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子水秧歌戲

葦子水村秧歌戲具有濃郁地方民間戲特色,其劇目內容保留完整,歷史悠久,風格古樸,對於研究京西民間戲曲有一定歷史價值;同時也為研究歷史上京西地區與外界的文化交流、商貿往來提供了歷史資料。此外,葦子水的秧歌戲還豐富了當地人民的業餘生活,成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戲種。

基本資料

葦子水秧歌戲是門頭溝區較為古老的民間戲曲劇種,它是由秧歌與其他歌舞、戲曲等藝術形式結合而形成的。秧歌戲起源於明代嘉慶年間前後,迄今至少四百餘年歷史。而從當地的家譜也可看出,葦子水村的秧歌戲(葦子水大秧歌)至今也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葦子水村由於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高,所以別名“高家村”。高家的家譜目前已排至紀、士、成、明、福、永、鳳、連、增、瑞十個字了,由此可見葦子水村秧歌戲已世代相傳達十輩之多了,現在戲班主要傳人有高永讓、高鳳夢、高連有、高連懷等,至今仍常年活躍在本村參加各種演出。
葦子水秧歌戲伴奏以打擊樂為主,主要由有單皮鼓、檀板等,整場戲只用鑼鼓、不用絲竹;演出時打一陣“傢伙”,唱一段戲文;伴奏鏗鏘有力、節拍鮮明,唱腔蒼勁豪放,高亢激昂。另據考證,秧歌戲很像明清時期盛行的高腔戲(以一人獨唱、眾人幫腔,只用打擊樂伴奏,音調高亢,富朗誦意味的特點),而葦子水村的秧歌戲的唱腔及伴奏均有明代高腔戲的特色,主要唱腔為“摔鑼腔”、“大秧歌調”等,有些近似湖南花鼓調音韻。劇目有《趙雲截江》、《張飛趕船》等。
現今在國家、政府的幫扶下,葦子水秧歌戲演出隊伍的道具、服裝、樂器等已得到更新,但由於老藝人年事已高,葦子水秧歌戲同樣存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迫切需要培養新的傳承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