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岩山福慶寺

蒼岩山福慶寺

福慶寺位於井陘縣南 40 公里的國家級風景區——蒼岩山風景名勝區內,東鄰鑾駕山,西連朱會嶺,南接天台山,北與鑾台坡隔寺溝河相望。占地面積 246 萬平方米,海拔 983 米。地理座標東經 113° 48′,北緯 38° 13′。據寺中現存最早的宋乾興元年 (1022 年 ) 《井陘縣大化鄉新修蒼岩山福慶寺碑銘井序》碑文所記,福慶寺原創建於何人何代,在北宋鹹平年間 (998-1003 年 ) 就已失去了考核的依據,那時僅在當地人中傳說此寺"舊名興善寺","昔有公主於此出家"。碑文中還記載了,宋鹹平五年 (1002 年 ) ,五台山華嚴宗僧人詮悅,由華嚴寺來此重修廟宇的情景。尤為重要的是詳細記敘了詮悅與另一憎人智簧,到譙郡上疏真宗,要求批准重修蒼岩山寺,以及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 ) 宋真宗敕賜"福慶寺"寺名的經過,從此,蒼岩山佛寺,正式定名為福慶寺。

地理位置

福慶寺位於井陘縣南 40 公里的國家級風景區——蒼岩山風景名勝區內,東鄰鑾駕山,西連朱會嶺,南接天台山,北與鑾台坡隔寺溝河相望。占地面積 246 萬平方米,海拔 983 米。地理座標東經 113° 48′,北緯 38° 13′。

歷史沿革

據寺中現存最早的宋乾興元年 (1022 年 ) 《井陘縣大化鄉新修蒼岩山福慶寺碑銘井序》碑文所記,福慶寺原創建於何人何代,在北宋鹹平年間 (998-1003 年 )就已失去了考核的依據,那時僅在當地人中傳說此寺"舊名興善寺","昔有公主於此出家"。碑文中還記載了,宋鹹平五年 (1002 年 ) ,五台山華嚴宗僧人詮悅,由華嚴寺來此重修廟宇的情景。尤為重要的是詳細記敘了詮悅與另一憎人智簧,到譙郡上疏真宗,要求批准重修蒼岩山寺,以及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 ) 宋真宗敕賜"福慶寺"寺名的經過,從此,蒼岩山佛寺,正式定名為福慶寺。

建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蒼岩山的管理。 1956 年省人民政府將蒼岩山定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重修廠寺內的主要建築,使之基本恢復下原貌。"文化大革命"中,蒼岩山一度遭到嚴重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經過省、地、縣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於 1979 年 5 月正式開放。 1980 年省文管處、石地外辦局和縣財政撥款 63000 元,進行了重點建設,新建外賓餐廳和山門各一處,翻修了橋樓殿,天王殿等七座廟宇,恢復了橋樓殿、公主祠內的彩塑,並在山下建停車場兩個。此外又新建從萬仙堂到"孤石古柏",隨山勢蜿蜒長約一華里的東天門盤山小道。 1982 年,河北省政府再次公布蒼岩山福慶寺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來,到這裡遊覽的人越來越多。 1988 年蒼岩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壁畫與彩塑

在 1986 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井陘縣誌 》 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孟繁峰先生對福慶寺內壁畫與彩塑做了如下精湛的評述與準確生動的詮解:福慶寺現僅天王殿、橋樓殿、公主祠三處尚存壁畫。均為清代、民國間的作品。天王殿內,門左右兩壁上墨繪兩金剛像,畫工草率,水平不高。橋橫殿南、北壁面繪有以釋迦及其弟子說法布道及唐僧師徒取經為題材的壁畫,因剝落較為嚴重,相當一部分已模糊不清。從保存較好的部分大體上可以看出,畫面設色簡單,線條軟弱,人物神態的表現也不甚生動。保存完整,畫工細緻的,當是公主祠中的大幅壁畫。畫在南北兩壁上,畫幅均為 4.65x2.05 米。兩幅壁畫的內容,都是南陽公主的神話故事。大體可分為:禮儀、落難、削髮、修道、顯靈、敕封、佑民、行雨八部分。從內容的連貫和畫風的相同來看,兩壁之畫當同出於晚清一個民間藝人之手。在技藝方面,線條的勾勒施彩,人物神態的掌握都較自然,準確,特別是南壁'奏討敕封','敬送敕旨'及'灌溉湖淮'等組中所描繪的官民人等,可算是晚清寫實之作。寺中的塑像均是井陘礦區民間藝人胡樓樓 1980 年的作品,橋樓殿中的釋迦佛、盧佛,藥師佛和懸塑觀音,雖手法細膩.但造形、神態看不出各自的區別。比較成功的足殿中所塑的十八羅漢。人物性格的刻畫,風格的寫實,都有可取之處。其中有四尊"羅漢",肌體的逼真,喜、笑、疼、癢等各種表情的把握都恰到好處,使人物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公主祠中三尊公主的塑像,雖人物的造型和細部的描繪,都見功力,但神態的莊重、高貴有餘,普濟眾生的慈祥不足,亦使人有三尊一面的感覺,個性不太突出。公主祠中十尊彩塑伎樂侍女,則是最為成功的作品。她們分別手持雲鐃、阮、木魚、簧管、雲鼓、鈸、笙、笛、琵琶、玲,做吹、彈、擊、奏狀,分置於南北山牆前。十人各著不同款式的宮裝,衣飾貼切、利落、線條流暢,明快。頭上各挽宮式髮髻,佩飾艷美而不俗。面部神情和所持姿態的塑造根據不同職司各有不同特點:有的凝神斂唇,專注於吹奏;有的笑意融融,歡快地擊打;有的眉梢眼角流露出含蓄的喜悅,信手撥彈;有的微向前傾,笑盼同伴,神采流動。她們相向而立,歡快、明朗、節奏和偕,似乎忘卻了佛界的森嚴和自身的等級,盡情地奏出滿堂動人的仙樂。他們的形象親切愉快而不是冷漠、僵持、高不可攀,這組伎樂彩塑和十八羅漢中成功之作,表現出作者的精湛技藝和在寫實方面已達到的相當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