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董萬鑫,13歲時,師從北京西城宏廟正骨診所的創始人陳啟,得其真傳。1951年,考取行醫資格。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骨折,創造出了一整套獨特的正骨手法。曾任西城區中醫醫院骨科主任、副院長,北京市中醫學會理事,北京市正骨按摩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董萬鑫骨科秘驗》一書是其臨床經驗的很好總結。
學術思想
董萬鑫認為手法是中醫特有的以醫生雙手整復折骨,使脫臼復位,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方法。在傷科中,手法能使移位的軟組織復位,還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和瘀血的吸收,使受傷局部腫脹消除。手法治療還可以消散鬱結,解除粘連,暢通氣血,促使受損關節部位的功能活動恢復正常。因此,在傷科疾病的治療中,手法為其首務。
董萬鑫認為,對於骨折的復位手法,要體現一個“快”字。因為骨折患者的最大痛苦是疼痛,用手法復位時患者的疼痛就要加劇。中醫正骨不需要使用麻醉藥品,只有運用快速的復位手法,才能最好地減輕疼痛。手法要快,意味著穩和準。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痛苦。以常見的骨傷科疾病——橈骨遠端骨折並伴有向背側或其他方向的錯位骨折為例,董萬鑫自手法復位開始到固定完畢直至將患肢吊在患者胸前,至多不超過三分鐘時間,這樣確實能給患者減輕不少痛苦,自然也就無須使用麻醉藥品了。
臨床經驗
董萬鑫認為關節脫位的復位手法要做到輕、巧。關節脫位多伴有關節囊及韌帶肌肉的損傷,手法過重不僅會加重軟組織損傷,使局部出血量增加,腫脹更甚,還可能導致新的軟組織創傷出現,甚至形成關節部位的撕脫性骨折,這在臨床並不少見。他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中醫正骨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如肘關節後脫位的抱肘復位法,既操作簡便,患者又無痛苦;治療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他改革了常規的外展固定法,基本上可以避免壓瘡的出現。對骨折採用內外雙層直板固定,也較舊式固定法更加牢固穩定。在治療鎖骨骨折方面,創造了架肩上提法、架肩下牽法、旋轉變位法、折頂法和按壓法等進行復位,固定骨折採用大棉卷雙字固定法,使鎖骨骨折能在對位、對線中癒合。
董萬鑫在治療骨折、脫位方面經驗獨到。對於骨折復位,他強調手法要快。對於脫位復位,他強調手法要輕、巧。這些指導思想不僅指導著他本人的臨床實踐,而且已成為今日的治傷原則。董萬鑫不僅對傳統手法能熟練運用,而且更喜創新,在許多骨折治療上都有新的突破。如第一掌骨骨折固定,鎖骨骨折治療固定等。這些新方法大大預防了骨折併發症的發生,縮短了骨折的治療時間。在脫位復位方面也有突破,如肘關節後脫位的復位法等,能使病人的痛苦大大減輕。
後世影響
董萬鑫一生致力於中醫骨傷事業。他的每一種復位手法、固定方法,都是經過千百次實驗後得出的最佳方案。時至今日,其許多治傷手法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