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結構
“一環串多區,山水相滲透”,即指以蓀湖湖面景觀為核心,環繞布置多個功能區塊,使各個功能區塊共享蓀湖的優質山水景觀。
①“一環”即指蓀湖環路;
② “多區”指各個功能區;
③“山水滲透”既指自然山水景觀的相互滲透,也指人造景觀的滲透。
500畝水泊,1000畝山林,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楓林晚霞,齊相輝映,竹林清幽,生態一流,是距離寧波市中心最近最美的城市山水。
特色項目
度假區將建設高檔次度假商務酒店、溫泉中心、分時度假村、水上遊樂園、山體運動項目等。
名稱由來
蓀湖,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高低曲折的環湖山路,攜帶著人文蘊味,飄逸著環繞湖區,蓀湖一面為壩,三面群山環抱,形狀狹長,呈不規則形。清雍正《慈谿縣誌》載:蓀湖因湖多香蓀,故名。
古蹟景觀
湖邊山間隱現的一座黃牆寺院,估計是周邊村民燒香求佛之地,經過修繕的寺院,色澤明黃、整齊而充滿神秘。過去,蓀湖曾經是古句章城、古鄮城、古慈谿城的所屬地,在清雍正的《寧波府景圖》中又毗鄰於美麗的花嶼湖,是歷代文人雅士的常游雅吟之地,史料載:蓀湖周邊曾有勺泉亭,勺泉亭“因石穴中有泉側出,飲之甘美者曰勺泉。浮圖氏於其旁闢地為廬,而即名之為勺泉亭。”
還有“松聲樓”、“夕佳亭”等。清翰林直學士袁桷寫有《松聲樓》一詩,作者筆下的松聲樓:“層樓突兀觀芸芸,萬籟泬寥天地分……金鐘風篁儼相答,有客掩耳元無聞。”
除了上述勝景,據史料,以前蓀湖周邊還有許多廟宇,如大烈廟、蓮花寺等。《慈谿縣誌》載:蓀湖之濱有神祠焉……其廟額以為大烈雲……聞諸故老,乃得所謂宋丞相祠雲。記載中的“大烈廟”位於今蓀湖水庫壩口東南處,“大烈廟”有二大殿,廟宇四周高牆相圍,門前有台階、旗桿。其中一殿供奉菩薩,另一殿塑有文烈忠公即文天祥像,相傳南宋文天祥流亡時,曾經此地,後被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廟也是蓀湖當地民眾對這位民族英雄的紀念。現大烈廟已毀。
蓀湖邊的蓮花寺,因寺在蓮花峰下而得名,光緒《慈谿縣誌》載:“峰下有寺,建於前代,毀於火……左有深澗,澗上有岩,形似蓮花……山之號以是傳,寺之名亦以是稱也。”由此可知,蓮花寺在明朝已因火災而毀。據說“蓮花寺”香火鼎盛時期,寺里每有貨物運到,和尚們能從三四里遠的河邊手接手地把貨物傳遞到寺內,可見當時寺廟規模不小,和尚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