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形鸞鳥舞馬紋千秋鏡

葵花形鸞鳥舞馬紋千秋鏡

該鏡製作精良,體大厚重,銀光潔白,至今仍可鑑人。鏡背構圖清新,布局疏朗,線條流暢、明快。花紋對稱平衡,動中有靜,寫實性很強。1986年,陝西商洛製藥廠基建工地出土一面雙鸞奔馬鏡,其形制、規格及紋飾與此鏡完全相同,當為同范所鑄。八出葵花形,鏡鈕隆起呈半球形,無鈕座。鏡背為高浮雕紋飾,內區以鈕為中心,圖案可分為三組。

簡介

唐葵花形鸞鳥舞馬紋千秋鏡面,徑22.2厘米,緣厚0.6厘米,重1375克,是一件典型的盛唐時期銅鏡。八出葵花形,鏡鈕隆起呈半球形,無鈕座。鏡背為高浮雕紋飾,內區以鈕為中心,圖案可分為三組。鈕兩側各有一隻翩翩起舞的鸞鳥,兩鳥相向,展翅翹尾作舞蹈狀。鈕上方有一奮首鼓尾、四蹄騰空飛舞的駿馬,馬頭頂部飾有彩帶,口銜一枝修長的瑞草,瑞草由駿馬頸側飄至體後,極為誇張。鈕下方有一枝蔓草,一隻鸚鵡在穗實之上覓食。內、外區之間用一道突弦紋分隔。外區沿鏡緣飾有祥雲、葵盤形宮燈、折枝花、八角形宮燈各一對,以鈕為中心,呈對角排列。其中一對葵盤形宮燈中分別鑄“千”“秋”二字,楷書陽文。 此鏡製作精良,體大厚重,銀光潔白,至今仍可鑑人。鏡背構圖清新,布局疏朗,線條流暢、明快。花紋對稱平衡,動中有靜,寫實性很強。特別是駿馬口中銜以瑞草作奔騰狀,鸞鳥振翅起舞,在制鏡工藝上堪稱傑作。1986年,陝西商洛製藥廠基建工地出土一面雙鸞奔馬鏡,其形制、規格及紋飾與此鏡完全相同,當為同范所鑄。 此鏡現藏岐山縣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