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蒿里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躕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蒿里:原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後因泛指墓地或者魂魄聚居的陰間。
⑵無賢愚:無論是賢達之人還是愚昧之人。
⑶鬼伯:古人對拘人魂魄的鬼卒的尊稱。
⑷踟躕(chí chú):心裡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白話譯文
蒿里是誰家的地方?無論賢明或者愚鈍,魂魄都聚斂在這裡。鬼伯催促得是多么的急啊,容不得人一絲的猶疑!
創作背景
《薤露》是漢魏時期的一首輓歌,在《樂府詩集》中收於“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原來本是一首詩,據說出於楚漢爭霸時期田橫的門客。田橫出身於戰國時齊國的宗室,秦末戰爭時一度自立為齊王,後兵敗,與五百門客逃于海島。西漢建立後,田橫受到漢高祖劉邦的徵召。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因不願臣服而自殺,他的門客為哀悼他而作了這首輓歌。至漢武帝時,宮廷樂師李延年將其分為二曲,《薤露》送別王公貴人,《蒿里》送別士大夫和庶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篇四句,兩兩設為問答,如隨口吟唱,聯類成篇。
歌的開頭提出疑問:“蒿里誰家地?”疑問的提出在於下一句:“聚斂魂魄無賢愚。”人間從來等級森嚴,凡事分別流品,絕無混淆,似乎天經地義。所以不解:這“蒿里”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那裡為什麼不分賢愚貴賤?人間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鷹犬爪牙統治,那么,這另一個世界是“誰家”的天下,歸誰掌管呢?人活著的時候絕無平等可言,死後就彼此彼此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後兩句“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是說“鬼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踟躕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樣急,求情禱告不行,威逼利誘也不行。人間的萬能之物——權勢、金錢在這時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看來,“鬼伯”是最公正廉潔的。然而,他可敬卻不可親,沒有人不怕他。不管鳳子龍孫,也不管皇親國戚,他都是一副鐵面孔,絕不法外開恩,也不承認特權。無論什麼人,都對他無計可施。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否定人生,表達了一種極端消極無為的思想。這是由於時代和科學水平的局限,其認識還不能離開唯心論的前提。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萬光治《先秦兩漢詩》:究其大旨,雖屬理性,但以生者對死者唱此曲,終究有許多無可奈何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