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說

董說

董說(1620~1686),明末小說家。字若雨,號西庵,又號鷓鴣生、漏霜。明亡後,隱居豐草庵,改姓林,名蹇,字遠遊,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時已有六子。中年出家蘇州靈岩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一作月岩。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代顯貴,至其父時已趨衰落。董說5歲能讀《圓覺經》,始學四書五經,10歲能作文,16歲補廩,20餘歲善觀天象,精通天文學,而無意功名。其詩清淡荒遠,擅長草書,通曉經學。一生著述繁富。據《南潯志》載共有100多種。

人物生平

董說,明末 小說家。明亡後,隱居豐草庵,改姓林,名蹇,字遠遊,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時已有六子。中年出家蘇州靈岩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一作月岩。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代顯貴,至其父時已趨衰落。董說5歲能讀《圓覺經》,始學四書五經,10歲能作文,16歲補廩,20餘歲善觀天象,精通天文學,而無意功名。幼年曾受業於復社領袖 張溥之門,後加入 復社。又與具有民族意識的南□和尚意氣契合,南□去世後,董說即繼任主持靈岩寺。好記夢,曾成立夢社,並作《夢社約》,還有專寫夢的《昭陽夢史》、《夢鄉志》等書,在奇異的夢幻世界中透露出現實的內容,寄寓他對黑暗時勢的不滿。他創作小說《 西遊補》與此有關。母亡後寓居夕香庵。出家30年,足不至城市,惟跟 黃道周深談經學。每次出遊,隨身攜書50擔,雖遇僻谷、洪濤也不肯暫離片刻。

作品一覽

董說一生好學,博學多才,研習範圍極廣,舉凡經史、天文、象數、地誌、律呂、醫卜、方言、音韻、釋老等等,均有涉獵。其詩清淡荒遠,擅長草書,通曉經學。一生著述繁富。據《南潯志》載共有100多種。所作詩文雜著有《豐草集》千餘章、詩詞樂府10餘卷、《豐草庵雜著》數十種,出家後著有《上堂晚參》、《唱酬語錄》,又有《 七國考》、《易發》、《運氣定論》、《天官翼》、《薄鏡歌發》。還著有《楝花磯隨筆》。

代表作及歷史評價

除《董若雨詩文集》、《南潛日記》等少數幾種刊行外,余皆不傳。行世而影響較大的是他創作的小說《西遊補》。《西遊補》16回,約作於崇禎十三年(1640)前後,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神話小說。內容寫 唐僧師徒四眾過 火焰山之後, 孫悟空化飯,為鯖魚氣所迷,進入夢幻世界,經歷種種奇遇,最後被虛空尊者喚醒。小說借《 西遊記》 三借芭蕉扇後情節引入故事,而另闢蹊徑,肆力鋪陳,著重通過孫悟空的奇幻經歷,刻畫種種社會世相,以委婉而尖銳的筆調揭露和諷刺現實。小說貶斥了醉生夢死、奢侈享樂的風流天子生活;描繪了熱衷功名富貴的封建士子的種種醜態,概括了科舉制度下失意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對庸碌無能、自我吹噓的“英雄”、“名士”投以嘲諷;還表現了對 秦檜一類亂臣賊子的切齒痛恨和對 岳飛那樣的忠貞之士的無限仰慕。但小說也表現出“虛空作主人,物我皆為客”的佛教虛無主義思想。小說想像豐富,造境新奇,語言生動,諷刺辛辣,並具有幽默俳諧的特色。但若干情節過於虛無縹緲,迷離恍惚,使人難於捉摸其意義何在。《西遊補》有明崇禎間刊本,空青室刊大字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印社影印本,即以明崇禎間刊本為底本,據空青室刊本抄補。

藏書故實

明末清初,戰亂頻繁,遂無意功名。家資頗豐,藏書甚富。入清後,隨靈岩大師出家。前後30餘年。與黃道周談論詩文。出遊時,有書50擔相隨。侄 董思,藏書亦數萬冊。著有《豐草庵雜著》、《豐草集》、《七國考》、《棟花磯隨筆》、《西遊補》等1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