生進來,牽著他的衣襟說:“郎君怎么安置我呀!”見此情景,竇生悲痛欲絕,就握著公主的手腕,思考著說:“我家裡很貧窮,慚愧的是沒有金屋,只有草房三間,姑且一塊躲到那裡可以嗎?”公主含著淚說:“事情緊急,還能有什麼選擇呢?只求攜同速速離開這裡!”竇生於是攙扶著公主出來。

不一會,到了竇生的家裡。公主說:“這裡是很安全的地方,比我們的國家好多了。然而我跟你來到這裡,我父母依靠誰呢?請你再另外築一間房舍,讓全國人都來。”聽此話,竇生很是為難。公主嚎啕大哭,說:“不能救人之急,要郎君有什麼用?”竇生勸慰了公主一番,就自己走進內室。公主伏在床上悲啼不已,勸也不止。竇生正在焦急無術的時候,忽然醒來,方知又是一場大夢,但耳畔嚶嚶啼聲,一直在響。仔細一聽,又非人聲,而是兩三隻蜜蜂在枕邊飛鳴。他大聲叫道:“怪事,怪事!”

同床的朋友被驚醒了,問他出了什麼事。竇生就把剛才夢中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朋友。朋友聽了,也感到很詫異。兩人就共同起來看,蜜蜂飛在衣袖間,依依不去,拂之不走。朋友便勸竇生為之築巢。

竇生按照朋友的話,督工為蜜蜂造巢。剛剛豎起兩面牆板,大群的蜜蜂便從牆外飛來,絡繹不絕,如一條黑呼呼的繩子。還沒有蓋頂,蜜蜂飛來的足有一斗。竇生按蜜蜂飛來的方向,遺蹤它們是從哪裡來的;發現原來是從鄰居老頭子的舊菜同子裡。菜園子裡有個蜂房,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繁殖的蜜蜂很多。

有人把竇生造蜂房的事告訴鄰居老頭。老頭到菜園中察看,蜂房中寂靜得沒有一點聲音。打開牆壁一看,有條大蛇盤踞在裡面,有一丈多長。老頭氣憤地把蛇提出來殺死,才知道竇生夢中所言巨蟒,就是這條蛇。這群蜜蜂自從遷到竇生家,生殖繁延得更興盛,也沒有其它異常現象。與鬼神有關的民間故事往往都蘊含著中國哲學,很難把它們的意境用畫面表達出來。但那個年代依然還有人願意觸及少有人問津的古代小說,雖然明知道這些故事的情節遠沒有現代小說那樣曲折而吸引人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