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鮮·萬奴

蒲鮮·萬奴

蒲鮮·萬奴:(公元?~1233年待考),女真族,亦稱布希·萬奴、完顏·萬奴;東海女真人。著名金國將領、東真國創建者與君主。

人物簡介

蒲鮮·萬奴:(公元?~1233年待考),女真族,亦稱布希·萬奴、完顏·萬奴;東海女真人。著名金國將領、東真國創建者與君主。

人物事跡

蒲鮮·萬奴的活動,最早見於史籍的是在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該年農曆6月,南宋王朝大將皇甫斌率步騎數萬由確山(今河南確山)、褒信(今河南包信店)分路攻蔡州(今河南汝南)。聞聽另一戰場的郭倬、李爽兵敗,則退軍至溱水(今河南汝水支流臻頭河)而不敢進。
當時金國的平章政事布薩·揆(仆散·揆)派遣完顏·賽不及副統尚廄局使蒲鮮·萬奴、深州刺史完顏·達吉不等以騎兵七千往擊之。適逢溱水漲發,宋軍扼橋以拒。完顏·賽不等人商定夜襲,當晚,由完顏·達吉不率騎兵涉水出其右,蒲鮮·萬奴出其左,待兩軍全部過河後,完顏·賽不率副統阿魯帶以精兵直趨橋頭,宋軍不能遏,天明大潰。蒲鮮·萬奴又率軍斷真陽路,阻劫宋軍歸路。諸軍追擊至陳澤,斬首兩萬級,獲戰馬雜畜千餘。此戰金軍出奇制勝。蒲鮮·萬奴在這次戰鬥中,負責左翼軍指揮和阻擊任務,所任職務為副統,所領職銜是尚廄局使。尚廄局使乃掌管皇帝御馬的調勻牧養之官,從五品。
蒲鮮·萬奴因退敵有功,不久即被金國朝廷從南線調到北線,參加了抵禦蒙軍伐金的鬥爭。

抵禦蒙軍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春,成吉思汗發兵南下。金國為防範契丹人與蒙古結盟,令“遼民一戶,以二女真戶夾居”,從而激起契丹人的反抗。金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北邊千戶契丹人耶律·留哥聚眾十餘萬於隆安(今吉林農安)叛金,自稱都元帥,次年自立為遼王,後歸降蒙古。
衛紹王遣平章政事獨吉·思忠應戰,獨吉·思忠不思備戰之事,結果被蒙軍大敗於烏沙堡。農曆8月,改命完顏·承裕主兵事。
蒙古成吉思汗與南宋王朝聯手進攻金國撫州,取奉聖,直抵野狐嶺(今河北萬全)。這時,已經晉升為監軍的蒲鮮·萬奴與招討使完顏·九斤等率兵,號四十萬,跟隨金軍主帥完顏·承裕駐軍於野狐嶺下,以遏止蒙古軍南下。
但是,完顏·承裕畏怯,不敢與蒙軍迎戰,反而退兵宣平。當地土豪請以士兵作先鋒,完顏·承裕也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有無小路,而連夜領兵南逃了。第二天,金軍至澮河堡,與尾追的蒙軍交戰,金兵大敗,死者漫山遍野。烏沙堡之戰,特別是澮河堡之戰,使金軍元氣大傷。
但是,衛紹王並沒有因此而深責完顏·承裕和蒲鮮·萬奴等將官,只是“除名而已”。由於急等著用人,第二年,就又重新啟用了他們。
金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完顏·承裕又被任命為元帥右監軍兼鹹平府路兵馬都總管,領兵攻打耶律·留哥,蒲鮮·萬奴作為他的部下,跟隨到東北,開始了鎮撫遼東的戎馬生涯。當年,蒲鮮·萬奴跟隨完顏·承裕來到遼東時,耶律·留哥正領導著契丹人起義。
耶律·留哥起義叛金,使金國朝廷十分震怒。完顏·承裕、蒲鮮·萬奴到來之前,衛紹王曾命完顏·弼為元帥左監軍控御遼東,但是完顏·弼不願守東京,請求募兵回軍京師,衛紹王震怒,貶完顏·弼為雲內防禦使。於是,征討耶律·留哥的任務就落到了完顏·承裕和蒲鮮·萬奴的肩上。

