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爾西特條約

蒂爾西特條約

蒂爾西特條約,拿破崙於耶拿戰役中打敗普魯士和在弗里德蘭打敗俄國後,法國分別與俄國(1807.7.7)和普魯士(1807.7.9)在蒂爾西特(今俄羅斯蘇維埃茨克)簽訂的和約。

基本簡介

蒂爾西特條約(TreatiesofTilsit)

拿破崙耶拿戰役中打敗普魯士和在弗里德蘭打敗俄國後,法國分別與俄國(1807.7.7)和普魯士(1807.7.9)在蒂爾西特(今俄羅斯蘇維埃茨克)簽訂的和約。

依據該條約,法、俄兩國結成聯盟並瓜分歐洲,使奧普兩國處於孤立無援地位。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同意將普魯士國土由230820平方公里(89120平方英里)減至119223平方公里(46032平方英里);為拿破崙的盟友薩克森國王創立一個新的華沙大公國;在德國北部設定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這兩國的國土的一部分是原普魯士的土地。至此,拿破崙在西歐和中歐的霸權已經確定。普魯士由法軍占領,直至付清1.2億法郎的戰敗賠款為止。

拿破崙在秘密條款中同意,如果土耳其不接受法國對土、俄兩國衝突的調停,他將幫助俄國“解放”土耳其在歐洲的大部分土地。亞歷山大也允諾,假使英國不接受俄國對英、法兩國衝突的調停,俄國即加入對抗英國貿易的大陸封鎖。俄國可以放手從瑞典奪取芬蘭。普魯士被迫加入大陸封鎖,關閉對英貿易各港口。

由於蒂爾西特條約接近完成排除英國貿易的大陸封鎖,拿破崙企圖在隨後幾年內擴大和加強封鎖的工作。此舉導致歐洲大陸和平的崩潰。

法俄的合作時期持續到1810年12月31日,當時沙皇發覺,參加大陸封鎖嚴重損害俄國的貿易,就對中立國的船隻開放了俄國的港口。拿破崙的附庸華沙大公國對俄國的威脅,也是促使法俄同盟最終解體的因素之一。拿破崙於1812年6月入侵俄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