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沙大公國(波蘭文:Ksi?stwo Warszawskie;法文:Duché de Varsovie;德文:Herzogtum Warschau;俄文:Варшавскоегерцогство)是拿破崙一手扶植起來的一個波蘭人國家,1807年—1815年存在。首都為華沙,通用波蘭語,普遍信仰羅馬天主教。
成立
1807年耶拿之戰普魯士慘敗,國土被法軍占領,法國出於削弱普魯士和牽制俄國的考慮,7月7日和7月9日分別同俄國和普魯士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強迫普魯士讓出以前瓜分的波蘭領土(波茲南和華沙),建立起華沙大公國,又把奧地利原來的波蘭占領地加里西亞交給了華沙大公國。由於波蘭的一大半領土還被俄國和奧地利占領,因此並未完全復國,不能稱“波蘭王國”。華沙大公國面積10.4萬平方公里,居民260萬。
1807年7月22日,拿破崙在德勒斯登簽署了華沙公國憲法。憲法規定薩克森的韋廷王朝為華沙公國的世襲王朝。華沙大公國大公由拿破崙的附庸薩克森國王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波蘭文:FryderykAugust I)兼任大公,政府由波尼亞托夫斯基元帥領導,軍隊由拿破崙的愛將達武統帥。拿破崙越過華沙大公國名義上的元首薩克森國王,“放手進行組織華沙大公國的工作,正如拿破崙在義大利王國和威斯特法利亞王國一樣”。拿破崙將帝國的有利於鞏固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拿破崙法典》、《政教協定》等帝國制度照搬到華沙大公國,波蘭人翻身獲得解放。
1809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結成第五次反法同盟。隨著瓦格拉姆戰役奧軍的失敗,奧法簽訂申布倫和約,奧地利將新加利西亞、扎莫希奇和克拉科夫割讓給華沙公國。華沙大公國面積擴大到15.1萬平方公里,人口433萬。
1812年,10萬波蘭大軍追隨拿破崙侵入俄國,是除了法國外出兵最多的國家。在拿破崙看來,除了法軍,只有波蘭軍隊最可靠,因為波蘭是為自己民族的生存而戰。拿破崙甚至把入侵俄國的戰爭,稱為“第二次波蘭戰爭”。
滅亡
華沙大公國是在拿破崙的支持下成立的,隨著拿破崙對外戰爭的失敗,華沙大公國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外部保障。1815年5月22日,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正式放棄華沙大公的稱號。華沙大公國被再次瓜分,公國西部的波茨南省和比得哥煦省合併為波森大公國,加上格但斯克和托倫併入普魯士;奧地利得到塔爾諾波爾和維利乞卡鹽礦區;克拉科夫及附近地區成為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普奧三國共同保護;華沙公國剩下的大部分土地建立波蘭王國,國王由俄羅斯沙皇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