來到遼東

蒲鮮·萬奴來到遼東以後,兩年內便與耶律·留哥打了兩大仗,遷升了三職。
第一仗是在金至寧元年春,隨同完顏·承裕來戰耶律·留哥。據說二人奉命發兵六十萬,號稱一百萬,直奔耶律·留哥而來。耶律·留哥估計自己抵擋不過金軍,便馳報蒙古,成吉思汗遂命按陳等領騎兵一千來援。雙方在迪吉腦兒地方(今遼寧昌圖附近)展開激戰,完顏·承裕、蒲鮮·萬奴軍被耶律·留哥軍殺得大敗。戰後,衛紹王再次原諒了二人,完顏·承裕改同判大睦親府事、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則擢用鹹平路招討使。第二年,蒲鮮·萬奴由招討使遷升鹹平等路宣撫使,不久又代完顏·承裕為遼東宣撫使。
第二仗是在今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由蒲鮮·萬奴親統大軍征討耶律·留哥。金軍見耶律·留哥勢力日益壯大,便遣溫迪罕·青狗赴廣寧,以重祿誘勸耶律·留哥歸降,耶律·留哥不從。溫迪罕·青狗見耶律·留哥勢大,反而留下來臣侍於耶律·留哥。金宣宗大怒,便派蒲鮮·萬奴領四十萬大軍前往征討。這時候,蒲鮮·萬奴已膺任遼東宣撫使,授秩一品,執掌鎮撫遼東方面的大印了。蒲鮮·萬奴發兵鹹平,趨兵北進,與耶律·留哥大戰於歸仁縣(今遼寧昌圖四面城)北細河上,金軍又被打得大敗。
從調兵遣將和投入的兵力可以看出,金國政府對於征討耶律·留哥是相當重視的。但是,兩次大戰均以金軍的失利而告終。在這裡,除了金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很弱和戰術指揮失誤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金軍將帥之間的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以至於戰時不能互相支援。

人物後事

蒲鮮·萬奴在鹹平路任宣撫使時,為了對付耶律·留哥,曾以軍興為名,調東北路招討使完顏·鐵哥騎兵兩千,泰州軍三千及其戶口以充實鹹平力量,完顏·鐵哥卻認為蒲鮮·萬奴此舉杯有異心,“拒不聽遣”。等到蒲鮮·萬奴代完顏·承裕為遼東宣撫時,即治完顏·鐵哥不發軍罪,“下獄殺之”,這就大大削弱了金軍在遼東的力量。
不僅如此,蒲鮮·萬奴殺完顏·鐵哥,又引起了其他將帥的不滿,“北京留守奧屯馬,宣差蒲察五斤,上表金廷,說萬奴有異志。金主疑三人私意不協。”他們本可在耶律·留哥出戰時,從背後擾襲耶律·留哥的廣寧老家,給耶律·留哥以牽制。但是,南北兩方都因各懷心腹事而未能這樣做。所以,蒲鮮·萬奴的兵敗也是很自然的事。
金貞祐二年(公元1215年),蒲鮮·萬奴逃往東京,之後叛金自立,占領鹹平(今遼寧開原老城街道)、東京、瀋州等地,進攻婆速府路(今遼寧丹東)、上京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等地,在農曆10月自稱天王,國號大真,改元天泰。
金貞祐四年(公元1216年),受耶律·留哥和蒙古軍木華黎的夾擊,蒲鮮·萬奴兵敗,逃於渤海海島。蒙古軍元帥木華黎率軍攻陷錦州後,蒲鮮·萬奴投降蒙古。蒙古軍撤退後,他又叛蒙自立。
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蒲鮮·萬奴由海島返回曷懶路(今朝鮮鹹鏡北道吉州),改國號為東真,建都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古城),又追隨蒙古、高麗軍圍剿耶律·喊舍為首的契丹起義軍。此後,一直割據遼東東部地區,轄有南京、恤品和開元三路,控制東至海(今日本海)、北抵松花江、西與耶律·留哥領地接壤的大片領土。
金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蒙古大汗孛兒只斤·窩闊台命皇子孛兒只斤·貴由及諸王孛兒只斤·按赤帶率左翼軍征討蒲鮮·萬奴,蒲鮮·萬奴在抵抗中兵敗被殺,東真國就此滅亡,其立國共十九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