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諸

董諸率閩中甲兵隨劉邦入武關,戰藍田,攻析、酈,“以阻悍稱”。 在分封諸王侯時,項羽以“楚、越舊隙”,不封董諸為王。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復立董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董諸,姓騶氏,越王勾踐後裔。約生於戰國晚期,卒於漢初。自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國奪取越國錢塘江以北和以西的土地後,越國從此解體,越王子孫分散到江南海濱一帶,各據一方,或稱王,或為君,互不統屬。董諸是移居今福建境內的越人後裔,自稱為閩越王。
秦始皇為統一中國,派大軍進攻越地,削去董諸的王號,降為君長,並在閩越故地設立閩中郡。轄有今福建全境,浙江南部,江西東部,廣東潮、梅地區。土地遼闊,距離中原遙遠,秦朝並未直接派遣守、尉、令、長,閩中郡仍由董諸統治。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舉行反秦起義,各地反秦武裝紛起回響。董諸因“秦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也率眾歸鄱陽令吳芮,“從諸侯滅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楚將項羽和沛公劉邦所帶領的隊伍成為反秦主力軍。董諸率閩中甲兵隨劉邦入武關,戰藍田,攻析、酈,“以阻悍稱”。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隊攻克鹹陽,子嬰出降,秦朝滅亡。隨之項羽亦率軍入關,殺子嬰,焚鹹陽,自立為西楚霸王。在分封諸王侯時,項羽以“楚、越舊隙”,不封董諸為王。同年,楚、漢戰爭爆發,董諸率閩中甲兵佐劉邦,攻擊項羽,為漢王朝的建立和中國的重新統一做出貢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復立董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董諸在位期間,與漢王朝保持和睦關係,積極吸收中原的科技文化,閩越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他仿效中原地區,在今福州市建都城--冶城,“閩之有城從此始”;推廣鐵制工具,大大提高社會生產力。越族早已掌握冶鐵技術,董諸治閩時,冶鐵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當時,鐵制的農具有钁、臿、鋤;工具有斧、錘、鑿、鋸、刀、削、鐵環、鐵條;兵器有長、短鐵矛和刀等等,鐵器已普及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質地堅硬、造型美觀且富有地方特色的陶製品,如匏壺、雙耳罐、雙耳瓿、斂口缽等各種生活器皿,也十分流行。當時,閩越人民安居樂業,董諸與僚屬們經常在桑溪和九仙山等處歡聚宴飲。相傳董諸死後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小山上,俗稱王墓山。閩人懷念無諸,歷代都立廟祭祀,俗稱祖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