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成就
(玉弗子),1957年生。南京日升
藝術研究院院長。
2000年作品《月色》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民族魂·國土情’全國書畫作品大獎賽”特等獎。
2001年《玉弗子畫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主席劉大為先生作序。
2001年參加“《藝蘭齋》全國書畫名家書畫作品展”。
2002年應邀參加“全國旅交會書畫名家大獎賽”,抽象水墨作品《太陽》獲一等獎。
2002年應邀參加“上海第六屆藝博會”,近50幅抽象水墨作品,引起轟動,銷售一空,被法國等藝術界讚譽為中國的趙無極,中國新聞社在網上發表評論文章。
2002年《中華英才》發表著名作家顧保孜的文章“邊緣畫人——葛增明”。
2003年作品《藍色夢幻》、《玫瑰遐思》系列作品參加“香港當代水墨畫展”。
2003年多幅作品應邀參加北京“《榮寶齋》書畫名家展”。
2004年“澳門書畫展”獲獎。
多幅作品被國內著名導演看中,選其作為室內場景劇的裝飾。
2000年至2003年,在《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美術嚮導》、《美術之友》,《書法》、《中華文學》、《飯店世界》、《中外酒店》等報刊發表、刊登大量作品。
名家評論
劉大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玉弗子生於板橋故里,客居金陵古都。吳越文化的肥沃土壤和 “揚州八怪”的創新精神為其提供文化底蘊;豐富的人生閱歷,遍及歐美的蹤跡為其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敏銳的直覺,豪放的性格,創新的品質使其創作涌動出無盡的源泉。玉弗子的作品不僅使人感悟到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虛無,佛家的真如,還使人領略到西方藝術的華麗、張揚及夢幻般的意境,從而使中國水墨的玄妙和西方藝術的精美融為一體。無疑,玉弗子的畫作,不僅給華夏藝術帶來新的氣息,也給畫家、評論家帶來啟迪。誠然,從根深蒂固的傳統藝術思維中脫逸出來不是一件易事,而要形成獨特的風格更需堅韌之追求,好在玉弗子時值壯年,精力旺,悟性好,且勤於筆耕。在藝術創作上,日後必有大成。
李小山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
一個朋友帶我去看號稱 “玉弗子”的葛增明的畫。初見之下,吃驚非小,本以為老葛不過是票友,畫畫自娛自樂而已,沒料到畫得很專業,比許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專業畫家好得多。這說明,畫畫需要一種智質,需要熱情的投入和心地乾淨。我遇到太多的利慾薰心的傢伙,畫畫僅僅是他們的招牌,混個一官半職,撈個一級畫師之類虛名,拿來作為騙人的資本,反正社會上附庸風雅的人多的是,他們如魚得水,風光無限,但是背後一片罵聲,在畫壇留下的只是笑柄。
老葛是真正的業餘畫家,他的工作有許許多多忙不完的事情,但他的畫作數量之多簡直令人咋舌,有一次我在他那裡看畫看了足足大半天,差不多頭暈目眩了,也只看了一半不到。老葛自己說,除了上班,他打發時間的唯一活動就是畫畫,經常下班之後畫到半夜兩三點鐘,勁頭大得超出了正常人的精力極限範圍。我甚至羨慕這樣的忘我狀態,一種超然的境地,它保證一個人以全副精力向某個目標衝刺。我的意思並非說老葛對自己的畫抱多少期待,據我的觀察,他對自己筆下作品的效果常常缺乏判斷,把一些神來之筆的精彩畫作丟在一邊。確實,他畫畫更多是為了寄託,為了在畫畫中尋找快樂,與為 “稻粱謀”的畫家有天壤之別。
大家知道那句老話,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老葛畫畫靠其天生的悟性和靈感,當然,也和他從小對文學藝術的愛好有關。他的畫很難說成叫大寫意,因為“寫意”是文人畫約定俗成的說法,被人們用濫了。老葛的畫中有 “寫意”的因素,但更突出了表現主義的手法,大潑墨大抽象,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我的一位評論家朋友不喜歡 “實驗”二字,認為 “實驗”皆是不成熟的階段。我的看法不一樣, “實驗”是一個從事藝術的人的基本素質,沒有 “實驗”就沒有探索和創新,所以我對畫家敢於 “實驗”一直懷有好感。老葛不給自己的創作套上人為的籠頭,他信馬由韁,怎么開心怎么痛快就怎么畫,這便為自己的創作開闢了一個很大的自由空間,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業餘”畫家的優勢所在,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任何框框,不像某些 “專業”畫家那么迂腐,惟恐別人說自己缺乏基本功,因此死抱著成見不放。
一些西方老外喜歡老葛的畫,對其畫作讚賞有加,這是有根據的。我們對藝術的欣賞,是建立在熟悉和陌生之間,太熟悉說明缺乏新意,太陌生又使評判找不到參照。老外的喜歡顯然是因為中國水墨畫的特殊表現力,老葛將它發揮到了一個可以在其中尋找許多可能的地步,例如水墨淋漓的表現性,以及抽象方式的豐富性——十多年以來,一批有志於水墨畫創作的畫家在這方面積累了比較厚實的基礎,而老葛則用他的特別的個性式展現了另一種途徑。他沒有過分靠攏西方抽象繪畫的樣式,沒有陷入 “實驗”造成的空洞和盲目,他的圖式仍帶著典型的中國特色。
老葛曾讓我對他的畫作提些 “寶貴”意見,我笑而不答,因為我深知,畫家創作是不需要任何提示的,畫家必須從經驗中獲得啟發,必須從點滴的細節中達成最終的認識。曾國藩說過一句非常樸實的話:但問耕耘不問收穫。我理解耕耘與收穫這兩者的關係是自然天成的。老葛若始終保持原先的心態,後來的收穫恐怕連他自己都想不到呢!
