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清期

蓄清期指的是水庫的水不出不進,相對而言,自然澄清過程的時期。

蓄清期

指的是水庫的水不出不進,相對而言,自然澄清過程的時期;目前,我國三峽水庫的蓄清期在冬季,因為我國多為季風性氣候,冬季是降水相對較少的季節。少水,或無水進入水庫,有利於水庫的蓄清。

相對的是

排渾期

指的是開閘放水,把渾濁的水排放出去,引進新的水源,以保證水質。

案例介紹

1957年4月13日,舉世矚目的黃河三門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短短3年時間,一座大型水利樞紐開始下閘蓄水套用。由於經驗不足,蓄水不久,庫區就出現嚴重淤積,造成潼關河床抬高4.5米。泥沙淤積問題一時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1964年、1969年周總理親自關懷並召開了治黃會議,先後兩次對三門峽樞紐進行改建,第一次改建通過在大壩左岸增建兩條 泄流排沙隧洞,將電站左側4條發電引水鋼管改為 泄流排沙管;第二次改建將原1至8號施工導流底孔打開成為 泄流排沙孔,下臥1號至5號發電引水鋼管,採取安裝5台總容量為2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等綜合措施,並實行獨特的“蓄清排渾”運用方式,即 汛期泄洪排沙,非汛期蓄水運用變水沙不平衡為水沙相適應使整個庫區泥沙年內進出平衡。經過幾年探索運用,潼關河床高程下降,庫容恢復到60億立方米左右,從而使水庫效益得以發揮。從1987年起,又對樞紐工程進行二期改建,陸續打開了9、10、11、12號原施工導流底孔,從而使大壩泄流排沙規模從運用初期的3084立方米每秒增加到9701立方米每秒,使樞紐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為充分利用黃河水資源,三門峽樞紐局於90年代安裝了兩台總容量為1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對1號機組進行技改增容1萬千瓦,使電站容量增至41萬千瓦,跨入國家大型水電站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