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臨儀,男,1912年生,原東平縣八區張官屯村(今梁山縣)人。1934年8月,還是青年學生的董臨儀在濟南第一鄉村師範學校讀書時,由中共濟南市委書記趙健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經常以回家探親等形式回到家鄉,宣傳黨的主張和馬克思主義,注意發現和培養民眾骨幹,壯大黨員隊伍。1934年底和1935年春回家探親,董臨沂就先後介紹他的妹妹董文華、青年教師王伯謀,以及他的表弟王曉農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5月,董臨儀以中共山東省委巡視員身份被派到東平及魯西南一帶活動,發展黨員,籌建黨的組織。在曲阜和濟寧活動期間,在濟寧“山東省立八校師範學生鄉村服務訓練處”找到了在此參加集訓的同鄉萬明理(萬里),並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趙健民和董臨儀又分別以省委組織部長和省委巡視員身份深入到東平湖西一帶活動,在東平九區戴廟國小召開了進步教師和愛國人士參加的會議。會後,董臨儀又先後介紹該校教師蔣典印、愛國人士耿忠誠、諶祖江加入中國共產黨,還給失掉組織關係的高明宇(1933年8月在在山東省立滋陽第四鄉村師範學校入黨)接上了關係。9月,董臨儀 、蔣典印介紹東平七區解莊國小教師楊海岩入黨。10月,楊海岩等人介紹進步青年楊啟賢、任有剛、王一夫入黨。同年冬,董臨儀介紹張效仲、侯允賢入黨。
這樣,到1936年底,通過趙健民、董臨儀、萬里的一系列活動,中國共產黨在東平的影響已相當廣泛,黨員也已有一定數量,建立黨組織的條件也已經具備。
1936年9月,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由董臨儀負責在東平九區戴廟國小建立了中共戴廟支部,高明宇任書記,蔣典印任副書記。該支部直接同董臨儀聯繫,直屬中共山東省委領導。支部決定,儘快物色對象,培養骨幹,發展黨員,壯大組織,擴大黨的影響。
1936年10月,董臨儀根據黨員在解莊國小已經有了一定數量,決定在該國小建立黨小組,設立秘密聯絡站,由楊海岩、王曉農負責。該站負責傳送、收發黨的檔案和接送過往同志。
董臨沂和萬里的聯繫也沒有中斷。1936年7月,萬里受黨組織派遣回到東平,在東平縣七區田大店完小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成立了讀書會,由萬里、田子珍負責,引導教師學生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的著作,閱讀進步書刊,宣傳我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為發展黨的組織打基礎。至翌年8月,學校部分教師、個別青年學生先後入黨。為更好地領導該區抗日鬥爭,董臨儀、萬里研究決定,建立中共田大店完小支部,田子珍任書記。
1937年教師暑假期間,國民黨縣政府教育科在城內舉辦全縣國小教師培訓班。董臨儀、萬里、蔣典印等黨員教師抓住這一機會,積極宣傳我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動員民眾參加抗日救亡。經秘密聯絡和發動後,他們倡導全縣教師集資1000元,在城內開辦新文化書店。由於一些進步教師的積極配合,該店於8月初在署前街路西正式開張營業。於林甫、強仁普任董事長,劉仲羽任經理,孫凱辰任董事。書店不斷設法購進一些進步書籍和刊物,及時提供給學校進步師生。這裡實際成為我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同年12月25日,因日軍飛機轟炸東平縣城,書店停業。
由於省委巡視員身份的董臨沂在東平工作出色,所以東平早期的黨員發展和早期黨組織的創建工作受到中共山東省委的高度重視,僅 1936年,董臨儀就在東平發展黨員10餘名,成為全省黨的工作的重要力量,東平的一些骨幹黨員還被調出學習、工作,更是推動了東平的建黨活動的深入發展。
為了適應抗日戰爭新形勢的需要,儘快培養出一批成熟的革命幹部,董臨儀還派出共產黨員侯允賢、展慶琨去延安學習。侯允賢后來被分配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工作,後受辦事處主任林伯渠派遣到山東從事抗日活動;展慶琨又入抗大第四期軍事隊學習,1939年3月隨一一五師回東平,參加了東平的抗日鬥爭。
1937年秋天,我黨為了團結原西北軍將領石友三共同抗日,決定派一批幹部到石部進行統戰工作。董臨儀和蔣典印同時被派到石部。他們在石友三部隊中按照我黨的宗旨,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1940年2月,國民黨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開始公開勾結日寇並猖狂進行反共活動。董臨儀因回省委匯報工作離開石部,而蔣典印在石友三的“清共”中慘遭殺害。
1940年,董臨儀隨黎玉去魯南到山東省委機關工作,後被捕自動脫黨,回鄉教書,1954年病逝,時年42歲。
東平縣黨的活動,從初期的醞釀到漸成燎原之勢,可以說董臨沂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他發展了萬里等一批有志向、革命意志堅定的進步青年入黨,主持成立了東平縣第一個黨支部,為東平黨組織建設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他後來自動脫黨,有革命意志不堅定的一面,但他對東平建黨和組織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卻會被人們永遠記住。(彭廣德 編輯整理)
相關詞條
-
董姓[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董[姓氏]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董升堂
董升堂,字希仲。直隸(今河北)新河縣人,紅軍將領董振堂的大哥,先投孫岳,後投馮玉祥。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時為團長,1935年初任第29軍38師114旅...
國民三軍 投身馮部 二十九軍 八年抗戰 內戰戰場 -
臨沂師範學院
臨沂大學(原臨沂師範學院)是一所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40多年的辦學歷史和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使臨沂大學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學院現...
學院簡介 學校精神 辦學質量 歷史沿革 學院簡介 -
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臨沂保衛戰
臨沂保衛戰是1938年發生於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區)的一場由李宗仁戰略部署,張自忠、龐炳勛等人指揮抗擊日本坂垣第五師團主力的中日戰爭。 臨沂系齊魯襟喉、徐...
戰役介紹 戰役結果及影響 -
解放臨沂城
解放臨沂城,日軍投降前的7月底,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山東軍區,就開始了解放臨沂城的準備工作。我軍在戰略進攻中,要實行奪取中小城市、孤立大城市的方針,才是...
概述 背景 過程 結果 評價 -
臨沂第三十二中
臨沂第三十二中學始建於1977年,位於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月亮灣社區,占地53333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26人,教職工134名。學校緊緊...
學校特色 歷史沿革 教學條件 校園環境 辦學成就 -
臨沂第九中學
臨沂市第九中學,是一所省級規範化學校,現有75個教學班,4125名學生,326位教職工。學校位於風景秀美的金雀山下、沂蒙湖邊,乘武聖之風韻,接蒙山沂水之...
概況 設施 辦學理念 教育教學 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