程大利 (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著名書畫家)
繪畫是個人化的文化現象。通過繪畫作品可知作者的情趣、性格,當然,修養是首先透露出的信息。我們通過畫可以知道一個人很可愛、很可親或很可敬。也可以知道一個人無趣、無格或無品。我們對著畫與作者交談,袖手無言卻心潮激盪,是畫在打動我們,畫是心聲。
中國繪畫的高妙之處在於對形象的認識。具象、意象、心象,這個 “心象”看上去 “玄之又玄”,卻是 “眾妙之門”。西方一批表現主義畫家對中國的這個 “心象”說挺有心得,湧現了一批好作品。從心象可見高格,畫家的秉賦和人格都留下了軌跡,我們可以從容地去賞析。
玉弗子是個有激情、有潛質、有才華的畫家。顯然,他是感覺型的,他不介意理法,其實,對理法的感覺也是因人而異的。他不為常技所拘,而是直奔主題——抒寫胸臆。所繪皆為心象,是畫家個人眼中的世界,或炫麗、或奇詭、或迷茫、或靜穆,如夢如幻、如醉如痴,和西方的表現主義畫家們不謀而合,但又是十足的東方情調,中國韻致。
玉弗子的畫暗合著中國傳統筆墨的審美規律,如虛與實,疏與密、奇與正,乾濕濃淡的節奏韻律與人們的視覺規律相諧。大象無形,玉弗子不以形勝,但他的圖式和墨色交混的世界卻能掀動觀眾心底的波瀾,讓讀畫的人與畫家共鳴。他自己說得好,作品是 “生命的律動、激情的抒發、審美理念的顯現,人生經歷的論證”。玉弗子很具個人化的語言,隱含著 “意象”,是“心象”的自然表露,這也證明著繪畫形態多樣化的規律,巨觀看來各種藝術語言共生存的多元狀態是歷史現象,過去史論家何融說: “牡丹好,丁香也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面對多元的藝術現象,應多些平和、包容,不應該以偏愛或狹隘的傳統觀予以衡量。
19世紀初的凡·高和塞尚,率先突破了建立在認識論感覺統攝下的 “模擬寫實”體系,大大削弱了 “形”的客觀真實,強化了 “形、色”的主觀感覺,確立了有別於傳統的現代意象觀,其後的畫家進一步肢解 “模擬寫實”傳統,尋求 “同構、同律”,出現了 “冷抽象”和 “熱抽象”,實現了現代藝術的 “抽象意象觀”,這是西方藝術的進步,而我國早就有 “心象”說,主觀性是中國傳統繪畫觀中的寶貴遺產。徐渭、八大等古代藝術家給我們做了表率,他們的貢獻是觀念的開拓而不僅僅是筆墨。對照玉弗子的畫,我很欣賞他走了一條 “形而上”的路,他作品透露出的熱忱、活力和心靈的真實還是很感人的。預祝玉弗子的更大成功。
蓋爾哈特.馬蒂亞斯 (德國馬蒂亞斯藝術學院院長,卡賽爾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現代藝術鑑賞家)
葛增明的繪畫尤其是水墨畫,這些繪畫作品,既是現代的,前衛的,又是有中國精神的,葛的繪畫中有一種實驗性,體現了他的藝術語言和個性。葛增明的畫,既是抽象藝術,又是實驗水墨,構圖十分空靈,水墨的自然暈染,很美。